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晋升降门槛、增指标甚至个别地方满一定教龄自动晋升,职称技术含量会怎样呢?

百姓茶馆话人生


我反对评职称降低门槛、放宽名额的做法。

我们俗称的职称是一种专业技术职务的简称,既然有“专业技术”的说法,那么评审时肯定要有门槛。降低门槛、放宽名额,都是去“专业技术”的做法,那么职称评定就没有意义了。

我主张取消职称评定

按照职称的本意是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事实上职称和收入挂钩以后,职称往往成为某些人拿捏教师的法宝,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和谐;职称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不再适合现实社会了。

教师正常工作,完成应该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年复一年,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工作量,为当地的教育教学事业做出了贡献,理应逐年晋升工资,为什么要受职称限制?

高职称和低职称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如何分出高下?事实上,大量低职称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撑起了学校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教师同行想一想,你学校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主张干脆取消职称,至少取消和工资挂钩!

我认为可以设立初级教师职称和正高级教师职称

设立初级教师职称,是针对刚入职教师的一种鞭策,可一年,也可三年正式晋升为教师;设立正高级职称是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帮姣姣者考虑,但要求不能一般般,绝对要高要求;当然这个正高级的人数也必须控制。正高级教师可以有一定的奖励,也不必和工资挂钩。

以上为个人意见,欢迎讨论。


教育专车


职称改革,是改掉不合理的地方,降门槛,也只是降低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在职称评定中的所占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其系数,相应提高实际操作和更符合行业需要的评定因素,使职称评定更合理,更能体现职称的作用。并不是取消门槛、取消职称评定的核心内容,降低职称的技术含量和含金量,否则最终会让职称烂大街,失去其专业技术评定的权威性和衡量标准。

而山东、甘肃等地提高中小学教师职称待遇比例,也并不具备普及性,只是针对在县区及以下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在乡村中小学一线工作满15年、20年以上的教师。是为了弥补乡村一线教师的辛勤劳动,解决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确保乡村中小学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堵塞乡村优秀师资力量向城镇、私立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单身流动的通道,全面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

县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满足一定条件可以不受比例构成限制,不仅包括了中小学教师,而且包括其他医疗卫生行业、农业技术、工程技术等行业。而满足一定工龄直接晋升评定高级职称,则只是个别省份针对乡村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总的来说,是乡村一线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更为优待,不仅没有比例限制,而且满足20年、25年教龄可以直接评定,不受前提条件限制。

这之间的区别,“不受比例限制”,是指已经评定中级职称,在评定副高职称时,如果满足乡村一线教学年限要求,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可以突破单位高级职称比例限定,够条件就评,评上了就聘,就能享受相关待遇。而“满足一定年限自动晋升高级职称”,是指在乡村一线教学岗位工作满20年、25年,不管以前的职称是中级还是初级,可以直接享受副高、高级职称待遇,这是一个直接评定的过程,并不是职称逐级晋升的评定过程,优待的力度更大。满足直接评定条件的教师,都已经距离退休年龄不远,享受待遇,是为了慰劳他们在一线教学岗位的实际辛劳,对职称含金量并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基层任教,安心乡村教学工作,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十分有利。


真宁腔调


职称的本意是用来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因为与工资挂钩,逐渐演变成了工资等级。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一与工资挂钩,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没办法!

就像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0年左右,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在的年度考核“优秀”)可以涨一级工资,当时不少人为此“丑态百出”。每到年底评先时,对领导溜须拍马者有之,送礼巴结者有之;对同事献媚拉拢者有之,恩惠利诱者有之;为争抢先进,针锋相对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大打出手者有之……


用户8639973894448


职称本来是应该体现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业绩等综合水平的,并按照优质优酬与工资挂钩,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没按政策和标准办,反而平空闹出许多问题,与职称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职称晋升降门槛、增指标甚至个别地方满一定教龄自动晋升,职称技术含量肯定会降低,但可以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我觉得可行。

一丶职称评审的科学性。早些年小学教师不能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成了小学教师职称的天花板,导致不少教师退休时还是初级职称。再说以前评职称必须有论文,必须考过职称英语,这是硬性指标。而事实上很多岗位根本用不上英语,有英语能力对教师教学没有什么影响,但将很多人堵在门外。还有农村中小学老师要获得县级及以上先进及竞赛奖非常难,导致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更难上。

二、职称评审的不规范。因为职称与工资挂钩,就会存在人情和权力寻租。往往看到校领导、中层干部及领导亲近的人职称先评上,就算不符合条件,就是造假也要硬上。而那些在一线认真教学,不善于拉关系的靠后,会找机会不让你去评审,比如以前评职称要年度考核有优秀,可是领导年年是优秀,你年年都不是优秀,你还有机会评职称吗?一旦没职称指标,就只能等,有可能退休时都等不到。这种职称评审的不规范对教师积极性影响很大,也损害领导与老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教师职称降门槛、增指标,以及按教龄自动晋升的措施是会降低职称技术含量,但可增加教师收入。现在的职称真不能把他看成水平的高低,更多的人只看重其对工资的影响。如果按照上述措施执行,无疑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享受更高职称带来的更高收入,也算是提高教师收入的举措吧,对此我是赞成的。


良心老师


我亦曾经是教师,多次参予职评,有被别人评,也有评别人。总的感觉是变味的职评。职评本来是对某教师教育、教学、师德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定,达到某个职级即可晋升,享受相应待遇。可这个过程变味了。教师为达到晋级目的,不惜花费大量心血,从歪的渠道走后门、拉关系,有投票权、决策权者,利欲熏心,乐享其成。让评定职称变的尔虞我诈,铜臭气熏天。因为“一职定乾坤”,有这个职称,就有这个待遇,并且是终身享受的,无论以后的工作如何,只要不犯大错。由此可见,取消职称,搞好动态的绩效考核,对应相应的待遇。辅以相应的教龄待遇,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年轻教师多劳多得。这样比评职称更能調动教师积极性。


用户章鱼小丸子


职称有没有无所谓,哪个教师不是竭尽全力教学呢?但是,职称评定会对大部分教师打击很大,因为晋级的毕竟少数,并且,什么福利都跟职称挂钩,工资多者更多,少者更少。另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就免不得徇私舞弊行为


箭步如飞251


这职称评的,让教学三四十年的老教师彻底寒了心。因为就差没花钱💰买论文,别的条件都够。我88年中师毕业,教龄38年,工作白干了四十来年。


春满人间


外国中小学教师不用评职称,人家的教育比中国搞的还好,人家的农村学校也没有纷纷倒闭。⑤中国教师评职称腐败,教师调动腐败,孩子择校腐败,孩子择班腐败等等问题不断。


今天空气流通畅


上职称的事不想了,没关系又没钱送是进不上的,活着快乐就好!我们这里进上高级的死的不小啊,都是整天挖空心思的进职称累死的!


失之有得439


职称制度在当代已失去了先进性,腐败极大空间,影响到社会发展与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