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2019年一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顯示:一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風雹、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地震和雪災為主;農作物受災面積71.1千公頃,其中絕收13.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7.9億元。

專家預測,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2019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中等偏差,局部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春旱、低溫陰雨和洪澇等災害,特別是東北地區去年冬季以來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局部土壤缺墒,抗旱保春播任務繁重。

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降低損失,實現最大的收益?

一、南方地區要防範洪澇災害

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1、合理科學調控肥水

要因地因苗科學調控肥水,及早落實增施肥促早熟措施,通過苗期增施分櫱肥促快發,抽穗揚花期噴施壯粒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齊穗,促進早發快長。合理控水控苗,做到生長中期有水長穗和後期乾溼壯籽。

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2、全力防禦洪澇

密切關注重大天氣變化,及早落實防洪排澇措施。重點是落實好清理疏通農田排水渠道,及早做好防汛農機設備的檢修,及時調劑調運柴油、水泵等救災物資,確保抗洪搶險需要。

3、生產自救

根據洪澇受災程度和不利影響,國家應協調財政等部門落實農業救災資金,幫助受災農民開展生產自救。農友們應重點對受淹田塊搶排積水,搶修災毀農田,查苗洗苗扶苗,加強肥水管理,噴施葉面肥,促進恢復生長。對因澇絕收地塊,及時改種補種,推廣“洪水再生稻”,儘快恢復生產,減輕災害損失。

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4、全力防控病蟲危害

洪水退後及時扶正倒伏作物並清洗作物葉面,開溝排水,中耕鬆土,改善受淹作物根系土壤通透性,恢復受淹作物根系活力。及時清除果園病枝病果、菜園病葉,並帶出果園、菜園外,防止二次傳染。受災過重的要翻耕重播或重栽,將損失降至最低。因洪災後土壤肥力流失嚴重,要及時施肥,多施磷、鉀肥,增施有機肥,適當施用葉面肥和微量元素(噴施磷酸二氫鉀等),增強作物植株的抗病能力。做到堅決遏制暴發流行,實現“蟲口奪糧”。

二、華北地區要防範夏伏旱

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1、促進夏播作物正常生長

針對今年華北等夏播區域播期推遲的情況,應加強苗期肥水調控,促進正常生長髮育。

2、及早落實農藝保墒措施

根據受旱情況和水源條件,落實好農藝抗旱的關鍵技術。對有灌溉條件的田塊,在灌溉後採取淺中耕,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減少蒸發;無灌溉條件的等雨蓄水,採取中耕、高培土的措施,減少土壤蒸發,增加土壤蓄水量。

同時,要落實好化控增溼措施,葉面噴施抗旱保水劑,增加植物的抗旱性,也可用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或過磷酸鈣及草木灰浸出液連續進行多次噴霧,增加植株穗部水分,降溫增溼,為葉片提供必須的水分及養分,提高籽粒飽滿度。

3、落實澆水等抗旱措施

提前檢修灌溉設施,加強旱情監測,一旦旱情發展蔓延,在有灌溉條件的田塊,採取一切措施,集中有限水源澆水保苗,可多采取噴灌、滴灌、壟灌、隔壟交替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水源不足的地方採取輸水管或水袋灌溉,擴大灌溉面積,減輕乾旱損失。

三、東北地區防範階段性低溫

天氣不好,種植戶該如何應對“厄爾尼諾”

1、強化田管促生長

對玉米、馬鈴薯等旱地作物,要把鏟趟深松作為搶奪積溫、防止草害的重要措施,充分發揮機械作用,加快鏟趟,多鏟多趟,加快作物生育進程。

對水田作物,要實施淺水灌溉,堅持做到薄水勤灌,曬田提溫,科學施好分櫱肥,促進多生快生有效分櫱,增加收穫穗數。

2、適時追肥促早熟

玉米在6-7片葉時,結合鏟趟畝追尿素15-20公斤,採取側深追肥,側10-12釐米,深10-15釐米。

玉米、水稻拔節期,大豆始花期,及時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加快生育進程,促早熟。

對播種遲、出苗晚和毀補種的地塊,要提前施肥,增加施肥次數,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3、綜合措施防早霜

生育後期及時站稈扒皮晾曬,加速孕穗和籽粒脫水,降低籽粒含水量,促進快熟。

及早做好防早霜的物資和技術準備,一旦發生早霜,迅速開展人工燻煙防霜,切實減輕早霜影響。

對發生輕霜危害的作物,要本著“不下酷霜不開鐮”的原則,不要急於收脫,適時晚收,促進後熟,提高產量和品質。

最後總結:

厄爾尼諾是一種神秘的自然現象,對全球農業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農友們也不必恐慌,科技的發展,會讓我們更好地預測和認識這種自然現象。更好地做好防範準備,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