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有自己的意识了,不该做的事不让他做就爱发脾气,该怎么引导?

初岑


从题主的问题来说,也能看出来,1岁宝宝开始有自己的意识了,说对了,1岁宝宝从一个只能横躺着看天花板的小家伙变成直立行走,可以到处探索新世界的全能小家伙。

我记得儿子第一次我竖抱时,小眼睛会使劲到处看,怎么看也看不够,觉得好新奇的样子,其实这时候孩子这份可贵的专注力不必打断他,就让他自己看个够。

1岁宝宝也是如此,当孩子想去探索世界时,不要强硬阻止他。

不该做的事情分别两种:

  • 1种是危险型

比如火,刀,插头,热水等。

类似这种情况下的,家长首先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将危险的东西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记得以前都是那种暖瓶,里面装满了热水,有妈妈放在高处,但是箱子上铺了一层桌布,孩子不知道,直接拽桌布,把暖瓶拽倒了,热水烫伤了孩子。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就是你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安全与否,大人对很多事情已经熟视无睹了,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什么都觉得好新奇,很好玩。

你不妨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家里的安全事项,有没有不安全的地方,用一份小宝宝的好奇心去打量整个家里,找出各类安全隐患。

可以购买一些安全插座,防夹手的安全门档,还有柜子边上尖角的保护套,都是可以预防小宝宝出现差错的很好用的神器。另外像针线类都要收好了,不要让孩子拿到。

  • 另一种是安全型

比如一些大人经常用到的东西,孩子会觉得很想要弄,那就不妨让孩子拿一拿,并且给他讲一讲,像充电器,可能孩子觉得很新奇,想去摸一摸,你可以给他看一看,告诉他没有插上电时没关系,但是插上电时会有危险。

甚至可以用手指尖扎宝宝一下,让他体会一下会是什么感觉。

很多妈妈在宝宝总想去拿热水杯时,会故意让宝宝烫一下,孩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样也蛮好的。

父母需要在安全范围内给宝宝充分的体验,让他知道原来事情是这样的,他就会有新的兴趣点,不会总是纠结了。

如果一味地禁止孩子去做,但是不告诉他为什么,他可能在长本事之后趁你不注意偷偷去做,这样反而更危险了。

其实,建议题主可以说的具体些,哪些你不想让孩子做,但是孩子执意要做的,这样大家也可以帮你想办法。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作者,青云奖获奖者,优质问答获奖者。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jason妈咪有办法


1岁宝宝,不让做不该做的事情,就发脾气。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孩子在6个月-3岁这个年龄阶段,开始进入到另一种心里发展期,就是从最初的世界只有我一个,我是妈妈,妈妈也是我,这种和妈妈共生的关系中,慢慢的过渡到我是我、妈妈是妈妈的关系中。

也就是说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明白我和妈妈不同,我可以展现自己的一面,但我又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真有人拦着我去表达时,我只能用愤怒来表达。

所以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容易出现愤怒,只是有的早点,有的玩,普遍是2到3岁之间。


下面,我们来聊具体怎么办

现在比较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无条件积极关注”

孩子在三岁前,最好要做到无条件关注。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无条件关注”:你对孩子的爱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是因为他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表现的好了,为你赢得了面子,或者是给予我们正向的反馈,我们才对他好。

这么做的好处是,孩子心里会住进一个爱他的人,他才敢走的更远,才有敢爱他人的能力。

并且,因为自己最初的攻击性、诉求......被父母包容了,于是孩子便能包容自己的“坏”,长大后也就能容纳不同类型的人。


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无条件的关注”并不等于“无条件的满足”,前者指对孩子的爱,但也要爱自己,后者却不包括爱自己。

比如,题主说的,不该做的还要做,那么题主就要分析一下,什么是不该做的,如果是自己稍微累点却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达到尊重孩子的目的,那就让孩子去做。否则,比如你自己身体难受,就不用忍受着去满足孩子; 又比如,如果孩子在要挟你,你就没必要跳进了这个圈套,这时就冷处理,也不用揭穿孩子......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留言,我们继续交流。

我是石头聊家庭教育,祝好!


