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把“阴阳”放在八纲辨证中,有一种莫名的别扭,你们觉得呢?

用户12345670wys888


近代社会,中医为什么不发展?还似有倒退的的势头。某些专家都说了,呈“后继无人”的状态。有外部的原因,如西医冲击。但更多的是近代某些中医人莫名其妙,喜欢片面理解古人思想或自以为是,比如八纲辨证。据说是祝某提出的,我想问依据是什么?首先,八纲辨证犯逻辑错误。表里、寒热、虚实是能并列的,没问题。但它们不能与阴阳并列存在。其次,表里、寒热、虚实是实在的概念,我们好理解。阴阳主要还停留在哲学范畴。阴阳是什么?所谓阴证:凡见抑制、沉静、衰退、晦黯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等属阴证范畴,凡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等属阳证范畴(阴阳是表里寒热虚实二分法,比如《伤寒论》六经辨证首分阴阳)。其实,古人张景岳早就提出了“二纲六变”已是完全正确描述,为何到今人手里会变八纲呢???



用户12345670wys888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八纲辨证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干什么的?

可惜很多人没明白这一点,认为是玄之又玄,不可理解,如果明白了本质,就觉得很简单的,没那么深奥。

阴阳,本质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前提是同一事物、或事物之间。内部两股势力的相互变化,最终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描述。大家学习矛盾论,也可以等同阴阳论。而很多人承认矛盾论,而不理解阴阳论。而在医学上,阴阴论也就是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认识。

表里:本质就是对疾病轻重的认识。刚刚生病,可认为是表证,久病,可认为是里证。

寒热:本质就是对疾病外在表现的认识,用现代对疾病的认识就是人体代谢、免疫方面的描述。怕冷喜热就是寒证,怕热喜冷就是热症。

虚实:本质就是对疾病病程方面的认识,若病程长,人体消耗大,就是虚证,若病程短,人体并没有消耗,就是实证。

因为阴阳是观察事物变化的方法,所以始终贯穿在每一个辨证环节当中,是灵魂,是支柱,而不是别扭。

希望我简洁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名锋医生


定义不明确,缺乏严密逻辑关系。这是中医理论的内伤。

无论《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还是八纲六经,无一不是如此。

1、阴阳定义与八纲阴阳之悖论

所谓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定义一旦形成,就不能出现第二种以外的意思。

比如阴阳。《黄帝内经》里说,“夫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既然万物的根本是阴阳,那么八纲辩证里的“里、表、虚、实、寒、热”等病症也是万物,也就是说,这些病症的根本也是阴阳。那么,八纲辩证里再出现“阴、阳”二证,显然就不对了。

这里,明显的悖论是:要不,阴阳不是万物之本;要不,八纲辩证不对。从定义上,不可能出现大定义套小定义两个意思。

2、阴阳定义与万物

既然把“阴阳”定义成“万物之本”,就意味着,时间一切都是阴阳。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举几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阴阳不是万物之本。

飞机的根本,就不是阴阳。有阴阳拥趸者强行解释,飞机的里外、上下、前后、左右翅膀就是阴阳,更有甚者,说飞机是阴,推动飞机飞行的动力是阳。

在我看来,这些解释都是瞎扯。对付这种瞎扯的最好办法就是:飞机病了,难道需要中医师、阴阳师来修理飞机?

所有的机械,从手机、飞机、拖拉机,到手表、怀表、电子表,所有的这些都跟阴阳没有任何关系。既然阴阳是万物之本,难道这些不是万物?

当用“阴阳是万物之本”解释不了的时候,就有人辩称,阴阳说的是人体,而不是机械。这更是瞎扯,机械难道不是万物?

3、中医理论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定义不明

无论是阴阳,还是五行,还是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气,中医始终不能明确定义。

以“气”为例,看看其混乱到什么程度:

中医理论认为,气有物质和功能两种含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如饮食中的水谷之气,吸入之清气(即氧气)等,即所谓〞人之有生,金赖此气〞。二是指生命活动的动力,如脏腑之气。

这种定义对于什么是气还是没有解释清楚。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多了去了,食物、水、空气、矿物质以及血液、骨髓等等都是,难道这些都是气?生命活动的动力多了去了,蛋白质、细胞、DNA、线粒体等等这些真正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难道这些都是气?

