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队变前列贫困村变示范村 龙门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收获金山银山依然绿水青山

后队变前列贫困村变示范村 龙门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收获金山银山依然绿水青山

上东村优美的村容村貌。 本报记者汤渝杭 摄

近年来,我市相继启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等,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留恋、村里人乐居的幸福家园。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这个地处惠州最北端的小山村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上东村实现了华丽蝶变,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守住生态底线

站在村委会门前放眼望去,深灰色基座、瑶族特色图腾、仿木纹色线条等上东村统一的房屋形制,充满了少数民族的独特美感。还有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如2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崭新的卫生站、分散式污水处理湿地、漂亮的乡村旅游厕所、太阳能路灯……

聊起这里的生活变化,上东村的村民们笑逐颜开。56岁的刘瑞强是土生土长的上东村人,见证了上东村的变化。“变化很厉害,做梦也想不到上东村这么漂亮了。以前路也不好,现在不仅有水泥路,绿化、卫生都很好了……”刘瑞强认为,上东村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走过场,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村容村貌的改变不仅仅是眼前的,也是着眼于将来发展的。”市委办驻村干部、上东村第一书记刘艳军说,上东村是龙门县的饮用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限采区。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群山环抱,寒山河穿村而过,优质的温泉在小河旁冒着水泡,百竹园郁郁葱葱……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上东村发展的优势,村容村貌的改变则是崛起的基础。

“整合用好政策资源、资金资源、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守住生态底线。”刘艳军说,上东村努力做好“山”“水”“文”三篇文章,坚持以温泉项目为龙头,全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主导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东村在打造温泉项目时,坚持不开发资源,而是利用现有地表的自然温泉、纯天然的温泉。

上演“三变三回乡”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上东村吸引许多游客前来。上东村的变化,也改变着村民们的思想。

“以前年轻、有文化的村民都出去了,现在有二三十个年轻人陆续回来了。”上东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军文总结出上东村目前的蝶变——“三变三回乡”,即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村民回村、项目回村、创业回村。

村民刘伟荣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前年回到村里。“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发生巨大变化,干劲挺足的。”刘伟荣回乡从事灵芝种植,认为瑶乡的灵芝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村里变化很大,我们有信心带动农户销售土特产。”去年6月,村民刘少娣牵头组织上东瑶小妹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上东村的大米、花生、笋干等土特产整合包装,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旅游产品,市场销路也越走越宽。

为了给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上东村在闲置的荒地上兴建了瑶族风情的旅游公园,长鼓、牛角、环廊、火狗、龙犬吉祥等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图腾再现村内,也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火狗”、瑶族的手工艺品瑶织等进行价值挖掘和品牌打造……

昔日的贫困村,悄然蜕变“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守得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