石头聊家庭教育


我的建议是只要不是危害到宝宝安全的事,多鼓励宝宝去做,去接触。

我记得我的宝宝一岁左右非常喜欢扔东西,我床上的东西,抽屉里的东西她都扔出来,以前我的鞋架被她拆的一根一根的,家里天天都是一片狼藉,根本没办法收拾好,我也没办法,就让她玩呗,家长要注意的就是把刀,剪刀,任何危险的物品收到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一天宝贝去碰热水瓶,她又觉得那个很新鲜,我把瓶塞拿掉,把她的小手放瓶口,她赶紧把小手缩回去了,放了几次她知道那个东西不好玩烫手了,但是我还是把热水瓶锁柜子里去了,宝宝不好奇不代表她不会无意之中碰倒热水瓶。

所以保证宝宝的安全之内随便宝宝去探索是我的主张。


冷月婚姻育儿


试着和孩子讲讲道理,我小外甥不会说话时,非要玩充着电的手机充电器,妹妹生气每次都强行管束,把孩子打的哇哇哭,可他屡教不改。我看着觉得没必要,就抱过孩子,拿下充电器和手机,比划着告诉孩子手机电少了需要充电才能继续玩手机,要不然手机就不能用了,边说边给孩子比划充电的过程,让他看手机示电的表格,问他懂了没有,孩子点头表示懂了,就不要玩了,并且条件反射的每次来家见到我就激动的指使我去给手机充电。看着孩子小其实不是不可理喻。


花山花海花盛时


一岁左右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意识,有时候会跟大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这些要求没有满足到他,那么宝宝就非常爱发脾气。



比如说妈妈叫宝宝不要进厨房、叫宝宝不要玩剪刀、叫宝宝不要弄饮水机等。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呢?

首先,遇到这种情况大人肯定是要耐心劝导,告诉宝宝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但多数宝宝是听不进去的,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就是这么强烈。


这时候大人就要想办法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可以用宝宝比较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引逗他。如果宝宝还是不罢休的话,那么家长可以在安全保证情况下亲自示范危险性让宝宝体验下。

我家女儿小时候要弄饮水机,每次我不让她去摸,她就哭闹,偏要去弄。有一次我就弄了点比较烫的温水在玻璃杯里让宝宝来摸,她一摸被烫到手后就知道害怕了,从那之后就远离饮水机了。

所以,大人一定要坚定的管教好孩子,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不要因为哭闹就迁就孩子,否则以后会变本加厉,越闹越凶。孩子哭闹不会对他的健康有影响的,大人不要担心,要哭让他哭去,要从小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要有约束自己的行为。


文海捞梦话育儿


你好,一岁的孩子还很小,语言也正在处于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发脾气,大多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原因,我们在教育的时候,要对症下药。分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一般一岁的孩子发脾气大多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自己又不能合理的表达出来,所以才会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你需要弄清楚孩子是哪里的不舒服,饿了还是困了,或者是周围的环境让他感到不适。

有的孩子发脾气,不愿意配合你的指令是一种逃避的现象,比如你的指令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是孩子不能够理解,如果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范围,那么,有的孩子也会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发泄和表达。

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替代的方法和“发脾气利用法”。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立刻去哄孩子,然后去妥协孩子的要求,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习惯注意不要刻意的去强化,而是要尽量的避免。等到孩子平静之后,在一起解决和沟通。

如果你的孩子脾气是在是大的不行,那么也许我们不理会孩子是不行的,我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然后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

孩子的性格和习惯是逐步养成,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注意要从小抓起,逐渐建立起来孩子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


育儿伐木累


孩子一岁后逐渐由爬行转向独立行走,大运动能力快速发展,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越来越强,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家长一方面欣喜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安全性的考量给予行为限制,于是就出现了宝宝要,家长说不可以的阶段,圈圈妈在兄妹俩这个阶段的做法供参考:

1、有危险,可能会造成伤害的坚决制止。比如插座、剪刀利器、窗台窗户等。做法很简单,不常用的插座贴起来,利器放在更高的地方,门框、墙角柜角贴上防护条;没有贴起来的地方,如插线板,会告诉宝宝这个不可以碰,危险,一旦有触碰,立马阻止,哭闹也不行;

