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全國首座減量發展城市 提質增效“減”出高質量

近兩年,千餘家一般製造業企業退出,數百家批發市場疏解;而去年,北京人均GDP首次突破2萬美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4萬元/人左右,雙雙創下全國第一……作為全國首座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近年來力推“疏整促”,在城市功能“量”上做減法,謀求發展勢能“質”的提升。這條“減”出來的道路,正引領城市發展邁向高質量。

近日北京市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通報會上,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以‘疏整促’為重要抓手,北京解決了一批多年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打造了城市精治、共治、法治的北京樣板。”

騰籠換鳥

城市“文化富礦”點鐵成金

東五環外,昔日的雙橋乳品廠歷經“騰籠換鳥”蛻變,已升級為特色鮮明的E9區創新工場,煥發出勃勃生機。生產牛奶的“管”和“罐”通過景觀再造,成為點綴園區的景觀小品。

工業遺存的老味道猶在,園區卻迎來一批新主人——據園區總經理朱超英介紹,目前已有80家文化科技企業落戶於此,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居多,其中3家還是“獨角獸”企業。

都說老舊廠房是城市“文化富礦”,對寸土寸金的北京來說,用好這些騰退空間謀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E9區創新工場只是一個縮影。798、751、郎園vintage、萊錦、塞隆、銅牛等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創園,無一不是由老舊工業廠房“點鐵成金”而來。這樣的園區,僅在朝陽區就已達60餘家。

北京成全国首座减量发展城市 提质增效“减”出高质量
北京成全国首座减量发展城市 提质增效“减”出高质量

E9區創新工場

傳統物流、倉儲、製造業疏解騰退,各類創客紛至沓來,讓老舊廠房迸發新活力,這是北京高質量發展的一個註腳。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紹,兩年來全市共退出1307家一般製造業企業,疏解提升500個市場和物流中心。近幾年北京通過不斷減重、減負、減量,推動低質低效產業和業態持續退出,盤活低效閒置資源,為引入高端要素騰出寶貴空間。

以“動批”為例,未來這裡將主打金融科技牌,成為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轉型前,這裡約40萬平方米的建築容納了9萬多名從業人員,每年貢獻稅收僅5000萬元左右;轉型後,僅目前投入使用的1萬平方米建築,貢獻稅收就已超過5000萬元。“批發”隱退,“金科”現身,北京高質量發展由此窺豹一斑。

服務業領跑

經濟增長貢獻率超6成

疏解是手段,發展是目的。小商品、衣服、鞋子等批發市場關停,一般製造業企業外遷出京,這是在剝掉“白菜幫”。與此同時,做優“白菜心”也是北京發力的重點。

數據顯示,近年來,北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設市場主體十分活躍,佔比從25.1%上升到50.5%。去年,北京新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3.2%;金融、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優勢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67%。

數據背後,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孕育成長,已漸漸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高質量發展,高精尖產業是有力支撐。

作為北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型,北京亦莊今年再次迎來開門紅。1至2月,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2.6億元,同比增長11.2%,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總量排名全市前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認為,對以高精尖產業為安身立命之本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來說,高質量發展意味著要選準突破口和主攻點,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疏解整治促提升

千餘條背街小巷煥新顏

高質量發展關乎國計,關乎城市,也關乎民生。在西城區椿樹街道,圍繞著安徽會館,形成了一條長約1公里的慢行系統,沿線還修建花壇、涼亭等供居民休息,就像家門口“小公園”。

“拆了80多處、近千平方米的私搭亂建,衚衕才逐步恢復老模樣。”椿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楊勇說,琉璃巷、西南園衚衕、鐵鳥衚衕、前孫公園衚衕、興勝衚衕、後孫公園衚衕和萬源夾道這7條衚衕也連了起來。現在除應急車輛外,私家車不允許隨意出入衚衕,街坊鄰居們期盼的慢生活就在眼跟前兒。

“以前在這衚衕裡,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的安全。”住在後孫公園衚衕的李奶奶說,慢行系統建成前,衚衕裡機動車來來往往,孩子們一不小心就磕了、碰了。自從衚衕慢行系統建成之後,孩子上下學安全得多,寫完作業還能在衚衕裡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老年人也能和老街坊們坐在長椅上曬曬太陽、種種花草、嘮嘮家常,街坊四鄰別提多高興了。

“疏整促”讓衚衕煥新顏,這些變化就在百姓身邊。兩年來,核心區已有1282條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西總布衚衕、草廠衚衕、楊梅竹斜街、三里屯西街等一批精品街巷正在湧現,成為新的打卡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