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在二戰期間,有一個國家,它野心勃勃,想要恢復古羅馬帝國的榮光,企圖將地中海變成自己的內湖;但是,天不遂人願,當野心大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時候,可能會跛到腳。而小編我今天要說就是意大利,它在北非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卻裝備落後,缺乏足夠的機動車輛,自身武器也十分不適應當地的環境,戰術思想落後,將領只會墨守成規。其結果可想而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聊“搞笑”的意大利二戰初期在北非到底是啥“熊樣”吧。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對英國宣戰時,墨索里尼希望能夠利用英國身陷歐洲戰場的機會,吞併英國在北非和東非的殖民地,建立一個大意大利帝國。而意大利在殖民地利比亞的23.6萬大軍很可能會威脅英國在埃及的地位。根據1936年英埃兩國簽署的條約,英國在埃及部署了陸海空部隊。控制蘇伊士運河是意大利的最終目標,如果實現,通向東非被睏意大利軍隊的補給線將會貫通。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野心勃勃的意大利希望通過控制蘇伊士運河來將通向東非意大利軍隊的運輸線貫通。

但直到9月13日,墨索里尼オ下令意大利軍隊進攻。馬里奧·貝爾蒂(Mario Berti)將軍帶領的意大利第10集團軍5個師,人數遠遠多於理查德·奧康納( Richard O’Connor)少將指揮的英國防守埃及的兩個裝備不良的機動師。意大利軍隊向埃及境內推進了95公里後,就開始沿西迪拜拉尼(Sidi Barrani)等海濱一線構築工事。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意大利的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

意軍未能向埃及更深入推進,使得英聯邦軍隊有時間鞏固陣地,並獲得從英國運來的“馬蒂爾達”(Matilda)坦克和其他補充裝備。奧康納得到中東總司令阿奇博爾德·韋弗爾(Archibald Wavell)將軍的許可,發動了一次冒險的大規模攻擊代號“羅盤行動”——試圖逼迫意大利後撤防線。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英軍和英屬印度兵團正在前進,英軍在北非戰役的一開始一度強勢地殲滅了北非意軍主力。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英軍的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行駛在沙漠中,由於意大利的坦克裝甲十分薄弱,瑪蒂爾達一度在北非戰場上大殺四方。

12月8日,印度第4師悄悄越過守備鬆散的意大利防線,而第7裝甲師則繞過意軍防線,從其背後發動進攻。意軍大敗,超過3.8萬人被俘。此次攻擊的快速成功鼓舞奧康納繼續進軍,進入利比亞東部省份昔蘭尼加。澳大利亞第6師沿海岸線追擊意軍,第7裝甲師再次向託布魯克港大幅度遷回。經過一番苦戰,英聯邦軍隊於1941年年1月4日奪取利比亞港口拜爾迪耶(Bardia),22日佔領託布魯克還繳獲了敵軍的一個重要補給基地。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1940年12月19日,在當地居民疑惑地注視下,英聯邦部隊進入利比亞小鎮班加西。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1941年1月4日,進攻拜爾迪耶期間,中東總司令阿奇博爾德·韋弗爾爵士(右)與利比亞沙漠部隊(Western Desert Forces)指揮官理查德·奧康納少將在商議問題。

格拉齊亞尼(Rodolfo Graziani)元帥指揮的意大利軍隊撤退到利比亞西部,準備防守的黎波里塔尼亞(Tripolitania)。第一批德軍也增援到這裡,幫助意軍一起抵抗。英聯邦軍隊繼續快速推進,到2月初幾乎已佔領昔蘭尼加全境。英軍第7裝甲師穿越沙漠長途行軍,於2月5日到達蘇爾特灣附近的貝達富姆(Beda Fomm),僅比撤退的意大利軍隊早半小時,成功切斷了他們的逃跑路線。經過短暫交火,意大利軍隊於2月7日投降。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1940年6月開始,他負責指揮駐利比亞的意大利軍隊。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在埃及賽盧姆(Sollum)附件的一個著陸場,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角鬥士”(Gloster Gladiator)戰鬥機正飛越一座移動作戰室。“羅盤行動”期間,英軍廣泛使用了這樣的移動作戰室。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成建制的意大利軍隊向英軍投降,給英軍的後勤系統造成了十分大的壓力。

英聯邦軍隊繼續向阿蓋拉( El Agheila)挺進,到達那裡後停止了進攻。因為英國需要分兵增援巴爾幹戰場,阻止軸心國對希臘的攻擊,所以只在北非留下一支小部隊。但是,北非一役中,約3萬盟軍以英聯邦只傷亡2000人的代價,打垮了一支8倍於己的敵軍。超過13萬意大利人被俘,逃回的黎波里塔尼亞的部隊也丟盔棄甲,需要進行大規模重新裝備。半年時間裡,意大利帝國在非洲連續遭遇慘敗,元氣再也沒有恢復過,至於意大利在這一戰中失去的領土,也要等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到來後才能收復了,當然,也就一會兒。

二戰意大利就這“熊樣”——1:7的人數優勢卻仍被打的丟盔棄甲

●戰爭中被遺棄的意大利坦克M13/40,意大利坦克普遍裝甲薄弱,動力不足,其裝備的47毫米火炮雖然相比以前有所進步,但在對付英軍的步兵坦克時,實在是差強人意。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