京劇的衰落真的是節奏太慢,程式化的東西太多造成的嗎?

如今的京劇不景氣了,於是乎,各種的奇談怪論也就都蹦出來了,各種民間的“糕手”“大溼”“磚家”“泰逗”們發表著各種的宇宙高論,煞有介事,指點江山,好像幾代人的努力都是在做無用功,而戲曲界只要按照他們的“重要指點”認真貫徹執行,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還有一類人更好笑,天天在網上談論什麼京劇需要創新啊,你們因循守舊啊,也好像只要按照他的“創新”高論去實施,京劇立刻全民搶著買票進劇場,這不是扯淡嗎?你們所謂“創新論”的這種高論,也叫囂了幾十年了,到現在仍然是圈內的主流派,依然掌握著話語權,可是事實怎麼樣?戲曲卻是越搞越完蛋!新編戲一出接著一出,花樣一樣接著一樣,動輒上百上千萬的大投資,最後怎麼樣了?你們的創新劇都死的哪裡去了?創新幾十年就沒有斷過,除了不能在臺上生孩子,我看你們該試的全都試過了,結果怎麼樣呢?

京劇的衰落真的是節奏太慢,程式化的東西太多造成的嗎?

吳汝俊新編戲扮相

各類“高手、大溼、磚家”,業內的也有,民間的更多,天天批判說有些人“抱殘守缺、九斤老太”,可是沒有我們這些“九斤老太、遺老遺少”的堅守,恐怕你們連現在這點傳統也都早就糟蹋沒了,你還創新,你創個天鵝吧!

今天這個話題不是重點,擇日再說。還有前幾天看到的另一種“高論”,也頗具代表性,他說“竊以為京劇衰落,一是節奏太慢,二是程式化的東西太多...”,今天我們不妨聊聊他說的這個話題,看看這種不懂裝懂的人的言論,多麼混淆視聽和具有破壞性。

首先說說節奏慢,京劇就一定節奏都慢嗎?不一定吧,你若不懂,可以去聽聽快板是什麼節奏,比如《四郎探母》的生旦對唱。那麼流行的玩意兒節奏一定都快嗎?也不是吧,還有節奏慢一定就不讓人喜歡嗎?節驟快一定大受歡迎嗎?不是那麼回事!所以,大家看看這個邏輯是不是很可笑?實際說這話的人是什麼心態呢?就如同一個人討厭一樣東西,他會想出各種理由來否定它,沒有啥說的了,就強詞奪理連人家合理的地方都橫加指責,說出各種不好,是不是很無知無恥?流行歌曲中的慢歌多了去來,你們嫌慢嗎?怎麼京劇就成了你們指責的藉口了?你不想看也拜託找個合情合理的理由好嗎?

京劇的衰落真的是節奏太慢,程式化的東西太多造成的嗎?

新編戲《巴黎聖母院》

世界是辯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剛才講了,京劇也不都是慢的,包括它的唱、念、做、表,怎麼到你這裡就都成慢的了?這是京劇的原因,還是你們個人偏見造成的原因?而且這個世界如果都要快,那是個什麼樣子,會可怕到什麼程度?實際上是現代人浮躁的心境造成的,一切都坐不下來,其實已經沒有能力和資格欣賞好的、美的事物了,自己還沒有察覺。所以,古人講:“是旗子動嗎?分明是你那個心在動”。

京劇的美表現在方方面面,認識它的美也需要素質和一些欣賞能力的培養,所以我老說,京劇或一切真正的藝術不必強拉人,喜歡的推不走,不喜歡的人家討厭拉不進來。喜歡的人家就愛聽“反二黃”的那個慢,不喜歡的聽見京劇兩個字,不是臉露厭惡,就是笑的滿地打滾,大喊誰聽那玩意兒?好像他們掌握了藝術的根本,不屑於京劇這種“低俗”!呵呵,自以為是吧,只有井底之蛙才會對別人的玩意兒完全不能寬容以待,嗤之以鼻!其實是自己的淺薄造成的,他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請那些對傳統文化,戲曲,京劇有極大偏見並且根本不懂的人,不要信口開河,並且不要用你狹隘的見識攻擊別人喜歡的玩意兒,如果喜愛戲曲的人也像你們一樣,說那個“街舞”奇形怪狀,挺可笑的,那個什麼“rap”就是舌頭沒捋直,你們愛聽嗎?所以,對自己不懂的領域信口開河,指指點點都是比較無知的表現。

一切真藝術,都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即使消亡歷史也會留下濃重的一筆,只有“下士聞道才會大笑之!”,對藝術哪麼有一絲尊重的人,都不會隨便大放厥詞,或者給京劇瞎開藥方或者胡說指責,那樣就只能暴露你們的無知和淺薄。

京劇的衰落真的是節奏太慢,程式化的東西太多造成的嗎?

新編戲《霸王別姬》

再說那個“程式化的東西太多”,你們知道戲曲的特性是什麼嗎?估計你們不懂,若懂,你就不敢說連程式化都要取消了,戲曲藝術可以概括為四大特點,他們分別是:程式性、虛擬性、寫意性、綜合性。中國戲曲表演是在“嚴格程式化規範內的自由度表演”,這一點不弄清楚了,永遠不知道程式化在戲曲中有多麼的重要,假若真的如這位所說,把程式取消了,那會出現什麼情況?樣板戲那樣的大破大立,它也沒有敢把程式取消了,由於國劇演繹的特殊性,程式化就是戲曲的根本和生命!現在有些人,“改革創新”已經不過癮了,居然厚顏無恥的說戲曲“程式化的東西太多”,取消算了,你把京劇的“程式化的東西”都刨了,戲曲還是戲曲;京劇那還是京劇嗎?那就是地地道道“北京歌劇”確切的講也可能變成是:唱加話劇,請問,那還是中國戲曲嗎?不過恭喜你們,你們又創造了一種新劇種,但是,那是不是玩意兒,另說。

現在的京劇衰落就是因為聽了一些不懂的人的建議,改啊,改啊,不是不能改,但看是怎麼來改。“節奏太慢”把慢板,反調取了,“老三件”單調,加交響樂上百十號人的大樂隊,佈景單調,加大布景,燈光煙火,“程式化的東西”多,都取了,上來就唱,動作生活化,活驢活馬上臺,我覺得還不夠創新,演大海里的戲,就該把海水灌進劇場,輪船上臺,那才是你們的創舉和創新!

我上面說的有人笑,以為我說笑話,其實,已經有人早就開始這方面的試驗了,並且付諸實施。你們改革力度不可謂不大,但是,那是什麼玩意兒?我問一下,那還是中國戲曲嗎?這還叫京劇嗎,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人看你那些“洋涇浜”的鬼玩意兒?你們這些創新就是花錢買玩樂,自己給自己快樂完了孤芳自賞嗎?

京劇的衰落真的是節奏太慢,程式化的東西太多造成的嗎?

優秀京劇傳統經典劇《霸王別姬》

實際上京劇過去吸引人的原因主要是演員的作用,一個好角兒,就是一臺戲最大的亮點,人們是看玩意去了,好演員,慢板快板,唱什麼也能把他唱好,庸才,一臺戲都搞成迪斯科,也沒人聽沒人看!

捍衛傳統不是“固步自封”,捍衛傳統也不是“因循守舊”發展可以,但要“合情合理”“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而不是“糟改”“亂改”,拋棄傳統,改成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