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塑料瓶裝尿,乘客誤喝!職場管理不當,麻煩不斷

上海的孫先生在乘坐滴滴專車時,喝到了帶有尿液的水。孫先生說,禮橙專車有專門提供給乘客的飲用水,當時口渴拿起扶手杯座上的水,喝了一口卻發現是尿,專車司機開始辯稱,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正當孫先生打算投訴時,司機馬上改口說這會讓他失業,希望能拿錢私了。對此,滴滴方面回應稱,經核實,司機因內急找不到廁所使用礦泉水瓶方便,並將瓶子放置在駕駛室中控臺,導致乘客誤飲。目前司機因違背滴滴服務規則,已被平臺封禁。

滴滴司機塑料瓶裝尿,乘客誤喝!職場管理不當,麻煩不斷

此次事件中,雖然是司機的個人品德問題,但是滴滴作為平臺責任方,也必要出面處理的,特別在目前的輿論風口上。像滴滴平臺這種在互聯網的發展下發展起來的新模式,要說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的話,相信任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都還在摸索中。

但在傳統的企業裡,職場管理同樣重要,特別是對新進員工的管理和培訓,如果管理和培養不到位,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輕則影響公司的口碑,嚴重的可能會帶來企業直接的損失。

滴滴司機塑料瓶裝尿,乘客誤喝!職場管理不當,麻煩不斷

怎麼才能把新員工培養成不僅專業水平高,還對公司忠心耿耿、信賴有加的優秀人才?下面我們分兩個層面來討論。

一、快速提升新人的崗位“粘性”。那要怎麼做到這點呢?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私人定製職場規劃”。過去公司對崗位的設置呆板、單一,對於今天的新新人類來說,已經沒啥吸引力了。這些小夥伴對一份工作的期待點多種多樣,所以,如果能根據他的實際表現和個人意向,給他私人定製一份職場規劃,然後在其中融入公司的發展規劃,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有家服裝公司招了兩名實習設計師,考察期表現都不錯,接下來就該考慮怎麼讓他們留下來了。主管發現,實習生A對服裝設計工作熱情飽滿,實習生B則對這個行業如何盈利更感興趣。所以,他就給A制定了一個職業規劃,說可以讓A成為一名獨立的服裝設計師。他是這樣表達的:公司未來的目標是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服裝設計公司,肯定會有很多機會去巴黎、紐約的各大秀場,並請知名設計師進行內部培訓。你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獨立設計師,恰好可以在公司的未來規劃中,汲取到最先進的服裝設計理念。

而對於實習生B,主管制定的職業規劃是建議他未來自主創業——開辦一家服裝公司。因為他們這家公司正處在衝刺期,會遇到創業公司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公司層面也出臺了各種相應措施,所以,對於想在行業內創業的B同學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前期學習平臺。

最終,就因為主管幫忙制定了符合內心需求的職業規劃,這兩個實習生都覺得公司是能幫助他們實現職業理想的平臺,所以實習期結束後都有幹勁地留了下來。試想一下,如果主管還像傳統方式那樣,給個千篇一律的職位讓他們幹,那這兩個人估計就不會留下了吧。

滴滴司機塑料瓶裝尿,乘客誤喝!職場管理不當,麻煩不斷

二、巧妙地指導新人的崗位職責。比如,你可以把要教給他們的內容,分成知識和技術兩類。所謂知識,就是通過口述就能在宏觀層面全部講清的內容。而技術呢,就是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通過指導新人操作,才能讓他學會的內容。

教知識就比較簡單,只要你把思路理順,口頭傳達給他就好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是簡單地教他這個崗位的知識,還要從全局的角度告訴他,他的工作在部門中的意義,以及他與團隊成員的交集在哪裡。

教技術的話,千萬別手把手地教,那樣雖然他不會犯錯,但也會扼殺他的創新力。你可以巧妙地利用“標準行為模板”。就是說,你可以分享兩三個同等崗位優秀老員工的工作行為,取他們的行為交集,這個交集就是這個崗位的“標準行為模板”。舉個例子,你要指導一個新人客服,就要先分享兩三個優秀客服的工作模式,得出她們在處理客戶諮詢和投訴電話時的行為交集,比如說是,每天下班前,把沒處理完的投訴電話按照緊急程度排序,第二天按序處理,等等等等。

滴滴司機塑料瓶裝尿,乘客誤喝!職場管理不當,麻煩不斷

在指導完工作的基本流程後,把這項工作內容交給新人去實踐,並告訴他,如果出現零碎的疑問,就先整理出來,等到實踐結束後一起提出來。

如果新人最終把這項工作任務完成得比較好,那麼對照“標準行為模板”,看看他有沒有哪個動作環節沒按照模板上的來操作,如果他的操作方法比標準模版上的更簡單、更高效,那麼這一點就是新人難能可貴的創新之處,要幫他維護併發揚光大。

反之,如果新人的這項任務完成得並不順利,那麼同樣參照“標準行為模板”,把他做得不夠好的步驟對比出來,按照模板上的正確方式修正就行了。

如果你是企業的管理者,在管理上你有什麼更好的點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