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个人很可能只是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而被判处死刑。"

——-加缪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意外去世,葬礼上,从小就不被母爱疼爱的苏明玉表情麻木,也没有表现出特别悲痛的样子。

因为这,她成了苏家人眼中十足的恶女,一个毫无感情的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总是被要求在恰当的时候,表现出恰当的情绪,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在世俗的压力面前,每个人都不得不默默遵守这些规则,否则就是一个"怪胎"、"异类"或者"局外人"。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就讲述了一个小职员因为稀里糊涂犯了一桩过失杀人案,最终却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泣,而被判处死刑的故事。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凭借此书,44岁的加缪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仅在三年后,年仅47岁的他就在车祸中不幸去世了。

但作为"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作,《局外人》畅销多年,至今依然在各大网站排行销量第一,足以证明这一经典著作的影响力。

01

默尔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怎么都可以","生活再怎么努力也一样"是默尔索的经典口头禅。

他始终与世俗社会保持疏离,对于人们所看重的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他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从很多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母亲去世了,他拒绝看母亲的遗容,更没有流下痛苦的泪水。因为他觉得死亡迟早都要发生,并不值得悲伤。葬礼结束之后,想到可以好好睡上个十二小时,他的内心是喜悦的。

甚至,在母亲去世之后的第二天,他就与女友看喜剧电影、游泳、上床。对于这一切,他不认为有任何不妥。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女友玛丽很爱他,希望能和他结婚。但他的态度让人匪夷所思:结不结婚都行。如果玛丽想结婚,他就结。对于人们所珍惜的爱情,他也是可有可无的心态。

他和还和邻居雷蒙成为了朋友,一个因为"皮条客"生意,而在整条街道声名狼籍的人。但默而索却毫不在意。

工作上,默而索也不是很上进。公司在巴黎拓展了新业务,上司问他想不想去,这样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他的态度是:去不去都行,生活在哪里都一样,没有人能改变生活。

在默尔索看来,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样的一个人,算不上一个坏人,也算不上一个好人,顶多只能说,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然而,这样离经叛道的默尔索,注定不会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他对一切无所谓的态度,最终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02

作为一本荒诞小说,故事的荒诞性体现在哪里?

有一天,默尔索独自去海边散步,结果遇上了雷蒙前女友的哥哥等一帮阿拉伯人,当天的太阳特别炙热,强烈的高温几乎让默尔索的大脑失去了正常的理智,在预感自己可能会遭到袭击之前,他扣动了手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

也就是说,默尔索杀人其实是在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自我防卫。然而,整个故事的滑稽处就在于:默尔索犯下杀人案之后,检察官和法庭似乎对命案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并不感兴趣,也没有作深入调查和分析,而是对他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感兴趣。

比如,他把母亲送到了养老院,母亲去世了,他也没有哭,以及他和女友的关系。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默尔索被关起来之后,彻底沦为了"局外人",出庭、辩护、默尔索就像是提线木偶一样,没有人听他怎么说,甚至玛丽、雷蒙等证人的辩护也丝毫没有被法官所重视。

在他们看来,一个在母亲的葬礼上都不哭的人,必然是邪恶的,也完全符合杀人犯的标准。

至此,伦理早已取代了法理,正义已经被道德所绑架。整个审判过程颇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最终,默尔索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可以说,人们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表面上看是法律健全的社会,其实也是潜藏着荒诞的。

默尔索被判死刑,并不是因为他杀了人,而是因为他随遇而安、追求本真的生活态度激怒了虚伪的世俗社会。

这就是故事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03

如何理解默尔索这个人?

默尔索因为拒绝向社会潜规则妥协,最终被社会情理和荒谬的司法、道德审判体系排出了"局外",似乎是被社会给抛弃了。

但作者加缪却认为:

"默尔索并没有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而是他主动抛弃了这个社会,他以自己的方式抵抗这种游戏规则,那便是拒绝撒谎。"

默尔索是一个活得非常真实的人,甚至有些看破红尘。

他始终认为,人生在世,永远不应该演戏作假。他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话往往会给人带来麻烦。

比如,检察官问他是否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时,他坚称并没有,这样的回答显然对他无益,最后,连为他辩护的律师都觉得此人无法理解,原本可以轻判的罪行,结果变成了死刑。

与默尔索相反,为了让生活简单一点,我们每天都在撒各种各样的谎。

比如,丈夫欺骗妻子之所以晚回家是因为要加班,孩子打碎了花瓶,会告诉大人是家里的猫闯的祸。谎言,让麻烦变少,让生活变得轻松。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现实生活中,这个所有人都在遵循的准则,默尔索却偏偏不这样做,他拒绝掩饰自己的感觉,然而这样的真实和坦诚却铸就了他命运的悲剧。

但加缪认为,默尔索看似冷漠,但对于自己所坚持的真实,他却充满激情。

他在书中写道:"他不是没有感觉的人,他的内心被一股坚韧不折而意蕴深厚的激情所驱使,驱使他追求一种绝对和真实。他所热爱的,是如昼日般绝对的光明,甚至不为阴影有一点点余地。"

默尔索厌恶撒谎,也不愿做违心的解释,他比谁都活得真实,虽然最终他为自己所坚持的真实和信仰殉了道,但他的内心始终是幸福的。

"我觉得我才是幸福的,现在依然是幸福的。"

默尔索并不可悲。

04

从《局外人》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我始终认为,默尔索并非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只是现实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小人物,没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太多的责任感,也不是很上进,只是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随心而活的人。

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每个人其实都曾有过逃离虚伪现实的渴望,只不过在文学作品中,默尔索的表现更加彻底罢了。

因为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一个男人被判处了死刑......

也许默尔索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并不符合主流社会的标准,但是,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权利,无论是个人,还是法律,其实都无权去评判他们。

"我知道这个世界我无处容身,可是,你们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这是默尔索对社会的发问,也是哲学大师加缪的思考。

毕竟,我们永远无权要求别人一定要和我们活成一样的人。更不能因为他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不符合多数人的标准,就用大众意志去处罚它。

读懂了这个故事和人物,也就会对他人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多一些理解。

作者:笑薇,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阅读、写作能力提升,更多阅读方法和技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 。

回复”提升“即可获得50本个人成长电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