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阅历史
1990年,李成福建立万顺天国,打着复兴大唐的旗号,他自称是大唐皇室后裔,原因是他也姓李,不久被3名派出所干警灭国。简直没有比这个更“欺国太甚”的了!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抖机灵,可满清末期,鸦片战争之后百年间的中国,赔款割地,列强实在欺人太甚。外滩公园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一直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闭关锁国许久的清朝根本不是拥有大炮的英国人的对手,很快战争就以清朝的失败告终。1842年,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使得香港在之后的百余年都被英国统治,1997年才回归祖国。
- 赔偿英国银元2100万。
- 片面最惠国待遇,意思说清朝之后再和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的所有权利英国人都能享有。
- 对于英国人的司法审判权,如果英国人在中国犯事,则由英国领事馆按英国法律来处理,使得中国的法律不能管辖英国人。
- 准许英国人在五口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使得后来英国人利用此来强迫清政府把上海划为租界。
清政府用割地赔款换来的安宁不到15年,看着清朝家大业大的西方列强又开始蠢蠢欲动。1856年,英法联军还有在背后的美国,沙俄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次战争除了让清朝政府割更多的地,赔更多的款外,英法联军还火烧了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清政府向英,法两国赔款白银各800万两,前后割让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给俄国,相当于给了俄国三个法国那么大的土地。条约的签订使得鸦片贸易合法化,真的是丧权辱国。
侵略者都是喂不饱的狼,一次次的退让换来的是更多的西方国家惦记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声势浩荡,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还把故宫的门面正阳门给烧了。最后无作为的清政府也是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来结束此次的侵华战争。
- 清政府赔款白银4.9亿两,分39年还清,本金加息钱一共9.8亿两。
- 拆了北京到海通道的炮台,还有拆了大沽炮台。天津的20里内不允许驻扎军队。
- 中国人永远不能参加反侵华国家的组织。
- 派遣王公大臣去德国,日本“谢罪”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彻底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一百年的历史是屈辱的,教训是深刻的
都说落后就要挨打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宝阿宝呀
如果不说中国历史,老妖想起印度在南亚横行霸道,渗透不丹,吞并锡金,控制尼泊尔才是真正的“欺国太甚”
1、网上流传的不与中国建交的、幸福又纯洁美好的不丹是因为外交受印度控制而无法与中国建交。
梁朝伟与刘嘉玲在不丹完婚后,网上曾一度盛行描述不丹的文章。老妖犹记得里面讲不丹人的生活是多么穷但精神富裕,宛若人间净土。
尤其是其中一段描述不丹国际关系的,说不丹至今没有与中国建交也没有与其他常任理事国建交。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透漏着,不丹的精神高贵,不畏强权不食人间烟火。但实际上根据1949年印度和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的规定,不丹内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导"
顺便一提不丹王妃貌似受印度教育出身比较多。
2、印度帮助尼泊尔修建自己的水电站,但水电站由印度运营,尼泊尔得高价买电。
前段时间中国的铁路通到尼泊尔以及中国为尼泊尔提供网络一度成为新闻热点。流传“大破印度的垄断、封锁”等。
实际上这句话倒是一点不假,尼泊尔人的许多生活物资都需要印度的支持,所以印度时常以断石油、煤油等燃料以及其他物资威胁。当亲中领导人上台后,印度直接封锁了尼泊尔边界。
当然还有更“欺国太甚”的例子。
比如印度帮助尼泊尔开发水电,修建水电站,可是尼泊尔的水电站不仅是由印度人掌控,而且水电站修好之后主要是为印度服务,尼泊尔用电还要高价购买。
3、曾经的锡金从内政、外交、国防由印度控制直到被完全吞并
在中国锡金从地图上不存在是2005年开始,中印双方2003年互相承认后,锡金名义上的痕迹就不存在了。
