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泉窑最后输给了景德镇?

唯美短句精选


龙泉窑。景德镇的窑。他们各自制造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龙泉窑纯色,而且釉色比较肥厚。景德镇的东西品种比较多。但景德镇的瓷器就做不出龙泉的那种效果。各个产区。都有各自的特点。


龙泉窑始于三国,曾经是最大的青瓷产地,以至于所有青瓷窑口,都被划为“龙泉窑系”。

历史上龙泉窑未被选入官窑,质量不及汝官越诸窑。龙泉窑的优势是产量大,是高端民用瓷。青花瓷流行以前,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大部分是龙泉青瓷,叫celadon。

明中期,龙泉窑开始衰落,沦为生产低端日用瓷的地方性窑口。原因是当时的景德镇开始仿造龙泉青瓷,产品价廉物美。

周恩来在五十年代说过要复兴龙泉青瓷,然后当地开始建瓷厂,生产高端瓷,很快就恢复了,而且质量远远超过了古代龙泉瓷。九十年代国营厂倒闭以后,出现了几十家私营瓷厂。

现在的景德镇有一种集大成者意思,仿佛天下陶瓷尽入其彀中。而龙泉偏安一隅,低调保守。世上瓷器好多种,他们只做青瓷,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

我只去过三次龙泉,了解不深,说说大概印象:现在龙泉瓷有白胎、铁胎两种。白胎就是高岭土,铁胎是高岭土掺进类似紫砂一类的高铁泥,烧出来是深褐色的。

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印花、贴花、跳刀、绞胎,没有彩绘。

多次施釉,润泽肥厚。釉主要有月白、粉青、梅子青、豆青,分开片和不开片两种。还有仿汝、哥、官釉。

瓷器的成型和装饰方面,龙泉不如景德镇。青釉的质量,龙泉完爆景德镇。

龙泉梅子青,什么叫汁水肥润?这就叫汁水肥润!
景德镇青釉

最TOP收藏圈


龙泉窑在宋代的中晚期,乃至元代早期,陶瓷制品达到了顶峰,著名的龙泉窑梅子青釉、和粉青釉瓷器就创烧于此时期



虽然龙泉窑制品器型规整古朴、釉色凝厚华美,但基于复杂的传统制作工艺,包括胎土选用、过滤、陈腐、配比、拉坯、旋削、利坯、制釉等,再加之烧制成品率较低、烧制成本较高、大部分制品多显厚重等原因,被后来的景德镇窑取而代之,也是可以理解的!


A海纳百川D


1、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资源,可谓天时。高岭土麻仓土国内最优良的瓷土出自浮梁县。珠明料等钴料产区都在浮梁县附近。景德镇有烧龙窑最好的松木资源。而龙泉窑在胎土釉料都比不上景德镇,木材资源也渐渐枯竭。我认为这一点最为重要。

2、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明清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可谓人和。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真正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3、景德镇古代漕运很方便,可谓地利。当然龙泉漕运也比较方便。


博物馆君


龙泉窑没有输也谈不上输赢,这有点像历史更迭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各文化期陶器发展至原始商周的越窑青瓷直至南宋,越窑的历史存在目前来看远超景德镇,也不能说越窑的光辉就一定盖过了景德镇,况且景徳镇早期的影青和龙泉窑影响力还是相当的,但高岭土的细密度为景窑最终被明清皇家所接受并且工艺品种得到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材质基础是其根本,在此基础上,明清皇家的关注以及青花、五彩、粉彩的热情表达与西方审美的吻合间接影响到海内外包括欧洲皇室在内的日用观赏陈设器,这是景窑区别于历史上其它名窑之处,缺一而不能为之





王门小卒


这个事有书总结过 一个是烧造品种单一 一个是技术落后 一个是失去了宫廷的支持,也可以说是主流审美的变化。


汇聚说收藏


输赢怎么判定?我觉得龙泉窑的限制在于工艺....也是贵的理由..


细说瓷语


现在龙泉窑超越了景德镇。


古龙论道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得天独厚的泥土,而且古代也是专供皇宫用瓷


8888古玩


审美观言改变与新材料出现.如釉里红.蓝釉等出现等....


天乐6444


战争的地理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