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謠言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這句話,用在營口(松花江)追龍這件神秘事件上,真真是一點不虛呀。當年日本人為了侵略中國編造的謊言,如今日本人都不信了,沒想到在中國還有這麼多擁躉。

營口墜龍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1934年8月8日,東北的《盛京時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

“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徵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這在動物界罕見,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

《盛京時報》是個什麼樣的報社呢?

這家報社是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人中島真雄於1906年創辦的一家報社,其目的是為了觀察中國情勢的大報,同時也會報道中國風土人情、奇聞異事等等。

從《盛京時報》的歸屬人來看,這是一家專門為日本人服務的報社。

那麼,《盛京時報》報道的這麼一出所謂“營口墜龍”,究竟有何目的?難道,單單是為了博人眼球、促進報紙的銷量?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要知道,龍在中國代表怎樣的寓意,不言而喻。

從很久以前,龍就是天子的專屬圖騰,唯有皇帝可以使用龍圖騰的物件。營口墜龍事件中的這條龍,雙鹿角、有鱗、蛇形、吼聲如牛,就是明清時期皇帝專屬龍的樣式。

這要是在清朝發生“墜龍事件”,絕對是一件轟動性事件——畢竟,寓意皇帝的龍從天上掉下來摔死,並不是什麼好徵兆。滿清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一定會將此事進行曲解、美化,而不是乾巴巴地將“墜龍”寫在新聞裡。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在“營口墜龍”事件發生的同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1934年3月1日,大清末代皇帝溥儀,在偽滿洲國舉行登基儀式,第三次出任皇帝,並改國號為康德(妥妥的日本國號)。

溥儀登基僅僅半年,就發生了營口墜龍,墜的還是滿清專屬的龍;發佈這則消息的,還是偽滿洲國官方喉舌《盛京時報》,其目的,真真是耐人尋味。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營口墜龍事件往前推半個世紀,還有一則與“龍”相關的新聞。

1871年,日本剛剛開始推行明治維新,國力迅速提升。這一年,日本遣使來北京,與大清國簽訂中日間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日修好條約》。

同年,一個日本商人從一位不知姓名的中國商人手裡,購買一條“幼龍”,並將它帶回日本,塗以金粉製成標本,陳列在日本瑞龍寺,至今仍擺在那裡。

一前一後兩件事,具體有無關聯?無可知曉。

可是,從瑞龍寺公佈的“幼龍”標本來看,這是一條專屬於滿清皇帝的“龍”——有鱗、四爪、鹿角、蛇形,牛頭。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中國近代史上兩次發現“龍”,都與日本人有關,而且出現的時間點都如此之巧:一次是日本與清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一次是日本逼迫清國末代皇帝出任偽滿皇帝。

真相只有一個:兩次發現龍,都是日本人故弄玄虛,偽造的新聞。

日本人的真實目的很簡單:通過“幼龍”事件,向世人證明自己才是“真龍”,清國已經不配擁有龍圖騰;墜龍事件則說明,大清這條龍早已死透了,溥儀不過是日本人安排的傀儡皇帝而已。

溥儀委任滿洲國皇帝跟營口墜龍時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事實上,自打高清數碼相機問世以來,種種關於龍的目擊證人,大都從親眼所見,變成了聽某某親戚說。

擦亮雙眼,營口墜龍事件,不過是日本人偽造的新聞罷了,奈何至今仍有人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