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一文,晏子的語言妙在何處?

小學經典文章《晏子使楚》安排在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我們一起來感受燕子語言的精妙之處吧。

《晏子使楚》一文,晏子的語言妙在何處?

妙在“鑽狗洞”

楚王第一次想侮辱晏子,有城門不讓走,偏要在旁邊開個狗洞。哪知晏子說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言外之意就是要想讓他從狗洞進就必須承認楚國是狗國,那楚王豈不成了狗王?他把選擇權交給了楚王。於是只好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妙在“沒人才”

楚王第一回合輸給了晏子哪肯罷休,於是又借齊國沒有人才貶低齊國來貶低晏子,說他不中用。晏子絲毫不氣惱,而是以禮待人,以退為進。先貶低自己不中用,然後說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自己就被派到了楚國,言下之意就是自己是下等人,那就訪問楚國,楚國就是下等國家。楚王再一次敗在晏子嘴下。

《晏子使楚》一文,晏子的語言妙在何處?

妙在“沒出息”

在前兩次失敗之後,楚王還不死心,想第三次借誣陷齊國人是盜賊來讓晏子難看堪。晏子卻以淮南淮北水土不同,種的橘樹結的果子也不同來打比方,說齊國人就是到了楚國才做盜賊,實則說楚國治國無方,社會風氣不好。

《晏子使楚》一文,晏子的語言妙在何處?

最終楚王甘拜下風。

晏子這次出使楚國可算是非常成功。用自己精妙的語言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和自己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