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很多普通人對於外來入侵物種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水葫蘆、福壽螺、巴西龜等常見物種上,但真實的情況是,在中國外來入侵物種數據庫中,可查詢到的就高達754種,預計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1200億,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針對危害性嚴重的入侵物種,國家環保部先後發佈了4批、共計61種的物種名單,其中有4種魚類“榜上有名”。可以想象,無數鯉魚在美國橫行肆掠時,中國也正承受著類似的遭遇。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清道夫」

只要是釣魚的人,這種魚應該沒有不知道的。清道夫學名豹紋脂身鯰,又名琵琶魚、垃圾魚,聽名知其習性:吃垃圾的。清道夫的入侵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最開始作為觀賞魚出現,現廣泛分佈於廣東、湖北、臺灣等11個省份。

成年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藻類,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顆魚卵,也會吞食魚苗。曾看到某視頻中,一網下水,拉起來全是清道夫,由於清道夫的倒刺較多,最終還不得不把漁網剪破。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食蚊魚」

食蚊魚,一種中上層小型魚類,食蚊魚對環境適應能力極強,耐高溫、低溫、低溶氧且有一定的耐鹽性,年更替世代數可達3~4代。食蚊魚的引入,起初是為了控制蚊子數量和瘧疾發病率,後為提高漁業產量,雲南省大量引入外來魚種,而食蚊魚夾雜其中被再次引入。

食蚊魚的出現,不僅僅本地魚類的魚卵、魚苗被吃遭殃,兩棲類的卵或幼體也面臨被捕食的危險,結果就是部分本地物種瀕危、甚至滅絕。因此,食蚊魚已經被納入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種名單。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尼羅羅非魚」

尼羅羅非魚,原產於尼羅河流域,食性廣而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因其繁殖能力強、生長迅速,被長江水產研究所於1978年引入國內,作為羅非魚主要品種,在全國各地推廣養殖。除少數幾個省市沒有羅非魚產量記錄外,其他地區均有羅非魚養殖。在南部沿海省份,已經形成能越冬的自然群體。

尼羅羅非魚的危害性,還是在於其繁殖能力強,並且擁有強烈的領域和護幼行為,對本地魚類的危害很大。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份的部分河流中,羅非魚已形成優勢種群。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紅腹鋸鮭脂鯉」

紅腹鋸鮭脂鯉,俗稱食人魚,原產於亞馬遜流域。食人魚牙齒尖銳,下顎有力,其撕咬能力不僅能一口咬碎魚骨,甚至能咬斷直徑1mm左右鋼製釣鉤。食人魚常結伴出沒,攻擊進入到此水域的動物,咬緊獵物後扭動身體,將肉撕下來。

這種兇狠的魚類,是20世紀80年代,作為觀賞魚引入。經過20餘年的野外繁殖,現分佈於廣東、廣西、浙江等13個省份。其危害性,不論是對於動物還是人,不言而喻。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天災背後,更是人禍

對於外來物種的泛濫,究其原因,物種的適應能力相當重要。但一個物種要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一個全新的地域,談何容易!而人的出現,明顯改變了這一進程。在中國,約有一半數量的入侵植物和約四分之一的入侵動物,是有意引入的。這一點,從上述四種魚類的入侵史中,可見一斑。

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僅北京口岸就截獲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10009批,在截獲物中檢出有害生物667批次,同比增長283.3%。購買者對未知物種的獵奇心理,售賣者對利益的本性驅使,都促成這項魔鬼交易的達成,絲毫沒有考慮過物種如果流落到自然界,對於當地會造成何等危害。

更令人後怕的,是那些盲目放生的“偽善”之人,在放生巴西龜、清道夫等入侵物種時,還是一副大做善事的樣子,雖然他們可能真的沒有意識到,自己放生的是什麼。

誠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放生的行列之中。拋開那些刻意為之的商業炒作,很多放生活動還是相當有意義的。但新聞之中屢屢出現的錯誤物種放生,又不斷警醒我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我想,更多的還是需要政府層面,科普宣傳與巡查嚴懲雙管齊下,來引導這件類事的轉變。

魚多就好?這四種魚,讓人避而遠之|入侵魚種黑名單


長此以往,對於釣魚的人來說,也許莫大的打擊不再是空軍,而是釣上來的全是入侵魚類,這恐怕是釣友們都不願看到的。正因如此,很多人會選擇將這些魚丟棄在岸邊,也算是儘自己的一份薄力。但杯水難抵車薪,面對無數洶湧而來的入侵魚種,也許真的要像一些人所說的,要靠吃貨們拯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