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明朝末年,正逢明朝小冰河时期,在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的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再加上降雨量的稀少,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天灾不断,人祸亦是不止,恶劣天候持续日长,使得天下烽烟四起,如同人间炼狱,因此爆发了持续将近十七年的“明末民变”。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不堪重负的明王朝轰然倒塌,终告覆亡。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 李自成破京师后,明崇祯帝送走了太子,将宫中的后妃、子女尽数杀死,并与随身太监王承恩于煤山上吊自杀

明朝灭亡,其原因何在?首先就是突然转变的恶劣天气,据明末清初的《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文献中的记述,明末时期的天气十分奇异而恶劣,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上很多。一到夏天,大旱与大涝就相继出现,到了冬天,则变得奇寒无比,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以至于粮食产量极度减少,有些地区甚至是颗粒无收。就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不久,北京周边一代爆发了”京师大瘟疫“,又叫”明末大鼠疫“。当时的北京是“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因瘟疫死亡的人数保守估计都已经是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李自成攻北京之时,见到的并不是曾经那个大明的都城,而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十室九空的死城。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恶劣天气使农业减产,带来了全国性的饥荒,明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天灾已至,人祸也因其而生。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由陕西王二起义为始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正式开始。之所以说是大起义,就是因为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次数最为频繁的农民起义战争,先后爆发了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

各路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游击流动作战到运动流动作战,最终在李自成义军攻入北京后推翻明朝。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明末时期,饥荒连年,百姓易子而食,而官府的赋税却越来越重,这就导致明末的农民起义屡禁不止。

天灾,人祸,这两者都是明朝灭亡的诱因之一,但最为重要的一点其实是明朝本身积重难返。明朝末年,党争太过严重,东林学派的兴起,让朝廷上党派林立,齐、楚、浙、宣、昆等党派与东林党势如水火,于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末党争就此开始。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东林党自诩清流,实则“党同伐异”,党争误国。

天启年间,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接起了党争的重任,和东林党争斗不休,在明熹宗暗地的授意下,阉党大胜。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也被拆毁,东林党人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

而到了崇祯帝登基,阉党成了当今圣上的眼中钉,肉中刺,魏忠贤被贬流放,东林党人恢复了名誉,东林书院也被修复。但连续不断的党争,导致国内政治混乱,财政混乱,人心混乱,以至于崇祯帝上吊前,都不忘他的好臣子,他在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铮铮铁骨的大明因何灭亡?天灾?人祸?

▲别让魏忠贤背锅了,明朝灭亡,东林党、阉党一个逃不了。

明朝虽亡,但其国祚二百七十六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即便一朝亡国,又有何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