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這樣發問錯了嗎?

《面对面》这样发问错了吗?

3月31日下午,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森林大火,無情吞噬了30名撲火人員的生命。

一週之後,4月6日,央視十三套《面對面》欄目播出了採訪倖存的消防員內容,但卻引發不少質疑。尤其是主持人提問倖存消防員的方式,讓許多觀眾難以接受。

你跟那個戰友關係好嗎?

你想救他嗎?

你擔心你的戰友嗎?

……

當觀眾們心存敬意,為懷念涼山犧牲消防員而觀看《面對面》欄目時,聽到主持人董倩這樣的提問,許多人心裡產生了“極度不適”。他們在微博上質疑:“沒有職業道德!”“完全無視倖存者的痛苦,不斷去戳別人心窩子。”“這樣的採訪,還有人性嗎?”

《面对面》这样发问错了吗?

在完成職業職責與堅守人性底線之間,記者如何把握尺度這一兩難的問題再次被深刻討論,作為一個媒體人,此時究竟該如何抉擇?

許多人認為,不該在此時機採訪倖存消防員,尤其不該讓他們回憶當時情景“往傷口撒鹽”。“讓消防戰士緩緩,讓他們接受心理治療後情況穩定了再採行嗎?並不想看這樣的節目,你們不做這樣的節目也不妨礙我們尊敬他們。”但也有人認為:“記者首要職責是還原事實真相,不應當在面對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時如履薄冰、謹小慎微,以至於正常的事實記錄和新聞報道職能履行都受到阻礙。”

每當類似爭議出現,《飢餓的蘇丹》就會被提及。《飢餓的蘇丹》是攝影師凱文·卡特的作品,獲得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該張照片上是一個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照片發表後激起強烈反響,少人譴責卡特殘忍,沒有放下相機去救小女孩,不久導致卡特自殺。

這種情況雖然極端,但仍代表著新聞領域長期以來沉重卻又懸而未決的問題:記者的職業職責和道德邊界。

大多數評論認為,在面臨這種兩難困境的時候,記者不能為了拍而喪失一切底線,不能將公眾的利益和生命的尊嚴凌駕於新聞價值之上,更不能片面追求眼球刺激、博取受眾關注而刻意追求感官轟動,甚至不惜漠視人的價值和生命的尊嚴。但也有許多說法提到,作為一個記者,應該真實地記錄自己所看到的情況,使真相得以傳播,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從而拯救更多危在旦夕的人。

董倩先後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等節目,被認為是央視優秀的主持人之一。對於董倩式追問,在以往的節目中也曾經有人表示過質疑,但董倩在自己出版的書中曾寫到:“希望用自己在新聞工作中的追問讓大家體會到人生中最真、最美好的東西。“”生活的不易和複雜讓我在採訪每一個人的時候,能更深地理解他的處境,以及身處其間的艱難和思量。因為我知道,每一張平凡的面孔後面,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日子。”

但是,能否從中一檔時間有限的電視節目中看出美好和不平凡,現在看來,卻真的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