4、定义不明确带来的副作用

定义不明确的副作用非常大,以至于会影响到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阴阳、关于气,关于脏腑,关于八纲六经基本上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定义不明确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个人一个理解,一个人一个腔调。这就给那些有意无意的骗子提供了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

就是中医世家之间;国医大师之间;中医泰斗之间;中医药教授博硕导之间;博士之间对于同一个概念,也是各唱各调,几千年来,自己行业内都无法统一认识。

举个简单例子:百病之源?拿这个问题去问上述各路大神,保准一个大神一个解释。同病千方是对这个例子最好的注脚。

很显然,中医基础理论上的跛脚,会导致包括本题题主所疑惑的那样:把“阴阳”放在八纲辨证中,有一种莫名的别扭!

这是中医理论错误所决定的!但凡有点思辨能力的人,莫不如是

不奇怪!


三月森林


几千年的事今天看当然别扭甚至可笑,不往远的,讲就说清朝,郎中长袍马褂千层底,留个大辫子还扣个瓜皮帽,跨个本箱子骑个毛驴出诊。如果该形象出现在今天,谁看不别扭,谁不当成精神病患者看。没办法,那是时代的产物。再说古代,大家可能都看过一幅画,一群人手拿木棍,赤身裸体(有个遮裆布)穷凶极恶的目光注视着今天的参观者,背景是大森林。试想,如果今天仍然是这个现象,人类将会怎样。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今天的现代化生活,现代化医学,现代化医院。封建落后的,糟粕腐朽的毫无传承的意义,什么阴阳五行,八纲六变,四诊法都属于落后糟粕之类,无一例外。目前疾病的种类病称上万种,中医用笼统的称谓什么经病,络病,湿症,温病,伤寒等等又能分出多少。中医诊是通过外表观其内本,这不是胡扯蒙骗是什么。同样的症状会有上百种疾病类似,中医靠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绝无可能。每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均有所不同,比如中医讲的络病,心脏功能性的症状高动力状态和房室间隔缺损,会有同样的症状出现,按中医所言就是疑难杂症,只能笼统的用络病来判断治疗。高动力状态是心脏功能性疾症,改善心态,乐观生活,无需用药也可以不治而愈。房室间隔缺损:属器质性病变,中医即无法判断更无法治疗。连诊断都无任何能力做出,又何谈治好,只能肓目性治疗,毫无意义的治疗。灌了一肚子苦药,到最后病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真可悲。科学技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留恋落后糟粕的事物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中医界还是自吹自擂,把中医神化到超越科学技术的境地,为了无意无意的蒙骗,为了谋生所采用的手段。


用户8077005654304


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恶意诽谤中医。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对立统一的矛盾中,中医把两种对立统一的问题不用阴阳,用矛盾或用对立既不准确不是更加别扭吗?

男人属阳,女人属阴,如果你爸,你妈结合生下你这很正常,如果是你爸和你爸或者是你妈和你妈生下你你难道觉得不别扭吗?

中医有很多抽象的学术名称,科学家可以假设,可以想象,可以错误,最后再发展再论证,中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批中医的,歪曲中医的,究竟动了谁的蛋糕,大家心知肚明。

用一个点攻击整个一个学界本身就不怀好意,国人就是善辩,都是嘴上英雄,无论做什么行业就不能脚踏实地,不为暴利,探讨真正的内涵和真理所在吗?

试问再科学的科学难道不用抽象的名称吗?就不别扭吗?务实求真咋就那么难呢?


起名高手


我觉得非但不别扭,而且是必须的。一个中医人诊断辨证不识阴阳,那就不是真中医,至多是伪中医。

阴阳,是人们认识中的自然规律:天有阴阳,日与月。时有阴阳,昼与夜。季有阴阳,冬与夏。人有阴阳,男与女。位有阴阳,上与下。气有阴阳,寒与暖。味有阴阳,咸与甜。人体器官有阴阳:脏与腑……。掌握阴阳这个天地之道,犹如提领挈领,很快把握疾病的本质属性。别扭什么?

