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從山西省會太原出發,驅車一路向北,行駛約189公里,即至雁門。出雁門關,便是一馬平川。大自然的神斧在雁門關以北、陰山以南、黃河以東、燕山太行山以西鑿出一大片開闊地。這片地域是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也是中原農耕文明和草原遊牧文明的碰撞融合前沿,同時是漢民族和塞外遊牧民族群雄逐鹿的古戰場。在這片區域的中心誕生了一座城市——大同。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2500年風行雲轉,滄海橫流,練就了無數英雄兒女,演繹了多少動人故事。既有攻城拔寨、烽火連天、刀兵相接,也有鑄劍為犁、田園牧歌和匯通天下。或許您不太熟悉大同這座古城,但是我可以肯定:您聽說過胡服騎射、白登之圍、昭君出塞、孝文帝改革、花木蘭從軍、游龍戲鳳、平型關大捷等等這些歷史典故;您朗誦過唐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樣慷慨激昂的詩句曾讓您豪情萬丈,血脈賁張;您讀到過《楊家將》楊繼業兵敗金沙灘(歷史上的楊業敗於陳家谷口——今山西寧武北,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也讀到過《天龍八部》中喬峰之父蕭遠山被中原武林領頭大哥(少林寺玄慈方丈)一行阻擊,最後在雁門關外縱身懸崖。您或許並不知曉: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趣聞軼事竟然都發生在大同。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兩千多年前,孔子描繪了 “大同” 社會的政治願景,從此,中華民族始終不忘大同理想,每個人心中都懷揣一個大同夢。一年多以前,我因工作原因有幸來到了大同——不僅圓了我的大同夢,還因此與這裡的人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此我的人生旅程就鐫刻上大同兩個字。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當我迎著朝陽去工作,穿行於城市街巷,或在生態園、文瀛湖畔漫步時;當我在城牆上應遊客請求為他們拍照時;當我在大慶路、西環路或紅旗街徜徉時,我想:我應為這座美麗而有靈性的城市做點什麼,也不枉她對我的接納和包容。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每個與這座千年古城有關聯的人,對她都有不同的印象和差異化的訴求。有人仰慕古都的雄姿和自然風貌,前來旅遊休閒度假;有人痴迷大同的歷史人文積澱,來此汲取營養,進行文化藝術交流和創作;有人看重煤都豐富的“黑金”資源和開採能力,尋求穩定的優質煤炭供給;有人看好這個價值窪地,前來尋求合作、投資興業;有人祖籍於此,雖然遠走高飛在他鄉建功立業,但對故土懷著深深的眷戀,並希望家鄉發展的更快更好;…更多的人生於斯、長於斯,他們因當地的歷史文化而自豪,為家園的日新月異而欣喜。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大同就像是一本書,閱讀它時,有的人讀到了沙場點兵、號角連營;有的人讀出了刀槍入庫、海晏河清;有的人讀到了馬市喧囂、商旅駝鈴;有的人讀出了民族融合、人文相親;有的人讀到了古城修復、能源革命;有的人讀出了文旅振興、經濟轉型,…在這裡,水火相容,新陳相因。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介紹大同的文章,即便達不到汗牛充棟,但也不乏其篇。再寫一篇大同,我該如何謀篇造句而不致重複?看了許多人的文章後,我有了靈感。雖然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世界上只有一個圓周率。我寫的大同記憶應該是大家共同的記憶,是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記憶,而且是關於大同的“圓周率”。我將把那些有口皆碑的氣質和稟賦,如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清新靚麗的自然風光、和而不同的人文環境,以及強勁的發展潛力都盡數收入文中。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談起每個城市最具特色的是什麼?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答案。譬如,我們看到傾國傾城的牡丹,就會想起古都洛陽;觀賞出淤泥不染的荷花,便會將其與菏澤聯繫起來;念及煙花二字,總會不經意地對揚州這個城市心馳神往。過去多年的工作中,我到過許多城市。深感各城市都在創新發展,各具特點,各有千秋。唯大同我覺得更為獨特。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大同這片古老滄桑的土地,哺育了各族兒女,代有傑出人才接力為其奉獻,我想這就是文化和血脈的傳承吧。古代有開疆拓土趙武靈王,北魏開國帝王拓跋珪,孝文帝拓跋宏,千古一後馮太后,博學雄才酈道元,代父從軍花木蘭,治河專家慄毓美;現代有大同地區第一個中共黨組織創建人楊鳳樓,革命先驅王振翼,在靈丘等地救死扶傷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泉山精神的代表高進才,主持古城修復的耿彥波等。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我對大同的印象,一半來自少時讀過的書籍,從書本里瞭解了雲岡大佛和華嚴寺,從武俠小說中知道了北嶽恆山和雁門關;一半則來自十年前來國投大同塔山煤礦的工作訪問。當時,由於時間緊迫並未去市區走動,但路過之處髒亂的街道、灰黑的天空、密集的大車還是構成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那時煤炭是我對大同最直觀的印象。十年後,我再次來到這個地方,大同藍、大同綠、大同清成了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名片。當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心理學有一個術語叫“首因效應”。 指人們對某一事物的第一印象會持續影響認知主體對該事物的認識,即常說的“先入為主”。而要改變原來的印象則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而古都大同也遭受同樣的困擾。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大同是一座被嚴重誤解和低估的城市。儘管近年來大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儘管“大同藍”不遜於‘APEC藍”,且“大同藍”的天數遠高於其他各種藍;儘管每年來大同旅遊觀光的人數逐年增長,多數未到過大同的人對其印象仍停留在‘煤都’的認識上:灰濛濛的天空,灰黑色的建築外牆,雜亂無章的棚戶區,風吹或汽車經過時飄揚的粉煤灰……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剛來大同時,我興奮地拍了幾張城牆和生態園的照片發了個朋友圈。結果,大家都不信,說這是大同嗎?大同不是煤都嗎? 我回復說,兄弟你來吧,這就是大同。這裡碧水映藍天、綠陰繞城郭,晝有清爽供潤心肺、夜有星空可觀天象。

過去十年來,大同下決心改變以煤為主的粗放發展傳統,尋找綠色發展新動能,走上了轉型發展的陽關大道。今天,大同的空氣質量在山西省內排名基本穩居第一,在北京周邊300公里範圍內穩居前列。

大同大不同——邊塞都城,大同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