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停牌,债台高筑,他到底怎么啦?

他曾是“92派”的一员,40岁辞去公职,将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做成闻名全国的公司,27年如一日,一手打造出“国民果汁”。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却是步入泥潭,陷入四面楚歌,更是被司法机关列为被执行人。他就是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

裁员、停牌,债台高筑,他到底怎么啦?

1952年,朱新礼出生在山东省沂源东村,祖上三代都是农民,靠天吃饭。最后隔壁两家先后到东北关外去谋生,只剩下朱新礼的父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朱新礼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逢周末和寒暑假,他就背着一个小背篓,来回10多公里去高山上挖草药,再拿到集市上卖钱。“每次交学费我都能第一个交上去,不再跟父母要钱。”就那样,朱新礼通过卖了8年草药读完了高中学习。

高中毕业后,朱新礼去了沂源东里工业集团,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2年,从车间小工一路升迁到总经理。1984年春天,32岁的朱新礼顺理成章当上了东村村委会主任。

“想致富,种果树!”

朱新礼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就号召村民响应潮流:不再种粮食,改种葡萄。为鼓励村民种葡萄,朱新礼还麻起胆子给村民承诺“如果改种葡萄,将按照人头计算,每人每年发放面粉500斤!”

没想到,一年后,第一批葡萄就挂果了,结果一半的农户都成了万元户。两年之后,东村漫山遍野都是葡萄、苹果、梨树。到了收水果的季节,村里就有几百辆大马车、小货车涌进来,在路口排着长队等着收水果。

第一步取得成功后,朱新礼紧接着对东村的村办企业进行整合,相继创办了面粉厂、轧钢厂、橡胶厂、砖瓦厂等27个大大小小的工厂。短短2年的时间,东村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万元户村,800户人家中,有400多户都装上了电话。

1988年,朱新礼被推荐去了山东省党校进修,然后就高升到沂源县外经委任副主任。

不过等他三年后再回到村里时,发现东村的很多苹果就烂在地里!一问,原来那年赶上水灾,泥石流把进村的公路堵住了,收水果的车一时进不去,等路修好了,苹果价格已经一落千丈,村里有的果农干脆砍掉果树重新种起了粮食。

是继续当官还是回到村里?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惊醒了梦中人!已经是副县长热门人选的朱新礼果断辞掉了铁饭碗。

临行之前,县委书记塞给朱新礼一份“厚礼”:一个8年间赔了1100多万,3年没发工资、马上就要关门大吉的罐头厂。条件是不仅要救活罐头厂,还清所有债款,还要负责养活数百号工人!

为什么现在罐头滞销?

朱新礼去烟台一家罐头厂取经,学习了半天也没有谈出个子丑寅卯出来。会后,朱新礼在罐头厂门口等车之时,无意中从门卫老大爷那里打听到了实情,“当年胶东半岛之所以有罐头厂,全都因为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爱吃!”是啊!都过去三十年了,罐头口味还是一成不变,怪不得卖不出去!

滞销原因找到了,出路在哪里呢?朱新礼马上到济南的各大百货商店一转悠,很快找到了答案“浓缩果汁!”回到临沂,朱礼新决定放手一搏,“与其让村里的水果烂在地里,不如做浓缩果汁!

1992年6月28日,朱新礼的“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开张。可是没钱、没设备、没技术,怎么办?朱立新想起了他干3年外经贸委副主任经常搞的事情“补偿贸易”:以成品支付设备款!

通过原来外经贸委那条线,朱新礼很快在青岛找到了一家德国啤酒厂,没有想到对方对浓缩果汁很有兴趣:技术是现成的,德国人很认可胶东半岛的苹果、葡萄,青啤最早就是德国人开发的!条件是5年之内把产品销售到欧洲,并拿出收入的一半用来付清设备款。

老朱一算账,在山东1毛多1斤苹果,两三块钱就能买一吨,8吨苹果能做出1吨浓缩果汁,卖到欧洲1800美元,总成本才3000元人民币,还免税,“你说这是几倍的利润啊!”

