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文化人物(建築篇)”在蓉揭曉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人物(建筑篇)”在蓉揭晓

昨晚,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視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委、區政府、華僑城文化集團、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文化人物(建築篇)”在成都洛帶古鎮舉行頒授典禮。包括成都建築師劉家琨在內的十位來自建築設計領域並作出卓越成就的文化人物,獲得“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文化人物(建築篇)”殊榮。

“中華文化人物”自2009年開始依年度評頒,評頒對象為在學術研究、文藝創作、文化活動和促進文化產業方面成就突出之海內外人士。此次在成都頒獎集中在建築文化領域。改革開放40年,中國建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建築的發展壯大,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壯闊歷程。昨晚頒授現場,首先通過一段視頻向“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先生致敬的形式,向貝聿銘頒獎。獲得殊榮的還有:被譽為“都市文脈的守護者”“歷史文化名城衛士”“古城守望者”“古城保護神”的阮儀三;用唐風漢韻烘托出一個古風今韻並存的西安,向世界交出一份獨一無二的“中國名片”的張錦秋;完美完成魯朗小鎮“聖潔寧靜”的核心理念設計的陳可石;向世界傳達中國新建築新狀態的建築師、傑出建築教育家張永和;善用民間美學,在日常勞作中發現手工感,將水井坊博物館巧妙放入保護區,用西村為成都增加了一座文創新地標,“看得見成都”的建築師劉家琨;讓圖紙中的美好設計變為能在北京最好位置上屹立至少一百年的建築的邵韋平;把中國古代哲人“天人合一”的理想通過他的天才設計變成現實的俞孔堅;新一代建築師的重要代表馬巖松;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總設計師李興鋼。

“能在家鄉拿到獎盃,我覺得也算是對家鄉人民的一個交代。”領獎之後的劉家琨十分感慨。作為國內一線建築師,劉家琨和大多數建築師不同,他未待在北京、上海,而是留在成都,並在此有大量建築作品。接受記者採訪時,劉家琨表示,能將建築與成都地域文化契合創作作品,根源在於成都是一個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獨特的自然環境,讓這裡更像一個濃縮了的完整的世界,我在這裡可以很輕鬆地形成對世界全面的理解。在我看來,成都有著隨心隨性、樂觀包容的特質,而且,成都特別關注人的感受。”劉家琨介紹,自己正是抓住這些特點,在建築中表達出了“成都氣質”。成都正加快建設世界文創名城,劉家琨表示,要以自己的建築設計為家鄉貢獻一分力量。劉家琨透露,目前自己正忙於峨眉電影製片廠的改造項目中,他希望通過努力用自己的創意設計,讓這個工業遺產煥發新的生命。(記者 李雪豔 攝影 張青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