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性格缺陷"的媽媽,累死自己,也害了孩子!

1.急脾氣型

許多媽媽遇到一件事情,總想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但一遇到阻礙,比如孩子不聽話,孩子不配合,孩子動作慢吞吞等,就容易生氣上火發脾氣,甚至打孩子。

7種

舉個例子,

早上,媽媽叫孩子:"起床了!快點起床了!"

孩子起來後,媽媽又說"快點刷牙洗臉"。

等孩子洗漱完坐在飯桌前,又聽見媽媽說"快吃,吃完上學去。"

孩子吃完早餐後,媽媽又催"快點換鞋,趕快上學去。"

接著,還有媽媽催促孩子寫作業,媽媽催促孩子睡覺……

媽媽急匆匆地為孩子操勞一天的效果怎樣呢?

孩子耳濡目染極易變得脾氣急躁,做事馬虎;抑或做事溫吞,膽小軟弱。

更好的做法是挖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找到讓孩子願意做這件事或者改掉這個毛病的理由。讓孩子自願做這些事。

2.嘮叨型

許多媽媽原本不嘮叨,但總是擔心孩子沒聽進去,會忘記做,慢慢地變得嘮叨。囑咐句話,重複3、4遍。吩咐件事,隔5分鐘重提一次。提醒注意事項,事前、事中、事後反覆嘮叨。

舉個例子,媽媽與孩子的對話:

"寶貝,媽媽有事出去,今天的作業在我回來之前要做完啊。"

"好的"

過5分鐘,

"語文有預習和背誦,數學有隨堂作業和在線練習,英語有吧啦吧啦"

"恩恩"

媽媽換好衣服後,

"我回來之後要檢查的。趕緊做知道嗎?"

"我知道了"

媽媽臨出門時,

"沒做完你自己看著辦"

"好了,好了,快點走吧"

你每天實心實意地苦口婆心,效果怎樣呢?

大多是孩子不認真聽你講話,經常左耳進右耳出,甚至厭煩和頂撞你。因為他們從嘮叨中感受到了被控制被懷疑和不被信任的感覺。

更好的做法是懂得控制語言數量,凡事講重點;適時放手,不事事叮囑;就事論事,簡明不牽連;相信孩子,等待孩子改進。

3.完美主義型

完美主義媽媽通常對自己要求嚴格苛刻,對孩子也同樣挑剔,不留情面。只有孩子做得完全正確、或者表現完美時才給予表揚。而對孩子的錯誤從不放過,大多是責備、懲罰或羞辱,少有理解孩子的錯誤。

7種

舉個例子,同樣也是媽媽和孩子的對話:

"這道題,上次你不是做過了,這次為什麼還會錯?"

孩子猶猶豫豫地說了聲"忘記了"

"還有字也寫得一塌糊塗,擦掉重寫"

孩子心裡想哭"恩"

"好好想清楚這次為什麼考那麼差,等下和我說"

……

完美主義媽媽對孩子也是費心費力,效果怎麼樣呢?

你的高要求、多懲罰可能導致孩子自卑、不認可自己、沒有勇氣嘗試新活動等。

更好的做法是對孩子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不要求孩子事事都要做好,"去做"比"做好"更重要;學會欣賞孩子的進步,多鼓勵少責罵;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同情他的遭遇。

4.事事代勞型

很多媽媽自從生了孩子,所有時間都是圍繞著孩子,對孩子的一切都親力親為,事事包辦。孩子只要努力讀書、工作,其他事情都替孩子做好好的。由此,造成"中國式巨嬰"的悲劇。

舉個例子,下面這些話你經常說嗎?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燙手"

"聽我的,別自己瞎弄"

"這不需要你操心,你管好學習就行了"

"我跟你說了,你為什麼不聽?"

"都說不讓你這樣幹"

你為孩子考慮了一切,忙活了一切,可效果怎樣呢?

可能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認為父母對自己付出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更好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經歷該有的困難、挫折,找方法、找途徑去解決困難,做一個獨立的人。

5.控制慾強型

控制慾極強型的媽媽會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來規劃孩子的生活目標;會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放到孩子需要奮鬥的計劃中;會把自己的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會硬性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7種

舉個例子,朱雨辰媽媽:

每天會給孩子榨果汁,一天兩瓶,要求孩子必須喝完。

不讓孩子接古裝戲和武打戲,因為她不想看到兒子被別人打。

催促孩子發微博,甚至威脅"你要不寫,我就抄你博客去。"

知道並干預孩子的每一段感情。

這種父母干涉孩子的大小事情,效果怎麼樣呢?

易使孩子變得沒有自我,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只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容易焦慮、退縮等。

更好的做法是釐清和孩子的"界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明白孩子有權拒絕我們的建議。減少控制,做到放手而不放任。只要大方向和原則性問題上沒錯,具體要怎麼做,先做什麼,可以交由孩子自己做主。請給孩子有自由的愛。

6.熱衷攀比型

熱衷攀比型的媽媽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鄰居、朋友、同事攀比一番,大到升學考分,小到吃喝拉撒。甚至會對實際情況有些吹噓過頭;或者正話反說,心裡滿意,嘴上卻說不滿意。

舉個例子,孩子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媽媽打電話給孩子同班家長:

"你兒子這次數學考得怎麼樣?"

"99分"

"很厲害,我女兒才95分,差多了"

"你女兒英語很厲害啊,這次98分"

"哪裡厲害了,總是粗心大意,犯不該犯的錯"

……

掛斷電話,打給另一個同學家長。

這種父母忙活著攀比探聽,來衡量孩子,效果如何呢?

容易使孩子養成攀比的壞習慣,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不小的負擔。使得孩子會無法集中心思學習,當別人比自己優越時會產生自卑。

更好的做法是不做無意義的比較,以孩子個人情況為主,去衡量和界定事情。

7.過分愧疚型

有些媽媽對孩子有種愧疚感,想要以某種方式彌補孩子的某種缺失。母乳不夠,媽媽愧疚,花大價錢買奶粉給孩子喝;忙工作顯少陪孩子,媽媽愧疚,孩子的要求儘量答應;很多問題孩子做錯了,媽媽愧疚將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

7種

舉個例子,

孩子作業忘記帶了,卻埋怨媽媽:"都怪你,忘了給我帶,害我被老師罵!"

面對孩子的埋怨,媽媽不惱反而道歉:"對不起,媽媽一著急就忘了。"

這種媽媽對孩子任勞任怨,效果如何?

容易養成孩子以後碰到問題只會怪別人、找客觀理由,而無法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取得進步。

更好的做法是不需要把孩子的錯歸到自己身上。如果對孩子感到愧疚,就努力做一些實在的事情照顧和陪伴孩子。


更多早教育兒、安全教育、營養輔食知識,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轉載請私信許可,並附上作者及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