印度虽然不喜欢英国的殖民,但是对于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遗产,倒是一点都不谦让。英国退出南亚后。
1949年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
1950年“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
锡金因不满印度的控制,发起示威行动,印度直接派遣军队镇压,然后完全掌控锡金内政外交国防,此后锡金政府首脑、议会会长等都由印度人担任
几年后在印度的控制下,锡金人“自决”加入印度,成为一个邦。
三哥虽然挫了点,但是扩张上还是占了不少便宜
妖鬼杂谈录
这个问题,简直了。
因为在这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被欺负的弱国简直不要太多,他们的心中都隐藏着10000句MMP需要不吐不快。
而最应该愤怒的,当然是遥远东方的那条龙,因为在它的北方,始终有个欺人太甚的存在。
今天的很多人,盲目歌颂俄罗斯硬怼西方的丰功伟绩,沉浸在两国友好的幻梦中难以自拔,以躲在俄罗斯身后为荣,沉浸在现代国际版三国演义的纵横捭阖中难以自拔。从不考虑东方大国的日益膨胀会深刻改变世界格局,以及俄罗斯对抗西方是其唯一的生存之道的基本事实。
古今中外的历史一再证明:任何时期将自身安危寄托在他国身上都是极其危险和脑残的思维,尤其是俄罗斯这样以欺负东方大国为强大途径的国家。
而之所以说俄罗斯“欺国太甚”,是因为在与东方大国将近400年的对抗中,俄罗斯几乎从未失手过,甚至在被其他列强打得屁滚尿流时,依然能够在东方大国找到补偿,东方成了俄罗斯发泄的最佳途径,俄罗斯也成为东方大国永远的梦魇。
作为噬土成性的国家,俄罗斯对东方大国最大的欺凌就是掠夺土地。
除了1685年-1689年两次雅克萨之战以及《尼布楚条约》,我们再未从俄罗斯手中占到一丝领土上的便宜。
甚至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因为吃里扒外的西方传教士的背叛,以及使用俄罗斯做过手脚的地图,清朝虽然取胜并成功巩固了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但未能挟胜利之威在西伯利亚获取更多利益。
其后在1727年签订的清俄《恰克图条约》中,清朝依然使用俄罗斯做过手脚的地图,加上准噶尔汗国的威胁,以及雍正皇帝临时将隆科多换成图里琛等临阵换将的做法使清朝更加被动,最终清朝承认了俄罗斯对贝加尔湖以东以南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
在西北方向,由于乾隆皇帝审时度势,清军于1755年迅速出兵准噶尔,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1759年完全占据了天山南北全部区域,取得了清朝在两国对抗中的最后优势。
随后,清朝由盛转衰,沙俄虽然也是孱弱不堪,但在清朝面前依然有巨大优势。
18世纪中期,沙俄窃据库页岛,清政府封闭东北政策的恶劣影响开始凸显;
1854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但随即沙俄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几乎以兵不血刃的姿态割取外东北和外西北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远远大于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吐出来的面积,甚至可以比肩1867年沙俄卖给美国的阿拉斯加。
而在19世纪末,沙皇尼古拉二世又抛出“黄俄罗斯”计划,从新疆乔戈里峰到海参崴之间画一条直线,线北土地全部划归沙俄,此计划几乎将长城以北的土地全部掠夺,自然遭到其他列强的反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沙俄制造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全部土地及整个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西方列强支持的日本打败沙俄,沙俄势力被迫退出东北地区;
1911年,沙俄通过非法划界侵占满洲里1400平方公里土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沙俄煽动漠北蒙古高层分立,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的将近20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强行剥离;
经过一战的摧残,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对东方的控制力荡然无存,北洋政府皖系将领徐树铮趁机收回漠北蒙古和唐努乌梁海,但很快在1921年得而复失。
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奉系军阀张学良被苏联大败,黑龙江上的银龙岛和黑瞎子岛被苏联占领;
