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在猪年

猪周期在猪年

猪周期在猪年

万物皆周期,周期分几种。

我们老说的猪周期,就是典型的「库存周期」的一种。

猪周期在猪年

养猪不比养鸡养牛,这个行业高度分散化,散户太多了,供给端受价格波动影响就比较大,这正是猪周期的源头。

今年是猪年,我们又处于一轮新猪周期的上升期:

猪周期在猪年

先铺垫下养猪行业的供应逻辑。

我们吃的「商品猪」都是「能繁母猪」生出来的。

所以供应端由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和产仔率决定。

说白了就是:有多少母猪,平均能生多少?

我给大概数据,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从2009年的5000万一路降低到3158万。

但是产仔率从13上升到了19。

一头能繁母猪,从配种到仔猪长成出栏,大概10~11个月。

因此今年的生猪供应量由去年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决定。

猪周期在猪年

虽说历史总是重复的,但这一次真的可能不太一样,养猪行业迎来了一个有长期影响力的大变量,非洲猪瘟。

为什么说这轮周期因为非洲猪瘟变得不一样了?

虽然整个行业经常受到病疫骚扰,但都是短期效应。可非洲猪瘟不一样,它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高传染性、死亡率100%的传染病,且没有有效疫苗。

非洲猪瘟在俄罗斯肆虐了十年,还没搞定呢。很明显,这是一个长期影响因素。

得了这种病,必须强制扑杀,农业部要求的,并且每头补贴1200。结果就是,扑杀一头亏200。

本来呢,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就越来越少,散户去产能,加上非洲猪瘟没事儿捕杀一批,这个过程,叫「加速去化」。

供应越来越少,根据最基本的供需原理,价格就越来越高。

非洲猪瘟对供给端的另一个影响是「生猪禁运政策」。

之前可以通过生猪调运解决地区供给不平衡来平抑价格,可是非洲猪瘟发生后,只要省内发生过疫情,活猪就不能再出省了。

现在只有河北、山东、海南还没公布过疫情。

禁运政策让各省的供需不平衡更加独立,只能省内解决,缺猪肉的地方更缺。

我上次写猪周期见底了,文章里说当时家里买的猪肉才5、6块钱一斤,很多读者说不可能。

事实上东北就是养猪产能旺盛,根本不缺猪。

未来四川这种大消费省猪肉20块一斤,东北大供给省8、9块一斤的情况不是不可能的。

非洲猪瘟是2018年8月爆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下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从从那时起的走势图。

p.s. 本文非荐股,仅分享基本逻辑,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春节这几天知识星球「人生要选对」从318元降价为288元

罗列下这两天的精华帖:

# 不怕被骂:老家三线以下,儿女大城市打工不打算回来的,卖房吧!

# 我妈体检做了这些项目

# 一级市场的人这么看公司

# 我被一张家谱震撼到了

全职解闷儿,欢迎你也过来坐坐:

猪周期在猪年

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均可加入。

猪周期在猪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