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仙源深处,有这样一座山城,眼看它高楼林立,却找不见人烟繁华;耳闻这流水长鸣,却听不见人声喧嚣;行走在山间大道,却寻不见人迹云集。这便是如今的官元山,仿佛一座被抛弃的旧城,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渐无!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山水有意,成就了官元山的风景独好。这是一个四面环山又河谷横穿的村落,漫山叠翠又清泉淙流,这里春来鸟语伴花香,夏至风清添气爽;这里秋收硕果染红林,冬藏傲雪裹银装。不论每个季节,总有人要回到故乡转转,或休憩,或怀旧;也有驴友们慕名远道而来,或体验清新,或锻炼意志!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岁月无情,记录着官元山的起落变迁。这是一个快速崛起又迅速落寞的山城,遍地传说又机缘难寻,这里兴盛时人欢马叫,凋零时形单影只;这里曾经辉煌顶云天,如今落寞行流水!就是这样的官元山,渐渐的,只留下寂静的学校、落寞的木屋、僵硬的埠滩、腐朽的小桥、湿滑的台阶,默默记录下斑驳的旧事,等待着归来的旧人,与你诉说!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这官元山的旧人旧事得从三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正值纷争刚过,清朝一代百废待兴,我们的李氏祖先跋山涉水、迁此建村、避之幽林,发现村侧石缝溢水,晒干得盐,遂称干盐山。而后,张、廖、巢、蓝、陈、王、徐谢等姓氏先祖先后迁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先祖们除了开垦田地,还充分利用山间草木改善营生,有的放牛牧马(上马场),有的立棚造纸(南棚下),有的植树育果(板栗林)。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而革命年代,战火烧至仙源,官元山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地理条件,成为了彭德怀、黄公略等人选定的后勤战略阵地,至今仍保留着中共湘鄂赣特委、红三医院七所、兵工厂、石印局、造币厂、红军家属子女职工学校等革命遗迹,就是当年鼎盛的见证。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时间拨到解放后,这里重新规划,建立采育林场,并根据谐音改称成了现在的地名——官元山。也正是开山造林的这段时间,人口激增、大楼兴建、班车畅通,水电站、邮电所、供销社、学校、医院等设施应有尽有,正是山城虽小,一应俱全,此时的官元山可谓盛极一时!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前些年,时代发展、观念思变,加上林场改制,官元山人逐渐出走山城,离乡闯荡。没有多少年,官元山就几乎人去楼空,只留下日日清流东逝水(水圳上),年年方笋长成竹(方竹窝、方竹坪)。

家乡印象之官元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