苏联成立后,对蒙古的控制比沙俄有过之而无不及,斯大林在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全面控制蒙古后,在雅尔塔会议后迫使南京国民政府承认漠北蒙古独立,我国终于在1945年失去157万平方公里土地。
而唐努乌梁海早在1921年就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即图瓦共和国。1944年,在苏联操纵下,图瓦共和国代表大会“一致要求”加入苏联,被苏联笑纳后并入俄罗斯,我们彻底失去了这块飞地。
当然,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这都不可能是结束,因为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势力更加膨胀,对东方大国的欺凌也更加变本加厉。
在经历了不到10年的蜜月期后,双方关系逐渐恶化并最终分道扬镳。1969年双方在珍宝岛发生激烈冲突,气急败坏的勃列日涅夫政府叫嚣对东方大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险些引发核战争。
虽然最后在美国的斡旋下,苏联选择偃旗息鼓,但在东方大国北疆始终陈兵百万,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1991年苏联解体。
经历了苏联解体的俄罗斯元气大伤,再也不复超级大国荣光。在被西方国家无情耍弄后,不得不调头东进与东方大国搞好关系。在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穷追猛打,唯恐俄罗斯死得太慢的严峻局势下,东方大国与俄罗斯在能源等多方面展开密切合作,是俄罗斯屹立不倒的重要保障。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也没有对这个救命恩人感恩戴德,如果说射击越界渔船是正当防卫,那么在08年奥运会当天对格鲁吉亚发动战争就是对东方大国赤裸裸的打脸。
时至今日,俄罗斯依然和印度眉来眼去,和越南这样的曾经盟友暗送秋波,更对昔日的干儿子蒙古勾肩搭背。在国际局势日益敏感的今天,俄罗斯想干什么是个人都知道,然而很多人就是对这样的危险视而不见。
也许普京的某句话可以代表今天俄罗斯对其他各国的想法,尤其是对东方大国,他说俄罗斯在国际上从来没有盟友,一直以来俄罗斯的盟友只有两个——陆军和海军。
欺国太甚也好,啪啪打脸也罢,过去的历史即使铭记得再深刻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着眼当下奋发图强,不让这样的屈辱历史再次重演。
多有疏漏,烦请扶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世界上不光有大国欺负小国,也有小国欺负大国,这就是被誉为日不落帝国余晖的马岛战争。大英帝国虽然衰落了,但也绝对不会让阿根廷这种实力的国家欺负到自己头上来。在英国看来,阿根廷胆敢向自己挑衅就是莫大的侮辱,自然有一种虎落平阳之感。
1981年,阿根廷国内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率高达600%以上,国内爆发了长期性的罢工,对军政府的攻击舆论愈演愈烈。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加尔铁里决定对外发动一场漂亮利索的战争来转移公众视线,结果这个“软柿子”就挑中了国力大不如前的英国。
由于英国并未直接作出反应,同时撤走了坚忍号,加上同年《英国国籍法》中限制给予马岛居民全面公民权的做法,阿根廷认为无论是出于道义还是现实利益,都到了他们出兵的时机了,而英国也无暇顾及这没多大经济和战略价值,同时距离本土万里之遥的孤岛了。
然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大英帝国的荣光在自己手上折损的,因此英国迅速出动了一支特遣舰队,出动了皇家海军三分之二的力量去争夺这么一座象征意义远超实际价值的群岛。
最终英国获胜,阿根廷的军政府垮台。而铁娘子政府的权威则得到加强。
普鲁士之魂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把李默俺欺负的不成样子。用3万新四军,欺负得12万国军受不了,这样的“欺人太甚”的事情,实在少见。
黄埔军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作为黄埔三杰的李默庵,在军事上还是很有才能的,可是遇上粟裕,直接被虐成了渣渣。
粟裕对高邮日军发动的对日寇最后一战,让华中根据地连成一片,仅仅隔着一条长江,就能到达蒋政府的首都南京。注定了这里会成为国共开打的主战场。
当李默庵集中了5个整编师12万人进攻苏中时,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说,我们没问题,一个团就敢打共军!骄兵必败,83师虽然精锐,也注定是要给解放军送人头的。
一战宣泰
粟裕将军授衔瞄准的就是五个师中最精锐的83师。当时83师一个团在宣家堡驻守,粟裕将军集中了6个团长途奔袭,不仅打掉了这个团,还捎带脚打掉了增援的1个团两个营,83师元气大伤。就在宣家堡打响时,李默庵正在准备出兵苏中,没行到后路被抄了吧!
