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東嶽廟位於萬榮縣城西街,廟宇規模雄偉,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即公元627年至649已有之。元朝至元28年至大德元年1291年至1297年重建。後明清兩代多次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東嶽廟是按我國最早的寺廟佈局,規模雄偉,山門內樓佈置在中軸線上,保留著漢唐寺廟風格。現存的飛雲樓據考證為明代重建,其餘殿宇多為元建明修。山門外不遠迎面矗立著飛雲樓,其為東嶽廟的主體建築和萬榮縣的象徵。它與晉北應縣木塔互相輝映,是三晉大地上有名的木質結構古建築,故有南樓北塔之稱。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樓高23.19米,它的建築有四奇:樓的底部一層為正方形,南北直通,中央有四根通天柱,周圍32根小柱巧妙相連成棋盤狀,共同支撐樓體。這是飛雲樓的第一奇妙之處。樓中所有木質構件相連接,沒有一顆釘子,無論是大接口,還是小接口,全用榫鉚套在一起,連接的天衣無縫,非常穩固。全木質古建結構,無金屬構件,這在我國國內樓閣建築中實屬罕見,為二奇妙之處。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第三奇妙之處是明三暗五,樓明三層,隱於平座之內有兩極暗層,實為五層。上到二、三兩層,可以看到這兩層各有勾欄護衛著的抱廈各一間,抱廈的中間又用二平柱分成上下兩層,被分成的兩層都是暗五,是飛雲樓最典型的第四奇妙之處,飛雲樓三層四滴水,十字歇山樓頂,在抱廈的各層簷下,共有345組斗拱,位置各不相同,形狀各異,與簷頭32個起翹的翼角互相交織,宛若心花奔放。加上樓頂全披紅黃綠色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樓的簷角懸有風鈴,臨風叮噹。時有山燕繞樓飛朔,給這幢古樓平添了一派生機。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之時,登臨飛雲樓,東嶽廟四周高樓低廈,鱗次櫛比,整個萬榮城下盡收眼底。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下了飛雲樓,步入午門。午門寬七間,深六椽,單搭歇山頂之建築,樑架簡樸,斗拱規整,為元代遺風。午門西壁聯嵌有石碑,出午門進獻殿,獻殿為祭禮之處,殿寬為七間,深六椽硬山式層頂,斗拱四鋪作,前後簷及中柱上,皆用大額枋,保持特有的元代建築特色。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獻殿以北疋有享亭,為東嶽大帝享用獻殿獻貢之處。亭為方形,十字歇山頂,琉璃脊獸完美,四周勾欄流雲盤龍。享亭建築形式猶如八卦,玲瓏剔透,耐人觀賞探求,遊人至此,駐足良久。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亨亭接連東嶽大帝正殿,該殿寬深五間,平面近方形,重簷歇山式屋頂。前簷柱收剎較大,殿內樑架,猶存元制,殿頂裝飾琉璃脊獸,為清代所作。殿內有東嶽大帝塑像。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林森帶你看世界——走進山西萬榮東嶽廟

東嶽大帝原為姜太公封賜商朝大將黃飛虎(別名鎮國武成王)之神,故名為泰山神,秦皇漢武曾登泰山封神,唐明皇泰山封禪時封為天齊廟,由於唐宋歷代帝王推崇而朝泰山,泰山為東嶽五嶽之首,故泰山廟亦稱東嶽廟。現東嶽廟己成為萬榮縣觀光旅遊一大名勝,海內外遊客來此地觀光遊覽必將一飽眼福,欣賞飛雲樓外觀富麗多變,瞭解中國樓閣式古建築特有的造型藝術魅力,深領萬榮東嶽廟的古建築科學性與知識性,一定不虛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