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家長收藏)您的孩子真的“識字”嗎?

中國漢字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厚重文化,我們也常聽人說“字如其人”,橫平豎直都見其風骨。這從小“識文斷字”的教育,可不就是讓我們識得漢字,能在漢字中學會做人做事嗎?

(建議家長收藏)您的孩子真的“識字”嗎?

且不論現在孩子們識字的方式方法,暫且來說說“認”和“識”的不同。我們都知道,古時一個漢字則是一個詞(詞義),“朋友”是“朋”和“友”,同出師門為“朋”,志同道合為“友”。

再論論這“認”和“識”可就是廣度和深度的不同了,“認”是能辨別、區分,“識”是深度認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那這“認字”和“識字”也就大不相同了。“認字”要求能讀會寫,“識字”可就沒那麼淺了,是懂得其義、懂得其來源、發展、運用,甚至探究到其造字人的思想觀念,其時代的文化意義。

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家”字為何要有“豕”?“名”為何有“夕”和“口”?“請、清、情、晴、蜻、睛·····……”為什麼都有一個“青”?

能回答這些問題的可能屈指可數。

您且先回看您的孩子是“認字”還是“識字”?

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學習漢字,先別提能不能把漢字的意義說出個道道兒來,若能讀對寫對已經是萬事安寧。錯別字已經是讓家長們頭疼、家裡雞犬不寧的存在因素之一,家長們老師們天天盯著糾錯,疲憊不堪。孰不知,治標不治本,疲憊的何止是家長和老師?孩子寫百遍依然錯,那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個字。我們只顧讓孩子記住漢字的寫法、讀音,這不是捨本逐末嗎?這不是偏離了學漢字的初衷和意義嗎?如丟棄了一個珍寶,真是心痛不已!

“字生智慧”!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漢字只是“一”,我們是希望讓孩子透過漢字的學習,認識自己、認識關係、認識周遭的世界。

今天陶陶想要分享一兩個學習漢字的案例,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啟發孩子們更多的思考。

(建議家長收藏)您的孩子真的“識字”嗎?
(建議家長收藏)您的孩子真的“識字”嗎?

說說“災”字。我們現在通用“災”,這兩個字“甾、災”也是zai。你可以看出其中不同嗎?我們現在通用的“災”是指火把房屋燒了,而“甾”可看出田間的莊稼倒了的樣子,“災”更是一把火把莊稼燒了。漢字果然奇!你可以透過漢字看到,每個時期的“災難”是不一樣的,因為時代背景不一樣,人的思想觀念不同嘛。

(建議家長收藏)您的孩子真的“識字”嗎?

我們來講講 “仁”字。

“仁”是個會意字,“二”可指二者,即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代表著自己和愛的關係。“仁愛”則指出了人與愛是有著深刻聯繫的。一可以生二,仁就可以成三個人的關係,則是自己和父親、母親的關係。二可以生三,就是自己和父母、和他人的關係,而三生萬物,就是自己和一切事物的關係。“仁”字給予的啟示,就是你與萬物關係的源頭,則是愛。

剛才提到的其中一個問題:“請、清、情、晴、蜻、睛......”為什麼都有一個“青”?在漢字構字法中,這樣的字佔了漢字的90%以上,識得其一,便能牽動一連串的思考。這樣識字,孩子還可能寫錯別字嗎?

如果你願意我們共同探討,關注陶陶,剛才的問題我們下次一起探討。等你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