宣家堡攻克,李默庵赶紧派49师攻向如皋,想要切断华中野战军退路。如果这一计策能够成功,华野可能陷入重兵重围。可是,宣家堡战役之后仅3天,华野就绕到了49师背后,49师的后路被断了!两天两夜的时间,49师差点被围歼,一个整编旅被击溃,歼敌人数过万。为了保障战役灵活性,华野见好就收,主动撤离战场。
三战海安
李默庵占领如皋,占据了有利位置。于是两军开始了对海安的争夺。面对敌人6个旅的优势兵力围攻,粟裕再次决定撤退。粟裕从海安到淮安,300里带着警卫员前往华中军区,说服了上级。
如皋战役不战而撤,大大助长了敌人的骄横气焰。国军五个师纷纷开始“放卫星”,你报2000战果,我就报5000,你敢报5000,我就报10000!李默庵一统计,华野好像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啊!
四战李堡
就在这时,粟裕向中央军委“斗胆直陈”,从山东野战军陈毅部借来一个旅,主动发动了对李堡的奇袭战!短短20小时,消灭敌人1.5个旅。这是苏中战役的第四战,李默庵带领的国军,只好继续收缩阵线。
五战丁堰
李默庵没想到的是,粟裕敢绕开重兵集团,以黑虎掏心之势进攻南通和如皋之间丁堰等地。此地驻守的是交通警察总队,是从戴笠的忠义救国军改编而来。这些“交警”,装备了大量卡宾枪等自动武器,但缺少重武器,擅长游击战,可是面对阵地战和运动战,直接就成了菜鸡。丁堰之战,我军消灭了交警总队5个大队(相当于团),缴获了大量自动武器。
六战如黄路
李默庵并不甘心失败,迅速向如皋增援一个旅,又派出黄百韬25师离开泰州攻打邵伯。粟裕当即决定,取道黄桥,攻克泰州,让黄百韬两面受敌。刚到黄桥附近,迎面撞上增援如皋的99旅。华野集中5倍兵力,分分钟灭了99旅,王铁汉派出接应99旅的军队也被打掉大半。这场发生在如皋到黄桥公路上的战役,共歼敌1.7万人。这就是“如黄之战”。
七战邵伯
如黄之战,大大震慑了围攻邵伯的整编25师,黄百韬只好撤军,邵伯防御战宣告胜利。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3万人,面对李默庵12万人,仅仅40多天时间,消灭敌人5.3万人,李默庵名誉扫地,从此退隐江湖。
粟裕在苏中战役中上演帽子戏法,7次交战,5次大胜,除了海安防御战和邵伯防御战未竟全功,其他都是完胜。尤其是与国军的这些精锐美械师交战,缴获了大量自动化武器和火炮,一顶“运输队大队长”的帽子,稳稳地戴在了蒋介石头上。
在国军进攻状态下,我军取得这样的胜利,有情报部门的很大功劳。在华野所属的“四中队”,敌人的所有作战部署都被破译,甚至敌人上报的位置,也全部被我军所获悉。粟裕将军根据这些电文,经过精确计算,迅速抓住战机,每次都能集中三倍乃至五倍兵力,几个小时击溃敌人,然后转战他处。就这样,敌人在明处,我军在暗处,我军只要牙口硬,想吃那块吃那块,而敌人,只能被动挨打,左支右绌。
关注历史知事,给你讲解更多好玩的历史知识!
