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传承彝族毕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毕摩

普照,男,彝族,1963年11月8日生,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人。初中文化,从小跟随祖父普玉发毕摩学习毕摩文化。2013年6月被命名为“德培好仪式”的“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坚守在传承彝族毕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毕摩


普照的祖父普玉发生前是远近闻名的毕摩先生,婚丧嫁娶、择日风水样样精通。普照从小在祖父的教导下学习彝文和各种民俗仪式。每当爷爷受邀去主持民俗祭祀活动时,都会带上他,边做助手边学习,二十岁出头就能独立主持各种民俗宗教仪式。每年参与村里的祭龙仪式以及其他的群众性公祭仪式和表演活动。

普照为人和善、彝文知识全面、诵经声音悠扬动听,得到了祖父的真传,在石屏哨冲、龙武,玉溪峨山一带深受群众喜欢。他经常为村民的婚丧嫁娶、建房、修坟、立碑等民俗活动择吉日、看风水,主持各类祭祀仪式。他还参与了已经公开出版的“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红河彝族创世史诗》《红河彝族道德经》《红河彝族行孝积德故事》《太阳女月亮儿》的翻译释读工作。

坚守在传承彝族毕摩文化道路上的普照毕摩


近年来,普照深刻体会到当地毕摩文化的衰落,并为此忧虑。为了传承毕摩文化,他积极参与到毕摩文化、彝族传统文化的抢救工作中。他每天白天在工厂里务工,夜里还要挑灯夜战,抄写彝文经书。他自己规范整理了一套适于当地毕摩使用的经书,并为弟子和彝文爱好者抄写经书。2015年,他受聘参与由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普梅笑牵头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项目”《石屏彝族文献家谱译注》的释读翻译工作,为课题组答疑解惑,在课题调研过程中积极配合联系调查对象,为课题组解决实际困难,帮助课题组做好调研资料收集工作。

作为毕摩文化的传承人,每年他都要接待很多外地来彝乡采访采风的专家学者以及彝学、彝文爱好者。每次他都尽自己的能力认真地为他们答疑解惑,为地方彝族文化的传承、宣传、研究发挥他独特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