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 新征信系统将上线!这些行为也影响个人征信!

注意!注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试运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该征信报告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征信事关你我他,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官宣] 新征信系统将上线!这些行为也影响个人征信!

新版征信“新”在哪儿?

(1)个人信息更加细化

除旧版个人基本信息之外,新版个人信息将更加完整,新增内容主要包括:

  • 配偶信息,包括配偶的姓名、证件号码、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
  • 个人与配偶的职业信息,比如学历信息、就业情况、电子邮箱信息、通讯地址、户籍地址等。

(2)征信记录时间更长

旧版征信主要体现近2年的征信记录,新版则延长至5年:

  • 不良信息(例如:逾期、呆账等)保留5年。
  • 还款记录延长至5年,将记录详尽的还款信息、逾期信息。

(3)征信记录更加全面

旧版征信主要包括房贷、信用卡信息等,新版征信记录更全面:

  • 逾期或透支额将显示出来。
  • 除借贷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征信将纳入更广泛的信息,如电信业务、自来水业务缴费情况、欠税、民事裁决、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低保救助、执业资格和行政奖励等信息。
  • 对于车位贷款、装修贷款等实质为大额信用卡分期业务,新版征信将体现分期时间和分期金额。

(4)征信记录更新时间更及时

旧版征信更新时间为1个月或更久,新版征信要求各机构在采集时点T+1向征信中心报送数据,也就是说,个人信用信息发生变化的,最快第二天就会在个人征信里体现。

新版征信上线,对企业和个人有什么影响?

(1)个人的信用将更加“值钱”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版征信的个人信息更加细化和全面,使得个人信用状况可以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

在“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大背景下,个人的信用将更加“值钱”。

  • 影响到个人升学就业。
  • 影响到个人购房、购车、落户等。
  • 影响到业务开展。将来,我们在决定与他人合作之前,很可能通过征信系统查询了解他的信用状况;相应地,别人也会了解我们的个人信用记录。试想,如果一个人的信用存在很多污点,人们怎么放心与他合作呢?
  • 甚至,信用不好的人,以后能不能找到对象都是个问题。

(2)对于每个人来说

  • 生活中、工作中,需要处处留心,避免因欠缴水费、电信资费、欠税、强制执行、行政处罚等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 “拆东墙补西墙”、以卡养卡、发生严重违约后销户来“洗白”等投机取巧的做法,将不再可行。
  • 在寻求资源支持、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将不再可行。

(3)对于企业来说

需要特别注意,企业因偷税漏税等行为遭受处罚,不仅影响企业的信用,也将影响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征信。

哪些行为会上征信黑名单?

[官宣] 新征信系统将上线!这些行为也影响个人征信!

第一种:“连三累六”连续三次,累计六次

如果您“连三累六”两年内连续三个月或者累计六次逾期未还款。恭喜你已经被银行纳入了不良征信名单,3-7年内的贷款申请都会受影响,银行可能会提高放贷利率、减小放贷金额甚至是直接拒绝你的贷款申请。

不过,这种现象主要针对个人贷款,信用卡逾期一般不算在内。银行将这类人员列入危险名单,基本上再次申请贷款成功几率很小。

第二种:遭遇呆账

如果您的账款经催讨尚不能收回,长期处于呆滞状态,有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如果你的信用卡长期不使用时,债务与结余都会成为“呆账”。在征信记录中出现1次“呆账”=50次“逾期”,一般银行看到“呆账”两字,就会直接将申请打回,它的可怕性不言而喻。

第三种:机构频繁查询征信报告

频繁被机构查询征信报告会被银行判定未急需用钱,会对是否能按时还款产生怀疑,进而拒绝了信贷申请。因此,申请贷款之前,不要漫无目的的向多家机构同时申请。选准适合于自身的贷款产品很重要。

第四种:欠缴水、电、燃气费

欠缴水电、燃气费也会纳入征信记录,从而影响您贷款,申请信用卡。正是这些细节对您造成的影响,一定要小心。

第五种:“睡眠”卡未处理

某些特定的信用卡无论你开户与否都会产生年费,如果疏忽了这一点,就会出现逾期,产生不良记录。只要您申请了信用卡,这些将都会在您的征信记录中展现出来。

第六种:保险费用欠缴

如果三个月保险逾期未缴费,除了造成保单效力中止,还可能会被保险公司提交记录。此外,社保及公积金缴存记录也是评定个人征信的重要数据。

第七种:因为担保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您为其他人担保贷款,但是被担保人没钱还款跑路了,作为担保人会有连带责任,在征信记录上会成为一个污点。

第八种:月供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

利率上调后,您如果还按照原利率上缴月供,会产生欠息逾期,这部分也会被计入您的征信记录。

第九种:信息被冒用

如果你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做违法之事,那不良记录就会记录在你头上。因此在查询征信记录有问题时,一定要找银行核实情况,避免出现漏洞。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复印件交给他人时写明“再次复印无效” 或者“仅用于xxxx” ,避免被人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