历史知事
说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国家,立陶宛。看看这个国家的历史,有点惨。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隔壁就是拉脱维亚、俄罗斯和波兰。这个国家是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古国,曾经也和俄罗斯正面较量过。后来国力衰退,开始各种受欺负。
隔壁邻居就是俄罗斯嘛,所以日子不可能好过。1795年,家道中落的立陶宛并入了俄国,开始受欺负。
一战的时候,德国人冲过来占领了立陶宛。战争结束之后,立陶宛终于喘了口气,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此时的立陶宛被波兰人欺负着,波兰直接用枪炮威胁,签订不平等条约搞到了维尔纽斯地区。
但是,立陶宛最惨的是二战期间。
1939年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这难得的蜜月期里,立陶宛和附近的一大片区域,都被划分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内。苏联随后就要求立陶宛,允许苏联在立陶宛沿海地区驻军。这种过分的要求,立陶宛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当苏联的装甲部队开到边境之后,再说“不”已经没有用了。
1940年,驻扎在立陶宛的苏联军队忽然占领了这个国家的各个战略要地,实际上控制立陶宛。在这期间,立陶宛的很多社会精英分子都被逮捕,因为立陶宛政府不敢说话,他们大多都被处死或者流放了。
随后,立陶宛在苏联的迫使下,“兴高采烈”的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稳定的日子没过多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了。德军迅速占领了立陶宛,然后开始搜捕和处决犹太人,以及亲苏人士。
(立陶宛的犹太人)
被德国人蹂躏了几年之后,1944年苏联反攻,又一次占领了立陶宛。然后,开始搜捕和处决和德国人有过合作的立陶宛人。很多人,都被流放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
二战结束之后,立陶宛人一直在默默地抗议着,希望能摆脱苏联的控制。各种抗议游行一直持续到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当然,苏联是坚决不同意的。
不过,此时的苏联已经奄奄一息,支撑不了多久了。1991年9月6日,苏联终于承认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立陶宛的独立,这也是苏联解体的开始。
波兰欺负、德国欺负、苏联也欺负,立陶宛也是够惨的。
七追风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深知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不可避免,开始着手在军事上预做准备。1932年1月便把位于北平的陆军大学迁至南京,并辞退了学校所有的日本教官,换之以德国军事顾问;在军事委员会内部特别成立了“警卫执行部”和“设计委员会”两个单位,秘密运筹对日备战,同时拟于1938年之前完成60个德械“调整师“的装备和训练。
(军委会委员长)
日本人敏感的掌握了其中大部分信息,开始变本加厉步步紧逼,双方博弈的焦点就是毗临东三省的华北地区。1933年初关东军首先侵略热河,华北军事最高长官“北平军分会委员长”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一败再败,被迫引咎辞职出洋“考察”,接任的是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而日军前锋则兵抵长城沿线。
晚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条约,让两支日本军队同时驻扎在中国土地上,并且配合起来觊觎华北和平津:首先是关东军做贼心虚,为了保证“伪满洲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占领长城沿线以为凭障;然后是司令部设在天津的日本“中国驻屯军”,则希望效仿关东军搞出事情侵占华北大地,在两伙賊寇的共同作用下,1933年3月“长城抗战”终于爆发。
(主要罪魁、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
