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洋河酒厂厂区里有间小型“博物馆”,门上挂着老式的门锁,青砖黛瓦中透露着岁月质感,排列整齐的铁架上,分门别类的摆放着建国70年以来的奖状、照片、档案等老资料。

今天,我们就从这些珍贵的老资料,来看看酒都70年的变化。

从万吨产能“领头羊”到酿酒规模冠领全国

1949年,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洋河是个千年酿酒名镇,素有“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的美称。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洋河酒厂老厂区大门照片

洋河酒厂昔日的规模,自然不能跟今天同日而语,可是据这份中国白酒协会编印的《白酒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记载,1986年,洋河就以18785吨的产量位列第一,领先行业第二将近10000吨。并且,洋河还是原酒产量最早过万吨的企业之一。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1986年的《白酒行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

除了产量大,洋河市场占有量也稳居行业第一,1980年洋河酒的销量已达到1.8万吨。这张《1982年春节定量商品供应目录》显示,当时洋河供应区域很广,覆盖江浙沪及安徽部分地区。在凭票购买的年代,洋河大曲限量供应,只有物质条件稍好点的家庭才能买得起洋河大曲。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1982年春节定量商品供应目录》

在既有的规模优势基础上,2010年洋河、双沟强强联合,规模版图又翻了一番。如今,洋河股份拥有1000多个酿酒班组、7万多口名优酒窖池、年产量16万吨的名优酒生产能力和100万吨的储酒能力,成为白酒行业规模产量最大的企业。

2012年,洋河所在地宿迁以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庞大的酿酒规模,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从跨省学习的“教科书”到“绵柔鼻祖”

1984年秋日的一天,湖北省召集全省白酒企业,组成了一支专业的白酒技术队伍,来到洋河酒厂学习酿酒工艺。当时不像今天,没有“病毒式”的信息轰炸,可是这则消息,依然传遍了整个白酒圈子。

因为在当时,洋河是少有的能在全国面上销售的白酒,不仅如此,在全国评酒会上,洋河凭借洋河大曲绝佳的品质,连续入选了“

中国名酒”,掀起一股“中国名酒”的流行风潮,洋河理所当然就成了“教科书”。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这之后的十几年间,洋河并未停止过对工艺的提升,不断深化绵柔机理,先后对天之蓝、海之蓝进行5次品质升级,并推出梦之蓝·手工班、洋河微分子等一系列具有极致绵柔品质的产品,在业内被誉为“绵柔鼻祖”。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从“老八大名酒”到飘香全球的“中国品牌”

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在大连召开。这届评酒会首开“密码品评”先河,在老泰斗周恒刚主持的严格考评制度下,洋河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俘获了评酒委员和专家们的一致青睐,成功入选了“八大名酒”。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周恒刚在评酒会现场品评酒样

紧接着在第四届、第五届评酒会上,洋河连续入选“八大名酒”,成就了白酒史上一个重量级的“三连冠”。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1989年洋河获得全国名酒三连冠职工中大街迎金牌

2003年,洋河率先突破中国白酒香型分类传统,首创以“味”为主的绵柔型白酒质量新风格,推出风靡全国的“蓝色经典系列”,为白酒品牌创新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洋河蓝色经典面市发布会

如今,洋河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知名品牌,拥有洋河、双沟、蓝色经典、珍宝坊、梦之蓝和蘇六枚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还是中国名酒和中华老字号数量最多的企业,更通过梦之蓝这张耀眼的“中国名片”,获得了全球消费者的欢迎。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档案馆里

一张张具有时代印记的老照片

宛如酒都70年变化的“微观缩影”

生动演绎着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洋河故事

酒都70年,经典永流传

洋河档案馆里珍藏的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4月19日,中国酒都宿迁

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谷雨论坛

届时,让我们一起聆听行业大咖

述说酒都70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