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为何要定期清理船底?

_记忆中窥见


主要是为了清除海洋生物的污染和补刷船底漆,一来虽然军舰(包括航母)的船底漆里含有针对海洋生物的“有毒成分”可以杀死藤壶一类的海洋生物,但是即使这些生物被杀死后的“尸体”依然会附着在船底,并且船底漆也不能百分百的防止海洋生物的污染;二来船底漆和其他工业染料一样都有有效期限,并且长期在航洋上形式也难免剥落,所以就要定期清理船底了。

上图是美国福特级航母下水前夕,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从上至下的三种油漆,灰色的涂装漆、黑色的水线漆和红色的船底漆,三种漆有各自不同的作用:首先,涂装漆是根据一国海军规范条例规定颜色、牌号,兼具舰船统一着色、海上低可视度以及耐海洋盐雾腐蚀的特点,大部分国家都是海灰色或灰白色。其次,水线漆一般为黑色,因为船舶的水线区因为载重量和海况的变化,会交替出现在水面上下,同时受到海水腐蚀、空气作用、阳光照射等作用,所以有些舰船就会在水线区域涂覆一层特殊材料的水线漆,用以加强保护,当然有些国家是不涂水线漆的,直接船底漆覆盖到水线区。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也是涂装漆+水线漆+船底漆的三色涂漆,一般而言西方大型舰船都是如此,俄罗斯则较少涂覆水线漆。最后,现在各国的船底漆大多都是红色,因为配方大同小异,都会掺入红色的氧化亚铜以对付海底生物。然而由于氧化亚铜的毒性对其他海洋生物也会造成较大影响,且其毒性释放太快,较短时间内就会失去作用,对于船舶维护造成较大麻烦,所以现在开发了“无锡自抛光防污漆”,不仅放弃氧化亚铜和含锡材料等被IMO禁止的物质,而且还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速率一边水解反应,一边释放针对藤壶一类的物质,算得上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了,但是仍然不能根治海洋生物对舰船的污染。

上图就是长期在海水中侵泡、沾满海洋生物的船底和经过清理后的船底。其实对付这类海洋生物对船舶的影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然而直到今天仍然需要定期清理。这些海洋生物包括藤壶、贻贝、管虫、苔藓虫、海藻等,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海洋生物,以藤壶为例,这种颚足纲的生物几乎分布于所有浅潮带和潮汐带上,所有的军舰都会遇到他们,而他们则会去吸附在任何遇到的物体上。如果不定时清理,会导致舰船速度越来越慢,浪费油料,还会加速金属表面腐蚀,导致钢材强度下降,引起安全隐患。

类似于因海底生物影响舰船航速的例子,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日俄海战时的俄国舰队远道而来,由于船底大量的海洋生物附着,导致舰船的航速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对海战的结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定期清理船底不仅仅是航母而是所有船舶的必要课题。


卫青点兵


下图为“辽宁”号航空母舰入坞清理前后的情景,清理前海底附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就是清理的对象。不光是航空母舰,任何船只都要定期对船底进行清理。

下图为俄罗斯海军的核潜艇,也是表面附着了大量的寄生物。如果放大来看,下面图2就是这些附着物的细节,都是一些“海鲜”,海葵、牡蛎、藤壶一类的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通常会依附在物体表面生长,而船底则是一个良好的寄生场所,一般船速低于4节时这些生物就很容易在上面附着。而且这些贝类生物死亡后硬壳会留在船底,下一代生物会在这些硬壳上继续繁衍,舰船停泊时间时间一长,船底的附着生物会越来越厚,加起来数量和重量都非常可观。

这些海洋生物一方面是会破除船体及水下抽排水设施。另一方面是会增加船舶的重量,破坏船底光滑的表面,明显增加舰船的航行阻力。曾经有过远洋货轮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停泊28天后,船底严重附着海洋生物,最高航速由18节下降至13节,航行时间增加10天,燃料消耗增加500吨。

一般通过在船底涂刷防污漆尽量降低海洋生物的附着。一种是含有氧化铜、氧化汞、锡的化合物等低毒性物质的防污漆,舰船航行后这些漆会低速向外扩散,在船底形成有毒溶液薄层。另一种是增加表面光滑度,降低附着能力。但是不管怎么样,防污漆只是尽量降低附着的概率,时间一长或者防污漆剥落脱离还是会附着大量海洋生物。