对蒋介石而言,华北与东北有着本质的不同,东北三省虽然名义上施行易帜归顺了南京政府,而实际上仍然是张学良和东北军自己的地盘,南京势力很难渗透进去。但华北可是国民政府的主权地区,如果任由日本人宰割,蒋介石的执政基础和统治地位必然遭到质疑,无论是为国家民族还是个人政治前途计,他都必须抵抗。
于是徐庭瑶率领的中央军第17军火速北上,在长城内外与日军激战,所属部队中倒也将星闪烁: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等等,东北军和晋绥军也奉命投入战斗,各路中国军队共计八个军团14个军25万余人,期间也涌现了傅作义大战平西、29军大刀队喜峰口夜袭敌营等事迹,但终究不敌约8万日伪军,各个战场纷纷处于劣势,中国军队伤亡已达4万有余,日军伤亡不足5000,而蒋介石为围剿江西坚不继续增兵,这仗很难再打下去了。
(徐庭瑶将军)
由于日本并未做好全面侵华的政治和军事准备,以及英美等国的有所动作,中日双方开始就如何停战进行谈判。日本人开出的条件是:国民党中央军全部退出华北地区,解散两省两市各级党部,取缔具备民族主义色彩的“蓝衣社”(军统前身),划冀东22县为非武装区,这些条款等于要求南京基本放弃华北主权,真的是“欺国太甚”。
然而蒋介石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认为即便中央军南撤,河北及平津仍然留有杂牌地方武装,毕竟也是中国人的军队,万一有大的事变中央军则可立即自河南北上增援;党部解散也不影响什么,至于取缔“蓝衣社”,那本就是个组织和行动相对秘密的单位,日本人去哪里调查?所以他给何应钦和谈判代表熊斌定的调子只有一个底线:绝不允许华北自治。
(主持谈判的何应钦)
1933年5月31日,熊斌与日军代表冈村宁次签署《塘沽协定》,几乎等于在事实上承认日军侵占东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22县置于日本人幕后控制的伪政府管理之下,中央军部队和宪兵第三团撤离平津,日军则停战撤至长城以北。这个协定直接造成了华北大地门户洞开,让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注定了四年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以及拖延战争到来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等于全盘接受了所有“欺国太甚”的条款,一向得寸进尺的日本,其国内全面侵华的思潮自此甚嚣尘上。而1935年的《何梅协定》则完全落实了前述条款,由此造成南京政府在华北的军力真空,也导致了四年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时,平津虚弱迅速沦陷,后果非常严重。
(白崇禧及何应钦)
日军不仅扶植了冀东殷如耕伪政权,还妄图在北平如法炮制。1935年6月,原西北军垃圾石友三联合汉奸土匪白坚武等人,在日本人支持下纠集上千人试图进入北平闹事,准备成立什么“华北国”,何应钦手边已无一兵一卒,只好紧急调用驻在张家口的宋哲元第29军前来平叛。
于是,被中日双方共同默认的杂牌军第29军就此成为平津驻防部队,而宋哲元的态度是:一定程度上的对日妥协可以,但决不能当汉奸,正是在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下,第29军终于成为1937年“七七事变”的主要当事人。
度度狼gg
“霸道”的挪威强行让邻国送一个国王给他!
挪威一直不是一个独立国家,在1905年独立之前,挪威一直是被丹麦和瑞典轮流控制。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瑞典和挪威合用一个国王。
等到1905年,“雄起的”挪威决定终止遥尊瑞典国王,要拥有自己的国王。
可是,挪威从来没有“王室”,以前不是用丹麦的,就是用瑞典的。
那怎么办?
于是,挪威向“前宗主国”瑞典索要一名国王!瑞典拒绝。
挪威又转向“前前宗主国”丹麦求助,丹麦很慷慨的送了一名国王给他。这个国王就是著名的哈康七世。
(哪里缺国王,通知我,我自费机票。)
乌克兰找俄罗斯“涨房租”。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把黑海舰队瓜分了。乌克兰只接收18.3%的舰只,剩下的都是俄罗斯的。同时,俄罗斯以租赁方式租用克里米亚作为海军基地,每年向乌克兰支付9800万美金,租期20年(1997年-2017年)。
2009年的时候,乌克兰宣布要把黑海舰队基地的年租金从9800万美元提高25亿美元。
2014年,克里米亚半岛的居民经过公投决定加入俄罗斯,黑海舰队获得了永久基地,不用交租金了。
乌克兰欺人不成,反被上!