仅仅识别阴阳还不行,要识别阴阳运动,阴阳互根,阴阳转化,那才是辩证论治的根蒂。当疾病处于寒性状态时,你要关注寒极生热,当疾病处于热性状态时,你要关注热极生寒。当阳虚时你别以为这是外寒,误用解表药绝对错误。当阴虚时你别以为这是外热,用苦寒药更加伤阴。正是由于不解阴阳风情,很多人犯了虚虚实实错误,以致好端端覆杯即愈的中医高术被一些不懂阴阳者治坏了病。比如阴虚的口腔溃疡或咽喉肿痛久治不愈,有人还是一条道上走到死,总是用苦寒药清之解之,这种阴虚病者无热可清无毒可解,这样搞法有人患十年二十年病却无药可治,为什么?不识阴阳之罪也。

中医是博大精深,唯其博大有汪洋恣肆,人入之如一叶之舟。唯其精深有华彩精湛之感。但浅尝辄止者因其博大而意图就简,因其精深而意图就浅,结果将至精至道的阴阳之纲谓之无用之物抛弃了,实质抛弃了中医灵魂!中医离开阴阳辩证,就让西医牵着你牛鼻子走吧,非常浅陋,也非常可怜。所以说八纲中阴阳为纲很别扭者,很难成为真正中医人的。坦率说,以阴阳感觉别扭者请别学中医,学了也是骗人!





东楚龙野虎


中医原理的根本就在于阴阳

一阴一阳谓之道

所以,不且中医核心理论是阴阳

世上万事万物致理也在阴阳

只是你自己不懂而已

就妄论阴阳不对

简单地讲阴阳就是辩证法、二进制、二分法.矛盾理论等。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如:白天黑夜,对错,大小,气血,红细胞白细胞,阴离子阳离中,正负,动静,电脑的硬件软件。等等等等等等.....

所有的人事物没有一个能脱离阴阳理论的

这就是祖先几千年前留我们的科学理论

中医只要你真的懂了阴阳理论

辩别寒热

就没有不能治的疬

就中医而讲其阴阳理论通俗地说

就是人体看得见,摸得着们皮肉,骨头,毛发,五脑六腑所有的人体器官

则是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即工作行动的力气,囗说话的声音,眼睛看东西的能力,鼻子闻气味的能力,心脏输送血液的能力,肺呼吸空气的能力,胃消化食物的能力等等等等等等......

阴阳的另一特点是:

相互对立

相互依赖

相互转换

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与热之问的关系是:

一对立的双方

二相互依赖生成

三相互转换,本来是寒,如再受外寒,则发炎转换成热象。热转寒同理

又如冬泳很冷

当你跳进冷水则身体发热不冷等等等自然现象

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只要是地球上的人事物

都逃不出这个道


余贯三古中医养生


最近在头条有关八纲辨证的学术讨论较多,许多中医爱好者积极参与。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为八纲?意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那么何为辨证?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都是矛盾的双方,但同时又是统一的双方。有表才有里,有寒自有热,有虚就有实,有阴必有阳,只有搞清楚了八纲辨证理论,才能达到手到病除,这才是八纲辨证的真正含义。那么阴阳与八纲又有什么关系呢?前者表为阳,里为阴,寒为阴,热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其六症贯穿于阴阳理论,所以八纲辨证理所当然包含了阴阳理论。


苑医堂zjg



阴阳为总纲,其它的偏重点各有不同而已。按现代语言来讲,就是颗粒度不同。

其实,纲数的多少不用太较真,都是约定俗成罢了。就像数学人们用十进制,换成三进制当然也行,但没人这么做。

纲数太少,无法精确的描述疾病的性质。可是纲数太多,许多相似的人们也不太容易区分,并且学习前人的经验也会复杂很多。所以目前的八纲辨证还是挺合理的,即可以较为精确的描述疾病的性质,学习传承的难度也不会过高。


科学中医郭毅勃


是在下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