这个时候舰船就需要入坞对船底和螺旋桨表面的海洋生物进行清理,常用的办法就是用铲子铲掉,顽固的用高压水枪冲洗(有的地方用固体颗粒喷砂,但是不环保已经不用了)。清理完这些海洋生物之后就要将原来的防锈漆防污漆都铲掉,如果有生锈的地方则需要把锈清理干净然后打磨抛光。最后就是重新上防锈防污漆,而且还要上多层,否则短时间内就失效了。上面我们说的那艘某远洋货轮就是因为只涂了一层防锈漆就出航,结果很快就长满生物。


雏菊西瓜Peterpan


不仅仅航母,所有舰船特别是海船都会定期清理船底,对于舰船的这种定期保养俗称“刮船底”,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海生生物赘生。



舰船水线以下部分一直与海水直接接触,不仅经受着浸泡和极其缓慢的腐蚀,而且船底也附着满了水下生物。海水中有各种海生动植物,其中一部分比如牡蛎、海葵一类,喜欢附着在水下各种物体的表面上生长,船底对它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生存环境。这些海生物虽小,但会产生一些强酸性的腐蚀物,远强于海水!长期的积累甚至会导致船底被锈蚀出一个大洞,许多退役舰船锈蚀后沉没就是这原因。



还会增加船舶自身重量,影响船底外壳的光滑,增加了航行时的阻力。有资料显示,船底赘生生物可使船舶动力损失5%-10%,严重的时候,损失的动力可能更多!



所以,为了防止海生物赘生,在给船底涂的防锈漆中,一般会加入一些有毒物质,比如氧化铜、氧化汞、酚醛等。随着这些有毒物质的缓慢渗出,海生物就不会再在船底生长。

不过,油漆长期泡在海水里,毒素会慢慢渗出,随着船底漆的毒性减小甚至脱落,慢慢的又会有生物附着在船底上,所以,海船每隔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时间更长,这要看船舶经营者的需要)都要重新进坞清理船底,重新刷漆。



刮船底一般有三个步骤:

一、清除海底生物,直接用铲子就好。

二、刮漆除锈。水线下防锈漆必须全部清除,否则漆越刷越厚,这个也是直接用铲子刮;生锈的地方则要除锈,用手持式圆形电动钢丝刷来打磨,要打磨光滑。

三、船底刮得干干净净后,接下来就是间隔几天打几遍防锈漆,就大功告成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图片上这种长相怪异的贝类叫做“藤壶”,它本身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物,有些品种在欧洲市场上买的还很贵,约30欧元一公斤…甚至《本草纲目》上也有它记载,性凉可以治疗烫伤。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对立的统一”!藤壶虽然可以食用也可以“治病”,可是它从古至今就是船舶的大敌!


这艘货轮的底部、螺旋桨上长满了藤壶和其它海洋寄生贝类。进入干坞后需要使用扁铲和高压水流清理。

藤壶这种贝类可以分泌出黏性极高的体液,吸附在岩石、船舶底部甚至大型海洋生物的身体上,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是它亿万年来进化的本能,就是利用寄生的方式被移动物体带到很远的地方进行繁杂,可是这种寄生给船舶带了了极大的麻烦!因为它们在船底寄生加之繁杂速度较快,不需一年时间就会长满船底,改变了船舶的流体外形,就会使得船舶航行中阻力增加,航速减慢。
并且藤壶的寄生层非常厚,不但改变了船舶的流体外形还增加了很大的重量!船舶带着这样厚的寄生贝类层,要想提高航速就必须提高动力系统的功率,这就增加了燃油的消耗和主机的磨损…更有甚者藤壶分泌出的黏液还略微有腐蚀性,可以慢慢的腐蚀船舶的防锈漆,使防锈漆大面积剥落,让船体钢板直接与海水接触造成了氧化和锈蚀,减少了船舶的服役年限…每年世界船舶界由此带了损失可能有几十亿美元之多!