百姓无不怀念(hen)我大清啊!
《辛丑条约》:中国人每人赔偿洋人一两银子,共计4.5亿两白银;
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谢罪”!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供“洋太上皇”入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20世纪前50年里美国、英国对待日本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一个“欺国太甚”的例子。笔者将从日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展开讲一讲美英如何欺日本太甚。
近代日本之所以没有像大多数亚洲国家被西方国家殖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先天资源优势不足却拥有着极大地地缘位置优势,成为欧美国家在亚太对抗沙皇俄国的最重要战略支撑点。于是,欧美国家花大力气扶植日本使之成为东亚强国。
但是甲午战争后美英看到了日本的凶残和贪婪,开始有所警惕,更重要的是美国想要介入欧亚大陆,取道亚太方向,日本不免就成了绊脚石。不仅如此,早在甲午战争前日本一度想要侵占夏威夷,被美国一记“封门掌”给打了回去。
趁着甲午战争前后,全世界列强的眼光都聚焦在东亚大陆之际,美国迅速在广阔的太平洋上展开扩张行动。至1898年,美国取得了美西战争的最后胜利,打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从南美洲一路打到了菲律宾,获得了进入欧亚大陆的前进基地,同时也就挡住了日本企图通过台湾南下东南亚的道路。这样,日本举全国之力打赢的甲午战争,原本想获得一块资源地带然后逐步摆脱对美英的依赖,先是因为俄、德、法三国施压夺去了北面的辽东半岛,再就是被美国扼住了南进大道,完全失去了战争带来的战略意义。
长期依赖美英的日本自然不敢南下招惹美国,于是选择了北进,发动了日俄战争。
令日本牙根痒痒的是,在付出了尸山血海的代价后眼看可以夺取整个东北亚,美国人又来了,以调停的名义呼吁日俄双方停战。一纸《朴茨茅斯条约》不仅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同时还让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可谓是名利双收。
血的教训让日本这个热血青年感受到了美国佬的毒辣阴损。于是,日俄战争结束的第2年即1906年,日本开始以美国为假想敌制定国家战略,特别是军事战略。日本海军正是从那时起制订出第一份对美国的太平洋海战计划书。当然美国人也没有闲着,对日本的提防一刻也没有放松。
从这一轮的交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国际大格局中,美国总是处处压日本一头,避实就虚,能从弱者手里取得的就不在强敌手里硬夺。到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从弱者手里大赚且没有后遗症,日本从强者手里小取却对手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40年后的太平洋战争的隐患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埋下并且一再激化。之所以没有立即开战完全是国际风云局势的变化各国国策的不断调整所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欧洲大陆,日本便趁机在亚太大肆扩张。先是以协约国的名义出兵德国占领下的中国山东和南太平洋各岛屿,然后在战争结束后又打着反共防共的旗号进入阔别近20年的东北亚,并且大有鲸吞西伯利亚之势。
日本人所吞并的都是资源丰富的膏腴之地,这当然是美国人所不喜闻乐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结束,美国人马上把精力转移到亚太。华盛顿会议、海军协定、西伯利亚撤军等一系列看似协商化解国际矛盾的条款,不仅限制了日本的发展,还迫使日本把前一阶段吃下去的又大部分给吐了出来。美日矛盾进一步加深。
但是随着欧洲大陆风云变幻,美国的国家战略再次向欧陆方面倾斜,对亚太政策又一次收到影响。
