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股票是为了筹募资金吗?

懂社保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资本市场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江湖,谁能保证上市公司都是那么纯洁的,一门心思从资本市场融一点钱,做大做强自己。另外股市另一个功能就是给创投风投资金一个退出的渠道,这就与上市股票筹集资金不一样了。

股票市场最早是通过把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给公司,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介机构与平台,我国股市最早的设计是为了给国有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此后慢慢的演绎为向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这是一种最初的制度设计。

可是因为股市的定位是为融资最大化服务的,市场政策的制定和监管的逻辑就是保护融资者的利益,公司上市的初衷就缓慢的改变了,部分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获得对资金的支配权,成为了中饱私囊的把戏,而把发展上市公示置之脑后,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不在少数。

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更加复杂一些,动机也更加的不是那么纯粹,毕竟每股一元的持股上市以后马上变成几元、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财富以几何级数增加,可谓是一夜暴富,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所以等待上市的公司犹如过江之鲫多得不得了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IPO堰塞湖,令投资者望而生畏,即使管理层实行IPO常态化发行,一度以每周十家左右 的速度发行,也没有彻底化解IPO堰塞湖。部分公司上市目的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钱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成为了一个副产品,股权增值减持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考量。

因此造假上市也就多了起来,一夜暴富与最高60万元罚款相比简直不是遏制造假上市,而是变相激励上市公司层出不穷的造假上市,因为收益与付出太不相称了。另外减持经常是泛滥成灾。只要股价敢涨,原始股东就敢减持,涨越多,减持也越疯狂。某位高管在回答提问的时候说过:一个创业人如果不去减持自己的股票,创业干什么?难道是最后等我死的时候,把所有的财产都捐掉,或者所有的财产都给我儿子吗?我觉得还是要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

截至4月4日,上市公司已发布2210份股东减持公告。有797家上市公司出现重要股东减持行为,减持总额达526.35亿元,净减持市值366亿。

17年IPO常态化发行,带来的是几百家的上市公司,随之而来的是数倍于首发股份的限售股解禁,虽然眼下市场投资者情绪高涨,不太理会股东减持,可是投资者情绪都能始终高涨吗?增量资金都能这样的丰裕吗?一旦投资者情绪转向,就会关注减持问题,减持对股价的影响就会得到高度关注,所谓的牛市最终得益者还是原始股东,他们已经落袋为安,实现了财务自由,安享清福了。

有一位名人就说过,要享受生活,减持套现太正常了的话,虽然有点直接,但也算是耿直,说出了原始股东的心里话。

随着风投和创投资金越来越活跃,市场呼吁为风投创投提供更简便的退出渠道呼声也日益高涨,科创板的设立也有为创投资金和风投资金推出的考量,希望实现一个正循环,那就是资本市场为创投资金提供良好的退出渠道,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于初创企业,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更好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像很多科技型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风投创投的天使轮到此后的A/B/C/D/C/F等各轮投资过程中,会签订一些对赌协议,有明确的上市地、上市时间、上市总市值要求,公司不能完成对赌协议是要承担股份回购任务的。

另外科创板也希望为核心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退出渠道,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十七条规定,核心技术人员所持首发前股份的股份锁定期应适当延长,具体期限由交易所规定。但是修改以后变成了;缩短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中的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由3年调整为1年,期满后每年可以减持25%的首发前股份。

目前公司上市已经不再单纯的利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发展壮大自己,而是有更多的诉求了。


杜坤维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本来就是为了筹集资金,扩大发展生产,提高企业效益,回报股民和社会。但是,中国股市一度把企业上市,变成了圈钱,骗钱的手段。期望国家加强监管,彻底改变那种奇葩的股市!


别管我从哪里来


股票上市兼有多重功能,除了融到资金,还可以为股东变现,增加公司品牌影响力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