2、没有危险性但会导致屋子脏乱差的行为,不干预,适当引导。如:撕纸(可以锻炼精细动作,给餐巾纸、废弃的纸撕扯,不可以撕书)、在地板上摸爬滚打(保证地面的清洁,瓷砖面铺上爬行垫,避免摔头和凉)、捡地上的细小物品(不得不佩服宝宝的眼神真好,大米、豆子等很多小物品宝宝总能从某个角落找出来,并可以攒在手里好久,这时要引导宝宝不喂嘴巴里,花时间陪他玩捡豆子分豆子的游戏)。记得我们家熊孩子曾经把海洋球塞满了马桶,把香蕉用笔插成了刺猬,真的很好玩,哈哈😄

3、绘本启蒙。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在圈圈十个多月的时侯给他读的这本绘本,反复讲,在生活中出现类似的行为,我会夸张的说“大卫,不可以,圈圈,可以吗?”这时孩子会响应不可以。除了这本绘本外,这一阶段多跟宝宝一起读一些翻翻书、洞洞书等硬纸板类的绘本,也能很好的进行精细动作的锻炼和语言启蒙。

总之,让宝宝在可以看得见的区域活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任娃自由发挥,肆意探索,不怕屋子脏乱差,多走进大自然,一定会收获一枚可爱的小精灵。


朋又圈


来分享下我的经验和感受~

俗话说,“小儿2岁,狗都嫌弃”,国外也说“可怕的两岁(Trouble two-year)”

目前家有一女,20个月,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自我意识,不顺从就会发脾气,哭闹,原地打滚…

因为有了孩子,所以对育儿知识也是更加关注和了解。2岁左右,从婴儿时期的平躺看天花板到幼儿时期直立行走观世界,各方面都是质量的飞跃,同时也进入叛逆期,有自己的喜好,好奇十足,也爱钻研,心中那个小“我”慢慢长大,想要突破自我!

比如,大人说不让干的事情,乐此不疲去做,还乐颠颠,笑嘻嘻,就好像等着大人来注意她,其实是他们需要积极的互动,幼儿的世界没有应该和不应该,只有有趣和好玩,这是一种认知的不同,只要没有危险,无害,还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的,可以引导,不用极力阻拦。

想要的东西,无法满足的,我一般是引导转移注意力,小孩纸有时候发脾气哭闹要的东西,稍稍转移一下注意力,他们往往很快会忘记而投入到另外一件事情上。

小孩纸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有你想象不到的不可思议在等待着宝爸宝妈!

育儿路上路漫漫,继续努力吧!

暂且就回答这么多吧,共勉!


sherry0220123


一岁的宝宝,虽然有自己的意识了,但对周围的事都很好奇,危险的,安全的都想通过自己的小手感知一下。

宝宝一岁的时候已经进入他人生的第一个小判逆期。有的走路还不太稳,有的才刚会说两个字。你给他说些什么事,他就会说:我不。这个时期的宝宝精力特别旺盛,特别好动,满足不了他的好奇,他就会发脾气。因为他对危险还没有辨别。我家宝宝一岁的时候要玩暖水壶,拉走了,一会又去了,怎么给她说都没用。我就拿壶盖在她手上快速的碰一下,让她知道热,告诉她弄出壶里的水会烫伤,至那次,她再也不去碰壶。有些生活中的小事要在大人的监督下让他经历,这样才能减少孩子的风险。

还有一岁的宝宝特别健忘,你要不断的去说,有许多妈妈叨叨嘴,就是在宝宝的这个成长时期被逼出来的。祝宝宝健康,全家幸福!





壹叁陆呀


1岁左右的宝宝随着与别人交往的增多,逐渐产生比较复杂的情绪,如喜、怒,初步的爱、憎等,也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嫉妒、爱发小脾气等。表现特点为时间短暂,反应强烈,容易变化,易冲动,但反应不一致。随年龄增长与周围人交往的增多,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性逐渐增强,逐渐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反应渐趋稳定,情感也日益分化,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责任感等。有规律的生活,融洽的家庭氛围,适度的社交活动和避免精神紧张与创伤,能使儿童维持良好、稳定的情绪,有益于智能发展。这些是宝宝生长发育中的要经历的过程,没必要马上纠正哦。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来培养孩子积极的意志,增强其自制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