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行书水平能否超越赵孟頫?

书法影响力


董其昌是明代万历年后期出现的一位著名的书画家,在书法史和绘画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而赵孟頫是元代中国书画的巨匠,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开启了书画的复古之风,他的山水画为后世的文人山水画,打开了一扇大门。后人对赵孟頫的评价是“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所以不论是历史地位还是书画水平,或者是其他方面,董其昌都一直在模仿却始终未超越。

赵孟頫《秋兴赋》

董其昌(与赵孟頫)并列为“赵董”,清代的皇帝除了赵孟頫就是最喜欢董其昌了,董其昌的书法地位还是非常高的。董其昌年轻时写字并不好,甚至因为书法不好耽误了科举考试。但董其昌是非常有天赋的人,当他下定决心要练书法之后,用了三年时间,他就自我感觉已经超越了文征明和祝枝山了。

后来始终以超越赵孟頫为目标,他曾经拿自己跟赵孟頫做比较云:

“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趙书亦输一筹。”

看来董其昌还是对自己超级自信和自恋的。但是追了一辈子赵孟頫,也拿赵孟頫比较了一生,到了晚年,董其昌终于为年轻时对赵孟頫的轻视而忏悔了,他晚年回忆云:

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赵孟頫),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所以关于董其昌的行书水平能否超越赵孟頫这个问题,董其昌自己就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翰墨今香


如果真如题主所言,董其昌早就取代了赵孟頫的位置,跻身四大家的行列了。

董其昌的字曾经很受推崇,尤其是大清的几位皇帝老儿,更是喜爱的不得了。康熙帝每每踅摸到董其昌的墨宝,都要置于座位之右,以便随时观览赏识。

乾隆这孙子几乎完全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对董其昌依然心摹手追,意深笃之。他的《三希堂》法帖当中,董其昌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董作题跋作语也不罕见。

后来由于董其昌自身的原因,家门不幸,一把大火把宅门烧成了灰烬,董某人的名望也一落千丈。顺带的,他的字帖也鲜有提及。

但董其昌却对赵孟頫大加赞誉,也努力向赵氏书法看齐,留下了很多遗墨。

但是,毕竟是骨力不足,董其昌的字,相较于赵孟頫,两相对照来看,董字的筋骨明显纤弱,秀气有余而法力不足,只能说是学得了赵氏书法的皮毛,没有深获内核,欠些火候。

董其昌的字,曾经沉寂了好一段时间,如今又被人翻箱倒柜的翻出来惹人眼目,无非是为董其昌鸣冤叫屈,也急着为董某人翻案纠偏,目的并不单纯。

赵孟頫尽管也备受诟病,开了秀丽一派的先河,但毕竟跻身了四大家之列,其修为造诣不是董其昌轻而易举就能超越得了的。






龙吟148119260


董其昌宗法颜书一路,极尽变化,胜在不凡见识;赵子昂寻根溯源,法入魏晋,集古法之大成,胜于天纵奇悟。


董其昌苛求技法的脱俗,追求散淡疏逸的惮味,有“取巧”之嫌;赵孟頫书画则茂密流丽,浑然天成,以大俗至大雅。



董其昌书得帝王赏识,上好下必盛焉,以宗师面目立于世;赵孟頫受世人追捧,举有元一朝文化复兴之重鼎,名重朝野。


小子临董书余年,终难以亲近;然习赵数载,割舍愈难。品评古人先贤,技法流于小道,境界为要。以此视角,似乎赵孟頫格局上更胜一筹!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临池管窥


赵孟頫与董其昌,可以说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提起其中一人,必定会想起另一人,二人合称“赵董”。


二人是“二王”脉系的杰出代表,是历史上少有的全能书家,赵孟頫被誉为“最接近王羲之的书家”,董其昌则以“以虚取韵”饮誉书坛,二者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但赵孟頫占有时光的优势,他处在宋代因尚意而轻技法,导致宋末书法江河日下的特殊时期,拨乱反正,恢复古法,让他成为了书法史上第三次变革的旗手。而生于明代的董其昌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也因此而逊色于赵孟頫。

当然,就技法而论,他并不逊色于赵孟頫。尽管赵也是宗晋的书家,董其昌与他的理想,似乎并无相悖之处,但董能在赵“形似”“复古”的基础上求“率意”,他追宗“二王”完全是以“取韵”为中心。



很有意思的是,赵董二人,常被一些人认为是平庸、流俗的典型。这得“归功"于清代的两位皇帝,康熙喜欢董字,乾隆喜欢赵字,祖孙俩学字不精,直接搞出个“馆阁体”,这怎么能怪老赵和老董呢?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暂刚从评论中找了两贴,做初评论。

