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酒闻名--洋河

洋河,以酒闻名,中国酒都的核心区。历久弥香的洋河美酒,让无数人迷醉。

风过洋河带酒香。酒以其独具的魅力,成就了洋河这座城市,改变着洋河人的生活,酒早已与洋河融为一体。

拧开洋河这瓶美酒,流金淌银的白酒产业链正在拉长,白酒催生出的其他产业正在拓展,酒不断为这座城市注入鲜活的血液,让洋河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以酒为柱,打造醉美天下的名酒城,进一步擦亮‘中国酒都’的金子招牌。” 这是市委常委、秘书长、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海斌给洋河设定的目标。

以酒闻名--洋河

这瓶酒,让这座城产业支撑更有力度

百年酒窖醉人心脾,百座酒厂鳞次栉比。“入驻酒类酿造产业集聚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附近还有包装印刷企业,特别方便。”洋河如意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诚欣喜地说,相比以前“单打独斗”,如今在集聚区抱团发展,公司的销售额年增长近20%。

近年来,洋河新区积极开展兼并重组,引导中小酒企抱团发展,帮扶中小酒企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加快培育一批亿元以上白酒“小巨人”。投入资金10亿元高标准建设的酒类酿造产业集聚区,已入驻酿酒实业、国鼎酒业等8家企业。

集聚区统一标准建设,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运作,形成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两年来扶持乾天酒业、苏洋酒厂和蓝之蓝股份等3家白酒“小巨人”,销售规模均达亿元以上,白酒产业总值占区域GDP比重达65%。

以洋河酒厂为龙头,该区积极延伸酒类产业上下游资源,扩大白酒产业链条。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与酒类产业集聚区遥相呼应,引来金之彩、华阴国际等10家企业落户,为洋河美酒做嫁衣。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区完成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企业2家。此外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红粮种植等多个相关产业链条也在全面推进。蓝色玻璃集团、金之彩包装、盛禾包装、洋河集团包装物流中心、亿元泰生物科技销售额均达亿元以上,酒类配套本地化率提高到62%。

这瓶酒,让这座城文化底蕴更有厚度

“以前闯红灯、随意调头、逆向行驶等现象随处可见,如今感觉文明出行的多了,文明指数越来越高。”在苏州打工的袁伟感叹着此次端午回家的变化。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洋河新区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按照“不堵不乱、有序规范”的总体要求,增加街面红袖标巡逻力量,重点突出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机动车违法占道停车、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全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并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治理工作盲点,进行立体化、全方位整治,彻底解决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等城市“脏乱差”现象;全力规范行业服务窗口,提升机关服务效能。文明之风如醇美的酒香,徐徐吹散开去,沁人心脾。

“在这里闻着浓郁酒香,品尝美人泉水,置身地下酒窖时间如同穿越到百年前。”安徽芜湖游客张先生在洋河酒厂参观时感叹道。今年1月初,洋河酒厂成功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3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25亿元。

旅游业发展是洋河新区产业突破的重要内容,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打造“白酒品鉴之都”、“生态休闲之都”两张名片,集中精力做好“酒都、寿谷、古镇、田园”四篇文章。

“政府支持,投资环境好,平日每天都好几桌客人,周末经常爆满。”郑楼生态园老板朱林豹对最近生意很满意,正筹划着在现有垂钓、采摘基础上扩展业务。洋河新区围绕打造生态休闲特色,鼓励有条件镇村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村民俗文化等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农庄、特色观光农业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功能向旅游服务功能转化,变“盆景”为“风景”,变“园区”为“景区”。

5月19日启动的“美味洋河酒都盛宴”首届美食节吸引了一大波美食爱好者的关注。策划特色旅游节日,编制古镇旅游开发规划,开发药酒、保健酒等绿色原生态农产品开发,出台促进旅游发展鼓励政策,加快仓集月色荷塘耦园、开心农场等项目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品美酒,尝美食,养生心”。

这瓶酒,让这座城民生幸福更有温度

改善民生是洋河新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路拓宽了,洋河人的心更敞亮了。老镇区、新城区树木葱茏,洋河人生活环境好了。华地万象购物中心、古黄河爱情公园、酒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洋河人休闲放松选择更多了。

5月11日,家住云南大理的“有伤痕的水”在“洋河新区民生实事365”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想寻找他30多年没见面的老战友江孝同”。在看到这条留言后,当地社区和公安机关共同查找,8天后他联系上了老战友。

围绕增强群众幸福感,洋河新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了解,“民生实事365”启动以来,累计实施民生工程3958项,惠及群众412万人次群众享受发展红利,投入金额2.64亿元,切实做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民生实事365工程侧重点是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同时要围绕医学住行办大事,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民生。”市委常委、秘书长,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海斌强调。

为提高教学质量,洋河新区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提高硬件配备同时,该区还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软环境。2015年2月份将洋河中学托管给宿迁中学,两校每年各安排4-6名教师进行支教和学教交流活动,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刮画、书法、舞蹈、声乐等社团活动正常化开展。2016年洋河正取四星级高中139人,创历年新高。与此同时,洋河实验幼儿园、新城名苑幼儿园与宿城区机关幼儿园实行结对共建,学前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村卫生室是租的民房,挂水都得站着,现在诊疗室、观察室、药房等应有尽有,关键还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看病便宜。”在洋河镇果园村,村民汪士安说起村标准化卫生室的好,滔滔不绝。像果园村这样的标准化卫生室,洋河新区已建成40余个,且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此外,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洋河人民医院也已投入使用。 医疗改善同时洋河人饮水也更安全。该区已完成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解决1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筹资标准逐年提升。”洋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金山介绍,“十二五”时期是市洋河新区注重共建共享、民计民生明显改善的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