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19年春小麥種植關鍵技術

一、選用優質高產品種:根據“優質優價、優質優補”小麥收儲新機制,建議選用適宜當地種植的抗性強、產量穩定、生育期適中且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品種,昌吉州井灌區、河灌區推薦種植品種主要有新春26號、新春37號、新春43號、新春44號,較冷涼地區及新墾荒地鹽鹼偏重地塊選用新春29號為宜。具體縣市可根據區域氣候特徵進行品種選擇。

二、播前準備

l、灌足底墒水。整地前灌足灌勻底墒水,保證全田墒度均勻。整地前深施底肥,每畝底肥為腐熟農家肥1-2噸,複合肥1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均勻撒於地面或用犁帶施肥箱,結合秋耕施入耕層。土壤肥力高或不具備施有機肥的地塊,每畝施複合肥15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做底肥深施。(因地力不同適當增減)

2、提高整地質量。茬地、休閒地、綠肥地要深耕,採用大馬力(160馬力以上)拖拉機和與之配套的液壓懸掛翻轉犁,深度30釐米以上。秋翻地用動力驅動耙、聯合整地機配套動力機械整地即可,深度10釐米以上。不漏犁,耙耱精細,達到“齊、平、松、碎、淨、墒”六字標準,使土壤處於“上虛下實”的待播狀態。

3、種子處理。選用經過精選加工,純度99%,淨度99%,發芽率85%以上質量標準的商品種子。在播種前3-5天曬種後,每百公斤小麥種子用健壯150-200克、或6%立克秀50克、或衛福200F種衣劑250克進行拌種,拌種要均勻,拌種後堆悶2-3天,晾乾後播種。

三、適期播種

播期突出一個“早”,實行“頂凌”播種,當土層化凍5cm,日平均氣溫2-5℃即可播種。正常年份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適期。播量23-26公斤/畝,滴灌種植量稍小,小畦灌或溝灌種植量稍大,適播期後或墒情降低地塊播量也應加大2-3公斤/畝。播深3-4釐米,帶種肥磷酸二銨10公斤/畝,種肥分離。一般採用70-140馬力拖拉機作業,播種質量力求達到播量準確、下籽均勻、播深一致、播行和播幅均勻合理、覆土嚴密,力爭實現一播全苗。

四、田間管理

1、灌水。兩葉一心灌頭水60-70方/畝,7-10天后灌二水40-50方/畝;其後根據土壤墒情、降水量,一般每隔10-12天灌水45方/畝左右,滴灌要求量小次多,全生育期灌水7-9次為宜,前中期量大,後期量小,具體時間和量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

2、追肥。隨頭水追施尿素8-12公斤/畝,拔節期追施尿素8-10公斤/畝、硫酸鉀6-8公斤/畝,抽穗期追施尿素5公斤/畝。滴管追肥採用“少吃多餐”原則,追肥量前大後小,逐漸減少。拔節期噴施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增加粒重,灌漿期一般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300-500克/畝或0.15%蕓薹素2克/畝。滴灌小麥在後期應追施磷酸二氫鉀1-2公斤/畝。

3、化學調控。群體過大或滴灌麥田在起身至拔節期需噴施50%矮壯素150克/畝,以防止倒伏。

4、雜草化除。適宜的化除時期是幼苗期,無風雨、氣溫15℃以上天氣為宜。單雙子葉雜草的防治用藥類型和使用要符合規定準則。

5、病蟲害防治。以符合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為前提。拔節期前防治雜草、白粉病、鏽病;孕穗至揚花期以防治麥芽、皮薊馬為主;灌漿期重點是穗蚜、白粉病和鏽病。白粉病和鏽病選用高效低毒殺菌劑如烯唑醇類或三唑酮類噴霧防治;麥蚜一般用吡蟲啉或啶蟲脒防治;皮薊馬一般用溴氰菊酯防治。

五、收穫與貯藏

在小麥臘熟末期及時收穫,選擇乾燥天氣,在適宜麥場晾曬,至籽粒含水量小於12.5%,後入庫貯存,防止發黴、生芽、變質。

(州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栽培站 報道)

昌吉州2019年春小麥種植關鍵技術


編輯:劉文瑋 校對:徐剛 審核:陳志傑


昌吉州2019年春小麥種植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