赵孟頫的字功力略强于董其昌。单就这两副字贴,

赵孟頫还是字功力略强,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对董其昌此贴,绝没有不神品之意),体现在变化上。

董其昌此贴摇曳天丰,但灵变差了点,可不是一点的差距(还是那句话,与赵孟頫此图一比较的),赵孟頫的字功力略强于董其昌。单就这两副字贴,

赵孟頫还是字功力略强,但有楷字的必然呆板(是相对董其昌此贴,绝没有不神品之意),体现在变化上。

董其昌此贴摇曳天丰,但灵变差了点,可不是一点的差距(还是那句话,与赵孟頫此图一比较的),

好了,再讲字的大小,赵孟頫的字要小许多,但心神清灵,变化又多,

董其昌此贴字有补笔,结体有部分不佳之处。

赵孟頫胜董其昌,单就此两贴比较。哈!海京齐慎眼力留心。




海京齐慎六戒驴


中国自古就有以人废书的传统,赵孟頫以宋室后裔的身份仕元,自然触动古代文人的底线,所以有些后人对赵孟頫书法颇有微言也在情理之中。如同时期的赵孟坚、董其昌、傅山等。

当然董其昌在做人上也没留下什么好的名声,欺男霸女的事也是做过的。他在早期瞧不上赵孟頫书法也不是因为赵孟頫贰臣的事迹,而是因为他这个人性格的狂傲。



据记载董其昌早年书法极差,曾经因此在乡试中将本来第一名的董其昌列为第二,将第一名定为董其昌堂兄。此事对董其昌触动很大,开始发奋练字,三年的时间,便不将祝允明、文徵明放在眼里,祝、文在书法史上那也是响当当,这是有多狂?当然董其昌后期书法艺术水准和影响力也是超过祝、文的。再后来,说:“赵书因熟而俗媚,吾书因生得秀色”,这是不将赵孟頫书法放在眼里。但是到董其昌老年也曾经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骄傲,认为自己不如赵孟頫。



古风书法


董其昌和赵孟頫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但他们书法又有很鲜明的特点。

董其昌书法以软性美为特征,用笔轻松,线条细长、婉转、流畅,字体灵秀华美,表达一种自然天真,素淡雅致的趣味。但笔划缺乏提按、疾缓的变化,使得笔力浮滑。

赵孟頫书法点画华润遒劲,结体宽绰秀美。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结构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但笔划和字体变化过少,显得刻板拘谨。

他们都是那个朝代的书法翘楚,文无第一,不能简单地比高下,个人更喜欢董其昌的风格。


临风阁知书


赵孟頫是多体皆精的大家,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也是以书画艺术为生的闲官。可以说,赵孟頫是元朝皇帝养的文人学士。而董其昌则是热衷于官位的官僚,书画只是他的副业,或者说书画只是他标榜自己性格的外衣。

二人做官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赵孟頫只能为文为艺,而董其昌却是以做官为主。所以以二人的职业特点来说,赵孟頫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以二人的行书来说,赵孟頫的行书类似于唐代的陆柬之,而陆柬之类似于王羲之。也就是说,赵孟頫是书法艺术的继承者,行书变化偏少或是其不足。而董其昌行书最大的特点是流丽无骨,给人一种软弱的感觉。

在我看来,赵孟頫可称作一代宗师,而董其昌只是一个文人艺术家,远远不及赵孟頫的成就。董其昌在整个明代,董其昌只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相较于江南四大才子的水平有差距,他与赵孟頫是远远无法相比的。


传艺楼


董其昌和赵孟頫都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但他们书法又有很鲜明的特点。

这个问题问的就不妥。历史上的人物书法各有千秋,个有所长,我只能从两个人的书法特点谈一个人的见解。

董其昌书法以软性美为特征,用笔轻松,线条细长、婉转、流畅,字体灵秀华美,表达一种自然天真,素淡雅致的趣味。但笔划缺乏提按、疾缓的变化,使得笔力浮滑。

赵孟頫书法点画华润遒劲,结体宽绰秀美。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结构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但笔划和字体变化过少,显得刻板拘谨。

总之他们都是那个朝代的书法翘楚,文无第一,不能简单地比高下,我的答案都好!


禅心吴云


赵孟頫是书画全才,书法方面,真草隶篆皆精,楷书四大家之一;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都很出色,包括鞍马,甚至还能画羊。董其昌只能画山水,书法只能写楷书行草。赵孟頫的行书圆熟遒媚,功力深厚,却有甜俗之嫌;董其昌的行书秀美飘逸,功力稍逊,常患羸弱之失。董其昌年轻的时候曾说:“赵书因熟而生俗,董书因生而生秀”,但在董其昌晚年,却说到:“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直到年老,才明白赵孟頫的书法成就不可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