于是,1993年初,汇源正式投入生产,2个月后,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

当朱新礼从厂里的德国技术员那里听说瑞士正在举办国际食品博览会,他立马背着一包汇源苹果汁样品和一袋山东大煎饼只身去了瑞士。朱新礼在日内瓦租了一个10平米不到的小阁楼,吃了一周煎饼,没有钱请专业的翻译,就找了一个在瑞士留学的朋友孩子临时客串一下。

朱新礼本只想去日内瓦开开眼界,没有想到他从山东带来的十几箱浓缩苹果汁一亮相,就圈粉无数“第一次知道北纬36度那么重要!”10天的展销会还没结束老朱就谈下了汇源的第一单:价值500多万美元的3000吨浓缩葡萄汁的出口订单!要知道,当时汇源投产试车刚刚成功,年设计产量也就4000多吨!

谁能想到,多年后在业内呼风唤雨的汇源竟是靠着“空手套白狼”起家的?

在日内瓦,除了谈成那笔500万美元的大单外,还有一个产品给了朱新礼很大的刺激,那就是麦当劳里面的可口可乐“深褐色的可口可乐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一个可乐原浆的秘方,竟然能够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热销,而且配方亘古不变?”

于是回到国内后,朱新礼重新定义了汇源的发展模式:浓缩果汁继续在山东做,负责出口;果汁饮料去北京做,专注国内市场。“果汁饮料必须在大城市才有前途!”

1994年10月,朱新礼带着30名员工去了北京顺义。当时的生产线全部采用德国的超高温瞬时杀菌工艺,实行无菌冷灌装工艺,最大程度地缩短杀菌和灌装工艺的加热时间,在充分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汇源果汁保留更多的营养。4个月之后,汇源第一包250ml的纯果汁问世。

刚开始,朱新礼每天开着一辆从二手市场买来的面包车,专拣北京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推销,不过1个月后才卖出去10包果汁。于是朱新礼决定驻点销售,他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开一个半小时车后赶到建国门地铁口,摆起了小摊。

朱新礼打出的口号是“免费品尝,不好喝不要钱”

,那招还真管用,1个月不到,早上来买果汁的上班族就排起了大长队“味道确实很独特!”随后,朱新礼在地铁二号线的十几个地铁站口如法炮制,汇源就这么赢得了第一批客户。

3年后,朱新礼斥7000万巨资夺得了199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5秒广告黄金段,“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广告语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从1998年开始,全国十几个省市政府、甚至是国外的企业都找上了朱新礼寻求合作,朱新礼乘势在当时经济欠发达的河北保定、山西右玉、吉林延边、湖北黄冈、陕西咸阳、重庆万州等地投资建厂,组建了八大营销网络,汇源进入了快速扩张期。到了2000年,汇源的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2亿元,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国内果汁业的榜首。

就在这时,“江湖第一猛庄”的老唐找到了朱新礼,当时朱新礼急于开拓市场,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于是汇源和德隆很快达成了合作。2001年3月,双方合资成立了“北京汇源”,德隆出资5.1亿现金持股51%,汇源以技术和设备入股持有49%。

此后的半年里,德隆助力汇源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和兼并,汇源一下子在国内建立、收购了26个大型果汁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仅在重庆,朱新礼就投资6.6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

不料,到了2001年年底,沪指从2000点狂跌到1300点,德隆的资金链条绷不住了,汇源就成了老唐的“提款机”,到了2002年底,汇源已经借出去3.8亿!朱新礼感觉不对头,他隐约看到了老唐背后的血盆大口,于是决定和唐万新对赌:一周为期,谁能先拿出8亿,谁就收购对方的股份

不过当时的老唐如日中天,德隆的三家马车股价稳步上升,谁不想巴结?所以老唐根本就没有把朱新礼放在眼里。

此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结局令人震惊:2天的时间朱新礼筹到了8亿资金,德隆宣布退出!汇源也成为当时最早的、也是唯一从德隆系“全身而退”的企业,朱新礼一战成名!