对于航母来说也是船舶,它也会被“藤壶”
一类的海洋贝类寄生,也会出现寄生贝类所带了的伤害,现代航母造价都非常昂贵,理论上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这就需要定期对它们进行有效的保养,通常情况下航母要每一年驻泊三个月时间进行舰内各系统的维护、每三年进入干坞中进行中等规模的维护,而进入到干坞的第一项就是船底的清理工作,使用喷砂机和高压水龙清理寄生贝类,图片上就是“辽宁舰”续建时“球鼻艏”上所寄生的贝类,它这是下水16年后首次进行舰底维护保养工程!
航母也好其它船舶也罢,船底维护保养工作是重中之重,清除海洋寄生贝类可以提高航速减少油耗,更是保护水线以下的钢板、管路的耐久时间,这对于提高舰船的服役时间有着重大意义。


皇家橡树1972


不止是航母,所有的海洋船舶都要定期清理船底,主要目的清除船底上的海洋污损生物(海洋附着生物),同时也对船舶水下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由于船舶水线以下长期浸泡在海水中,船底通常会附着聚集众多的海洋生物,这些大量寄生栖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常常给船舶带来很大危害,因此也将这些附着的生物称之为海洋污损生物。上图就是新船船底和附着海洋生物船底的对比。

由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能够附着在船底的生物种类也非常多,肉眼可见的包括藤壶、牡蛎、海虹、扇贝、海带、海白菜等等,看看上图这些船底实景,是不是感觉很像一个自备的海产品养殖场?对喜欢大快朵颐的国人来说,这些海洋生物确实都是“海鲜”,不过,这些长期挂在船底的“海鲜”却不能轻易食用,因为船底的防锈漆通常含有毒性物质,这些附着的生物多少会受其影响。

实际上,这些“海鲜”不仅不能食用,对于船舶来说危害还非常大:

一是增加船体重量,增加航行阻力,最终增加船舶航行油耗;

二是附着生物的分泌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金属船壳和船底表面涂层造成损害,从而增加船舶维修频次,增加船舶维护费用,或者缩短船舶使用寿命;

三是船底的很多设施设备,比如螺旋桨、进排水口、减摇鳍等结构部件,容易受到这些生物影响,或导致堵塞影响进出水效率,或卡住活动部件造成操作迟滞,最终影响航行安全。

据统计,由于上述种种危害带来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根据国内专业机构发布案例:某货轮下水一年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停泊28天,船底附着大量海生物,在返回途中,正常航速由原来的18节降至13节,航行时间加了10多天,燃油消耗增加500吨,经济损失非常可观。某快艇在厦门海域域涂装的防污漆不当,下水当年船底附着生物多达每平米17公斤,航速降低3节。

对于民用船舶,可能仅仅影响航速、增加运营成本,但如果战舰附着大量污损生物,影响战舰机动和航速,甚至最终会影响战争结局。在1905年的俄日对马海战中,远道而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打得几乎全军覆灭。当时的军事专家就分析,俄国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军舰航速没能达到预期。可以想象,在长达7个月的海上征途中,这些传统铁甲舰的船底早已成了众多海洋生物的家园,对战舰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因此,有人说帮助日本海军击败俄国舰队的武器竟然是藤壶!

为有效解决海洋生物污损带来的巨大危害,人们不断总结和研发了多种措施。

首先,就是涂刷专门的防污漆。这种防污漆不仅能防止海水腐蚀船体,还通过添加包括铜、铅、锡等在内的重金属抗微生物剂,防止海洋生物附着。尽管这些重金属抗微生物剂效果明显,但由于自身具备一定毒性,因此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危害极大,甚至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其次,定期对船底进行清理。防污漆的效果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变差,最终仍然会有生物附着在船底上,所以船舶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坞清理船底、重新刷漆。

清理船底的方法可分为水上清洗和水下清洗两种。水上清洗就是将船开进船坞,让船身露出水面,利用高压水射流、铲子或者其它方法将生物污损清除。这个方法清洗成本高,时间间隔长。水下清洗主要是利用潜水员直接在水下对船身进行清洗。常见的水下清洗方法包括铲子刮擦、转刷清洗、普通高压水射流和加热处理等。

