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 引領大同——從《道德經》和《易經》談起

中華傳統哲學之中,先秦哲學星光璀璨,奠定了中華傳統哲學的根基。而《道德經》與《易經》,都是中華傳統哲學的定鼎之作。《道德經》闡述自然的本原(道體)和規律(道法),引出聖人的為政之道;《易經》闡述自然、人生的規律,引出人君興衰之道。兩經一脈同源,而各自有所偏重。

中華文明 引領大同——從《道德經》和《易經》談起

伏羲畫卦 文明肇始

《易經》的歷程,有三大里程碑,分別為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辭翼。

(1)溯源——伏羲八卦。《易經》源自伏羲畫卦,八卦始出,華夏文明肇始,而後歷神農、黃帝、堯、舜、禹、夏、商諸代的醞釀,至於商末周初。

(2)成形——文王六十四卦。商末周初,文王拘羑里,推演六十四卦。文王演之於前,周公述之於後,《周易》卦爻辭始完成。

(3)完善——孔子辭翼。及至孔子,集往聖先賢之大成,贊易道,作《春秋》,訂禮樂,刪詩書,以成六經之業,講述易理,著作彖辭、象辭,解卦爻辭,而門人弟子及遞傳弟子將所記述傳聞於孔子之言者,整理而排比之,遂成《文言》、《繫辭》、《序卦》、《雜卦》之辭,傳之於世,成為《十翼》。

中華文明 引領大同——從《道德經》和《易經》談起

文王羑里拘 六十四卦演

《道德經》晚於《周易》的卦爻辭,但早於孔子所作的《彖辭》、《象辭》。老子作為周守藏室之史,近水樓臺先得月,系統地閱讀、整理和總結了往聖先賢的既有成果,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究自然的本原(道體)和規律(道法),進而推廣至為政者(聖人、天下王、社稷主、天下王、寡人)的為政之道,提出“為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治國理念。先秦亂世之後,老子的無為而治被用於西漢前期(西漢建立至漢武帝前期),造就了西漢前期的國力迅速恢復,成就了文景之治,至漢武帝大興兵討伐匈奴之時,儒家治國理念才開始逐步佔據上風。

中華文明 引領大同——從《道德經》和《易經》談起

孔子問道 道儒同源

秦漢之後的歷代王朝,都是儒、道、法兼用:建國之前用法家立國,建國之初以道家休養生息,國家穩定以儒家維持秩序。道家是德治,儒家是禮制,法家是法制,三者不可偏廢。而無論儒、道、法,還是道教、佛教,《易經》和《道德經》的理念,都是深入骨髓,根植於各個學說的每一個細胞之中,成為文化的元氣。就連衛星之國(尼泊爾)傳來的佛教,也被統戰在了一起,變成了中華佛教,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無不興盛了起來。

所以,作為中國人,不學好《道德經》、《易經》,是無法瞭解我們民族的基因,是無法嚮往聖先賢們交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這個工科博士後,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道德經》、《易經》,並不斷分享的原因了。“探究中華傳統文化本原,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每個國人的應有職責,應該變為自覺的了。不然,中華文明,如何引領未來百餘年世界民族的發展呢?

“萬邦來朝,天下大同”,是往聖先賢的理想。中華文明,引領世界大同,其實並不遙遠。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雲鶴 於天心閣

己亥年戊辰月乙亥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