日本趁着这个档口继续进军东北亚,并且一口吞下。这次美国没有出手,因为不仅美国国内陷入经济危机无法自拔,更因为取代沙皇俄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强势崛起,更需要日本制衡沙俄那样制衡苏联,最好是力促日本与苏联开战。
从这个意义上说,14年中日战争前10年的战事实际上是美国以日本人为代理人的一场代理人战争。一方面,美国唆使日本扩大战争,力促日本与苏联甚至是英国开战,自己坐收渔利,一方面对日本输出军火,化解国内经济危机。但是苏联和英国谁也不是等闲之辈,苏联一面陈兵东北亚苏联一侧,准备大打,一面援助中国抗日,力推日本南下。英国的重心在欧洲,在亚太方向以马六甲海峡为最后底线,部署强大的海军舰队、构筑新加坡要塞,坐看苏、日、中、美在亚太厮杀。
随着战局的发展,日本最终选择了南下与美英打海战。英国人很快一溃千里,整个南太平洋有被日本鲸吞之势。
自己养了几十年反过来却咬了自己一口,并且还要侵夺自己的财产。美国人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倾尽国力与日本在亚太展开殊死较量。和日本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美国人深知,对于日本这种鬼迷心窍的国家除了放血没别的办法,你不把他整得死去活来他就要整死你。
整个太平洋战争打得极为惨烈,美军所到之处基本上是玉石俱焚。后期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和水雷封锁,把日本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成果几乎化为乌有,几千万日本本土居民几乎回到了原始社会。
战后,日本继续充当美国制衡欧亚大陆的一个战略支撑点,美军和美元像两条枷锁一样牢牢控制着日本。
大将军威武K
范增曾表示“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由此可知秦国对楚国有“欺国太甚”的事实。楚国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一个子爵诸侯国,后来渐渐成长为一个巨无霸王国;当年楚人跟羌人一样悲催,他们被商人捉去做成人祭祭祀神灵。周武王伐纣时,楚人也派了八百勇士去参战,战后楚人首领被封在丹阳,国格为子爵。秦人在武王伐纣之时全力帮助纣王对抗诸侯联军,因此战后并迁至陇西河谷养马,后来秦人帮助周王室抵抗戎人,千里护送王室东迁,因功得以封国,国格为伯爵。
秦楚两国都是东周时期的大国,两国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所谓共同的利益就是遏制晋国的霸业。晋国是中原地区的强国,他向西遏制秦国东出;向南遏制阻止楚国北上;俨然成了中原文明的屏障,因为春秋时期秦国被视为西戎,楚国被视为南蛮。历史上虽然有“秦晋之好”这个成语,但那只是短暂的,秦晋、秦魏因为河西之地的归属,双方血战百年,可谓百年世仇。
秦楚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晋国(魏国)则有数百年的历史,当年晋楚邲之战中楚国获胜,秦国没有少协助楚国。秦国可以安心西进,灭国十二,益地千里,称霸戎狄,跟楚国死死咬住晋国是密不可分的。秦楚两国公室相互通婚,可以说秦楚两国上层早就血脉相连了,秦国最美公主孟嬴就嫁给了楚平王的太子,最后被楚平王霸占了。楚国被吴国攻占首都后,也是秦国出兵协助收复的。秦国强盛后楚国公主芈月也远嫁秦国,最终成长为大秦宣太后,因为宣太后的原因,秦国王室多娶楚女为后。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战国初期魏国强势崛起,秦国被魏国暴揍,这时作为秦国兄弟之邦的楚国与魏国沆瀣一气,参与魏国主持的分秦大计,表示愿出兵十万攻取秦国的商于之地;秦孝公在《求贤令》中写道"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指的就是这件事。秦国变法强盛后,以统一天下为已任,对楚国又哄又打,玩弄楚国于股掌之间。张仪骗楚国与齐国绝交,原来答应的六百里地只有六里;楚国出兵击秦,战败而归,反而被秦国攻占数城。秦昭襄王还把楚怀王骗到武关来,然后囚禁楚怀王多年,最终客死咸阳。白起攻占楚国都城,又焚烧楚国王陵,斩杀楚国数十万将士。最终楚国还是被秦国攻灭了,十五年后楚国复国并将秦国攻灭,秦人加入汉军经过四年战斗又将楚国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