目前,船舶领域的研究人员仍在努力研发一种更加快速、有效、经济、持久,且无环境影响的防污措施。有的尝试在船体底部内侧沿船体纵向铺设调温管道,包括加热管道和冷冻管道,通过先冷冻、再加热的方式,将附着物剥离船底,并在海流的冲刷作用下,完成船底清理。


军备解码


航母开久了,脏了浑身不舒服洗个澡嘛,学名叫做“刮船底”,对从业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像人好久不洗澡全身会有污垢一样(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脑补济公的伸腿瞪眼丸),航母在海里航行久了也会有污垢堆积。不过黏在航母船底的污垢并不是普通的污垢,是一些“好吃的”,是一些贝壳类的,海底植物,还有一些长着吸盘的鱼。



住在海边的小伙伴肯定知道,海边的礁石会缠上很多植物,有很多贝壳,海螺吸附在上面,密密麻麻的让密集恐惧症患者吐血。航母在海里的时候和礁石没有太大区别,就成了海中生物的乐园。其实不仅是航母,普通船舶在海里航行时船底也会被海里的生物吸附,这些东西堆在一起,不仅在清理的时候臭味熏天,还会影响船底外形增大航行阻力,影响动力。这些都不是最严重,最严重的是,这些生物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长时间吸附在船底会造成船体穿透。如果长时间不清理,搞不好船跑着跑着就进水了。


船舶的船底吸附着大量的贝类生物,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凹凸不平的船底和水流之间会产生压差阻力和压差阻力,航行阻力增大,船舶的动力会损失。现代航母对动力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在连续起飞舰载战斗机时需要逆风跑出30节的高速,这个时候航母的发动机满负荷运行。如果因为船底大量吸附生物的影响,阻力增大的话,出现航速下降情况的话,对航母舰载机的起飞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现代航母一般持续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进入船坞进行保养。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毫不起眼的船底吸附生物对船舶动力系统的影响,根据工程人员的测试,吸附生物可以造成船舶动力至少5%-10%的损失。航速是军舰性能的重要指标,很多时候甚至可能会因为航速而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去年8月份辽宁舰回到大连造船厂除了进行舰岛的改装之外,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清理船底的吸附生物。

其实航母的船底是非常有讲究的,水线附近刷黑色,水线一下刷红色,而海底生物多吸附在船底部分的红色油漆上。现代船舶在建造时船底使用的油漆都会掺入大量的氧化亚铜,氧化铜是一种有毒物质,主要作用是毒死吸附在船底的海洋生物。但是氧化亚铜这种物质的毒性释放的速率非常快,用不了多久就没多大作用了。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叫做“无锡自抛光防污漆”的新型船底漆,这种新型漆料对海中藤壶等生物的吸附有奇效,而且没有有毒物质。

潜艇也跑不了。

这种新型漆料虽然可以对付藤壶等植物,但是依然会出现海螺,贝壳等生物吸附的情况,所以航母依然需要定期进入船坞进行保养。就算是技术先进如美国,全舰大量使用超前的新技术,但是依然少不了这种原始的刮船底作业。一艘航母的服役是分为部署期和保养期,一般来说,航母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回到母港进行保养改装工作,而刮船底就是航母保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操作。


赤焰哒哒哒


不仅航母需要定期清理船底,包括各类大、中、小型舰艇、民用船舶以及潜艇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清理船底、维护保养,否则,船底附着的各类海洋生物会对船体材料性能以舰艇航行性能产生影响。航母清理船底就像人需要洗澡一样,如果不清理掉身上的脏污总觉得不舒服,时间长了还可能引起皮肤病、影响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进入干船坞进行维护的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这可能是“尼米兹号”最后一次进入干船坞维护


航母是目前海军力量的核心装备,也是体型最大的水面舰艇,维护保养的难度也最大。以美国的大型核动力航母为例,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海外部署、基地维护或者设备保养等海上漂浮状态,一般情况下不会进入干船坞,长时间的海上漂浮船底会附着、滋生大量的贝类等海洋生物(鲸鱼身上也会有),虽然类似航母等军用舰艇会在船底涂刷特殊的涂料以降低材料腐蚀和海洋生物附着,但是长时间的浸泡后相关涂料的性能会逐渐降低,船底材料腐蚀、海洋生物附着在所难免。
在浮动船坞维护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船底部分已清理、重新涂刷涂料正在涂刷新涂料的“蓝岭号”两栖指挥舰

