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事
东门街
一条百年老街!
据考证,清朝末至民国年间,东门街曾是元江县城的繁华地段,商号、客栈林立,车水马龙。不知何年何月,东门街这一地名就启用,并一直沿用至今。
东门街,其实是一条巷,是元江县城东门的一条巷。大街小巷,说明东门街以前还是很大的。它一边与大寺庙巷、新巷紧紧相连,与南门、西门、北门一道,构成县城对外的主要通道,另一边与元江这条江相连,以前人们要过县城来,就要先坐船过江到这里,再从这里穿过县城的大街小巷。走茶马古道的人们一般要在江东的划船寨先将货物从马上卸下来,把马杀了、卖了,才把货物搬上船,坐上船到江对面的东门街,卸下货物并找人看好,然后再重新买来马,将卸下的货物重新搬上马后,顺着茶马古道一路走下去。
在东门街有两棵百年大树,一棵是在街东边的大果芽树,一棵是在街中间的万年青树,隔江与对面的漫林糖厂、划船寨遥相呼应。
这条街上居住有上百户近千人的居民、农民
还有一部分老邮电局的职工
东门街邮电局
其实,我的老家在红河街上的东门街头,因为我的小伙伴都是东门街的,所以也算东门街人。可以说,东门街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打记事起,我就在东门街和江边玩耍、嬉戏,放学回家后把书包一丢,约上几个小伙伴沿东门街跑到江边,一会在江边弹珠珠、砸泥巴、斗公鸡,一会到江中捉花泥鳅,看大人撒网捕鱼;有时从矗立江中的岩石上跳到江面、扎个猛子游到对面,有时又跑到拴在江边的船上,从船尾往江中跳,在江面扑腾、打闹......
©玩着玩着就长大了
看着对面糖厂的烟囱炊烟袅袅,看着江水哗哗流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
在那里,我读完小学上初中、再上高中,之后我参加工作离开了家。可以说,我的孩提时代、我的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东门街度过的。阿玉平、阿继文、阿五、阿发、阿红、小弟、蚂蚱、汪公鸡等东门街的小伙伴们,都已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中,不能忘记!
听说马家巷、碎米巷、大寺庙巷马上就要被拆除了!红河街以东的房屋都要被拆除了!我的老家和东门街也在所难免地被拆,我的心中不免阵阵隐痛、五味杂陈,下班没事时总要抽空回老家看看,看一下门,看一下窗,再对着电灯泡发一会呆。之后又到东门街转转,一边看自己熟悉的街面房屋,一边听街上的人们忽高忽低的聊天,还不时与熟悉的人们打着招呼。
舍小家,顾大家! 顾大家,为国家!
为了治理脏乱差,把元江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生态宜居,按规划,滨临元江江面的老房老屋都要被拆除,从红河街街头到弯街街尾以东的房屋、街巷都要被拆除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老家被拆了!东门街被拆了!老街老巷统统都被拆除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杜牧在《江南春》一诗中发出的感叹!同时也是东门街真实的写照! 东门街历经风雨,先前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冷寂、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天,虽然老城区到处被拆得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但崭新的、沿江而建的宽阔的滨江路已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排排崭新的高楼也即将拔地而起!
老房换新屋,何乐而不为!
如今,东门街被拆了,老城区被拆了,而安置区“惠隆佳园”建起来了;低矮的土房、瓦房被拆了,高大的楼房、电梯房建起来了。安置区与元红公路、客运站和县城紧紧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施完备,是人们居住的好地方。
我憧憬着:尽快搬到安置区,搬进“惠隆佳园”的新屋,与父母家人一同出入小区,与新邻居一同玩耍、嬉戏;站在高高的小区楼上,欣赏着远处的风景,看高桥上的车来车往,看每天的日出日落,还看夜空中的点点星星、星星点点!
老家,我不会忘记!
东门街,我也不会忘记!
惠隆家园,我更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因为它是我现在的家——新家!而且它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閱讀更多 熱情元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