随后,朱新礼一鼓作气,先后与大摩、百富勤、高盛、汇丰等国际投行接触,并于2005年和统一达成合作,由统一斥资3030万美元与汇源共同组建“中国汇源果汁控股”,统一仅持有5%的股份。

截止到2007年,汇源果汁占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了45%的市场份额。2月23日,汇源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币,创造了当时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上市当日,汇源的股价上涨了66%。从一家负债超过1100万的小厂做到全国之最,朱新礼只用了15年。

上市后的一年,汇源就被可口可乐盯上了!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将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这是可口可乐当时在中国,也是在其发展史上除美国外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为什么朱新礼肯委身与可口可乐呢?除了多年的可口可乐情结外,老朱还有一个庞大的农业梦“我们把25亿美元从美国人手里拿过来,主要是投到中国的现代农业,帮助广大农村、农民实行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经营,品牌化经营。同时,我们还能借助可口可乐的平台,把中国的新鲜水果和浓缩果汁输送到全球去,输送到100多个国家去。”坦率地说,双方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价格都是透明的。

不过消息一出,立马引发了一场民族品牌的“世纪大讨论”。一项由7万网民参与的民意调查显示,有高达82%的网民都持反对态度。“民族品牌怎能卖身求荣呢?”不少网友甚至上升到了民粹主义层面!

此后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顺理成章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这也是自2008年8月我国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被通过的收购案。

不知道朱新礼是如何度过那漫长的半年的,据说,他一直呆在老家临沂的一口山洞。就在消息宣布一小时后,朱新礼才时隔半年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汇源尊重商务部的决定,不卖给可口可乐了,我们要好好干,回报国家!


尽管多年以后,朱新礼不止一次地表露过自己的遗憾,“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汇源已经是千亿级公司了。

谁也没想到可口可乐并购失败竟然成了汇源的一个拐点,2009年以后的汇源元气大伤,一下子从云端坠入深渊,短短的4年,汇源的市值累计蒸发掉八成,陷入困局的朱新礼不得不在迷雾中重新摸索。

2009年,汇源推出“柠檬me”,把低浓度果汁饮料作为主攻对象;

2010年,汇源重砸50亿元推出全新碳酸饮料“果汁果乐”,但却没能在市场上引起太大的反响;

2011年,汇源以1201万元的高价拍得“旭日升”的164枚商标和“冰茶”特有名称,后来处于停产状态;

2013年,汇源以1.17亿元收购三得利食品公司,进攻茶饮料。

除此之外,朱新礼还继续践行着自己的农业梦,他着手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建立“汇源果园”和“果树银行”,仅仅2个月就投入20亿元。

不过,汇源财务报表显示,从2014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亏损1.27亿,2015年亏损数额达到2.28亿。还有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汇源出售的子公司已经多达12家,交易额达到28亿,频繁刷新业内出售公司的频率和交易金额的记录。


可口可乐收购案之后,汇源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外界拿着放大镜“审视”,但是在那份“成绩单”公之于众后,大家又给汇源加上了一个新标签:折腾。

有人粗略计算过,汇源为了搞多元化经营已经投资了近200亿,鸡尾酒、速冻水饺、红酒、有机小米、普洱茶等等,很难想象朱新礼在一年的时间竟开展了这么多业务,然而,在一个又一个“试错”的过程背后,汇源的主营业务依旧不见起色。

首先,业绩连连下滑、市场份额不断丧失,市值足足蒸发了120亿港元;

其次,巨额债务压顶,欠下了114.03 亿的天量债务,只能通过不断变卖资产来还债,资金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

再次,还因为违规关联交易被港交所调查,从去年 4 月一直停牌到现在,已打响退市倒计时!

还有,内部不稳、人心不定,近年来大裁员的消息时有发生。从2014年的1.77万人,裁减至2017年上半年末的3965人,裁员幅度将近80%!而且2019年刚开年,短短34天时间里,就有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的6位管理层先后出走!

最后,连老板本人朱新礼,也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于去年10月被司法机关列为被执行人!

那么,面对产品市场的萎靡不振、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雨飘零、面对团队内部的人心离散,这一次,是考验?是逆境?还是穷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