数万吨甚至十万吨级的航母,驱动其庞大的舰体需要惊人的动力。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排水量超11万吨、装备2座620MWt的A1B反应堆提供28万马力的驱动力,可以使“福特号”航母达到32节的高速,如果船底附着大量的海洋生物,那么其航行阻力肯定升高,在航母动力系统配置已定的情况下,其航速就会下降,虽然这对于核动力系统来说影响不太多,但如果是常规动力航母,如果阻力系数增加5%的话,对其燃料费用的影响还是十分可观的。因此,除了对航速、机动性等作战指标的影响外,定期清理船底对提升航母等舰艇的经济性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辽宁号”航母球鼻艏清理后和清理前对比
附着船底的主要生物—藤壶类生物(也是美味)

除了影响航速、舰体材料性能外,船底附着的海洋生物对于舰艇上普遍装备的球鼻艏声呐、潜艇声呐等电子设备功能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不仅会影响声呐作用距离,也会对声呐的定位精度造成影响,在生死存亡的战时状态,“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小小的船底/艇体附着生物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失误。
干船坞内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可见其球鼻艏声呐处已附着海洋生物
长满了各类海洋生物的俄罗斯核潜艇(知道是哪一级吗?)

清理船底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不仅要清理还要重新涂刷涂料,必要时可能还要修补局部受损的材料,尤其是对航母这样的大型舰艇,清理一次船底的代价也不菲。随着技术的进步,舰艇涂料性能不断提升,清理船底的频率也逐渐降低,但海水腐蚀及海洋生物附着的问题目前仍无法彻底解决,“船底清理业务”相关领域的工作还将持续下去。
用高压水枪清理船底被水兵称为最不受欢迎的工作—人工清理船底


威呐解析


换个思路看待问题,航母为何不清理船低?说实话,这种问题就跟你为什么要洗澡,为什么要穿衣服是一个道理。你经常洗澡是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难免会遇到污渍,更何况洗澡能解乏。你为什么要穿衣服,羞耻心作祟以及能够提升自身形象。这样说,没毛病吧。同理,我们回到清洗航母底部这个问题上。任何事情,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清理航母底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知道,许多时候不光是航母需要清理底部,实际上大多数船只都是需要对是底部进行清理的。我们知道别说是船只长期和海水接触,即便是河卵石长期浸泡在海水中,都避免不了苔藓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寄托,而船更是如此。距离海边比较近的朋友都知道,常年使用的船只难免会长有苔藓和贝壳蜗牛。同样,航母也不例外。试想下,一个小船经常使用其底部都会有这些东西,那偌大的航母岂不是会更多。如此一来,如果不清理的话,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是不是航母自身重量就会逐渐增加,从而影响航母各方面性能。

同时清理航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航母底部做保养,不论是多年特殊的材料,在海水日常侵蚀下,当然不会有好下场,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航母底部也是个很好的保养。

同时,给大家普及一下,航母不光会定期清理底部,其航母甲板也会定期清洗,这对航母来说,就相当于定期保养。





军武视界


航母是一国重器,二战中美国能够称霸太平洋包括如今在全球海上制霸,航母是基础。在美国全球6个战区里,每个战区都有自己的航母舰队。这也是我国近期海军发展中重点打造航母的原因。航空母舰作为现代战争的海军的主要战力之一,目前世界上真正拥有航母技术的国家确实不多,我国航母之路刚刚起步,航母可以说是海军的“掌上明珠”一点也不过分。一艘航母造价昂贵,比如美军的尼米兹号航母,造价起步就是40-50个亿,后期30年的维护和保养抛开通货膨胀来说,基本要达到200亿,注意!单位是美金。 对航母感兴趣的朋友会经常发现航母会定期回港维护,特别是还有专门的船底清除工序,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航母作为现代海上作战的主力之一,需要其在海上运行时拥有较快的速度,航母的底部和螺旋桨也是经常需要保养和清洗的部分。可能会有很多军迷朋友有疑问,经常泡在水里为什么还会脏?那你可以看看下图,看看有多少吸附物在底部。



同时海底有很多微生物,这些海洋微生物,轻者会让航母的作战性能下降,航母运行时会导致动力得不到充分的施展;如果严重点的话,可能会把船底腐蚀出个洞来,那么后果就很严重,面临的将会是巨额的维修费用,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修复好,过程非常的繁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此每过一段时间,航母都要请专业的清洁人员进行定期的清理,不过价格非常的昂贵,这也让军队非常头疼。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航母因为是海上舰队的基础,经常需要演习以及出访。所到之处必然是焦点也是各个国家情报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为了避免间谍事件,航母底部定期清理也是为了防止被监控,窃取军事情报和技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航母会在前方设计生产出球鼻,避免整个船底在航行中的暴露。装备球鼻艏有几个好处,首先,它可以提高战舰的航速,海水的阻力变小了之后,战舰就能将的能量转移到推力上,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战舰的推力,从而加快航速。其次,这个球鼻艏里面还可以安装声呐的设备,可以对水下潜艇进行侦测。这样一来就能增加隐蔽性。但是也有缺点,就是要定期清理。这也是航母定期清理船底的原因。




军武小咖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使用久了都是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做到一劳永逸,就算是全新的东西库存久了也需要定期打开看看的。所以这个维护保养就不分区别类型了,不管是飞机还是军舰都是一个道理,就像我们开汽车时间长了也需要去汽修店或者四儿子店保养一下,换个机油、空滤什么的。航母作为目前现有的体型最大的水面军舰,虽然是用来打仗的,虽然造价光是航母舰体本身造价就好几十亿美元,但是航母这种高精尖的奢侈品也离不开定期的维护保养。一艘航母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大概需要经过战斗状态、检修状态、非部署状态(在母港内驻留)三个状态,在这三个状态中除了大型的中期维护外基本都是泡在海水中的,而航母进船坞维护保养除了一些必要的零部件的维护保养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船底的维护保养工作,我们知道军舰上的很多武器装备电子设备时间长了需要清理个灰尘、调整个精度,活动部件润滑一下什么的,那船底又有什么好维护保养的呢?

其实不光是军舰,任何长时间泡在水里的物品过一段时间都要清理船底,因为军舰长时间在海水中泡着,海中的一些浮游生物会粘连在船底,长此以往粘的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更大的航行阻力,而航行阻力过大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军舰的最大航速下降,有的资料说,船底粘连的浮游生物造成的动力损失大概占总动力输出的5%--10%,如果以中大型航母需要20万匹马力计算的话,光是在这项动力损失上就有大概1万多匹马力白白浪费掉了。我们知道对于航母这类大型军舰而言,在其起飞舰载机的时候为了能够让舰载机在最短的距离内以规定的最大起飞重量离舰,航母都是需要以最高航母逆风航行的,如果因为船底的浮游生物影响而造成舰载机不能以最大规定起飞重量离舰的话,这对于航母的战斗力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毕竟最大离舰重量严重影响着舰载机的航程和载弹量。这个问题放在有弹射器的航母上影响还不是很大,但也不是完全可以忽略。特别是没有装备弹射器的航母,舰载机只能以自身动力离舰的话,这种动力损失无疑会增加舰载机离舰起飞的失败率,或者是舰载机只能以少油少弹的状态起飞离舰,所以没有弹射器的滑跃起飞型航母更是需要更短的周期对船底的浮游生物进行彻底清理。
还有就是长时间不清理船底的话,这些粘连在船底的浮游生物(基本都是一些贝类海生物)会分泌出一种强酸(这种强酸好像是一种能够让这些贝类牢牢粘连在船底的分泌物),久而久之就会对船底的钢铁产生腐蚀,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就会对航母舰体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不光是航母这类大型军舰,基本上只要是船只都需要定期清理船底,当然也包括那些已经退役封存的或者是改装成为军事主题公园的大型退役军舰也是需要定期对船底进行清理维护的。虽然现在对于这种浮游生物粘连船底的清理方式还是停留在定期手动清理模式中,但是现在给船底清理下来的这些贝类可都是美味啊,船厂除了自己吃以外更多的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