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字”裁衣 “適性”識字

摘 要:識字教學歷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小學低年級

語文教學的重點。那麼,低年級以“閱讀教材”為載體的語文教學,如何彰顯識字這一教學重點呢?《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從三個方面思考,即:解剖構字特點,析形索義破難點;創造重組詞串,互文勾兌提效率;穿行文本之間,幾度建構聚關鍵,來闡述將識字教學置於閱讀教學背景下“適性”識字的研究策略。

關鍵詞:構字特點 重組詞串 幾度建構

一、解剖構字特點,析形索義破難點

漢字浩如煙海,字形豐富多樣,識字教學中,我們需要教會學生辨別字音的細微差別,分析字形本體的結構特點,比較字義的不同用法。如何真正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呢?筆者覺得需要從兒童識字的心理規律出發,遵循漢字本體的構字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文本創造性的綜合運用等多種方法來識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短文 ,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姿態各異、趣味橫生的奇石、怪石。課文要求有5個生字會讀,9個生字會寫。仔細研讀這些生字,我們發現“聞、神”是前鼻韻母,“名、景、省、形、狀”是後鼻韻母;認讀“聞、名、景、區、著、秀、神、南、部”等字,其中“南、巨、升”是象形字,“名、秀、神、區、省、些、閃、位”都是會意字,“聞、景、著、部、狗、每”都是形聲字,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從漢字的構字特點出發識字,還可以採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識記生字;認讀“景、區”時要放到語境中識記,如“風景區”,還可以延伸到課外的詞語:景色、風景如畫;認讀“聞、名、著”,讓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清有幾種意思,自主學習,理解“聞名”,並勾連到課文的另一個生詞“著名”,再延伸到課外詞語:新聞、百聞不如一見、名字、名不虛傳等;“尤其”兩個字都要求認讀,可將其放到句中認讀,再換“特別”來比較,使學生領會“尤其”的意思;書寫生字時,需要從漢字結構和佈局的角度,聯繫部件結合書寫規律加以指導。

鑑於對本課生字的研讀,基於寫景短文的閱讀教學,我們採用了隨文識字教學的方式,結合兒童的生活積累與經驗,帶領孩子觸摸漢字的“音、形、義”,在立體構建中感受漢字的魅力。課文第一自然段有兩句話,字裡行間卻藏著10個生字,如何巧妙突破識字的重點難點,筆者進行如下的教學設計:

(1)學生練習朗讀第一自然段,教師指導朗讀。

師:“黃山奇石”在哪裡?相機引出:安徽省南部。(相機指名讀,出示地圖,認識地點。)

師:(出示

量“字”裁衣 “適性”識字

)同學們請猜,這是什麼字?怎麼猜出來的?

生1:我覺得是個“南”,整個字的字形比較像。

生2:你看上面就像“南”的“十”,下面有個“框”。

師追問:請大家瞪大眼睛仔細看,你覺得上面像什麼?

生:像小樹枝。

師:你的眼睛真亮,植物生長都朝著南方,向陽生長。枝條在陽光的沐浴下生長茂密,所以“南”上面就像小樹枝一樣,向上慢慢生長。

師:誰來讀讀這個詞?(出示詞卡“南部”,請你讀,相機正音。)

生:南部。

師:小樹枝朝著太陽一點一點生長,你瞧上面寫得小小的。在粗壯的樹上生長,所以下面寬寬的。(教師相機範寫。)……

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你想去嗎?

生:想。

師:你想去嗎?

生:想。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想去看看?哇,這麼多小朋友都想去,為什麼呀?

生1:那裡很美!

生2:聽說那裡石頭很有趣。

師:大家都聽說了,看來名氣很大。(詞卡出示:聞名中外,指名讀。)

生:聞名中外。

師:哪個字的意思是聽說呢?請大家瞪大雙眼仔細看!你有什麼發現呢?

生:是“聞”!你們看“聞”字裡面有個耳朵。

師:真棒!小眼睛真亮!“聞”本義就是用耳朵聽。那我們去哪兒聽呢?再看一看。

生:大門外。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人將身體伸出門外,側著耳朵仔細聽。這就是“聞”。

(繼續出示詞卡:聞名中外。)

師:好多人都聽過它的名聲,它的名氣可真大呀!不僅中國人聽過,還有誰聽過?

生:外國人也聽過。

師:這就是——聞名(wén míng)中外。(師進一步指導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從上述教學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從基於漢字的本體認識與把握上,遵循兒童喜歡遊戲的天性。結合文本內容抓住部件“猜一猜”“看一看”,在部件的組合、疊加中抽象、生髮出漢字的本義。在識字的逐層遞進中,藉助觀察與朗讀找到漢字本體“音、形、義”之間的內在聯繫,識字的過程也是建構認知並運用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實際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抓住部首,由一個帶一串,在反覆實踐中達成對漢字本體的認識,也達成“應”構字的特點,“生”識字的方法,找到與漢字本體特點來匹配教學獨特的“那一個”。

二、創造重組詞串,互文勾兌提效率

詞串是將幾行排列整齊、語義相關,又能押韻的詞語串聯在一起。詞串識字是蘇教版特有的識字課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依據詞語之間的聯繫,將孤立的漢字連串成篇,使其成為合轍押韻的韻語,有一定的節奏,讀起來琅琅上口。那麼,作為以低年級閱讀課文為載體的識字寫字教學,就可以從具體內容出發,創造性地重組課文中所學的生字新詞,構建成有內在聯繫又排列整齊的詞串,讓學生集中識字,同時從聯繫思維的角度出發,加強詞語與詞語、詞語與文本的互文,從不同維度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認識,提高識字寫字的學習效率。

統編版二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識寫共25個生字,識字量很大,教學中筆者採取集中和分散識字相結合的方法、詞串集中識字成為輔助的識字方法,並在互文中聚焦寓言故事本身,幫助學生初步建構與寓言故事相匹配的閱讀方式。

全文隨文識字後。

◎出示第一排詞串:撲去、逮住、鬆開、跟著。

師:誰來讀?請一組開火車。

師:這組詞寫誰?做什麼?

生1:講老虎。一隻老虎向狐狸撲過去,並逮住了它。

師:前面兩個詞你用得很好,後面還有兩個詞呢?誰來接著說。

生2:一隻老虎向狐狸撲過去,逮住狐狸準備吃了。狐狸卻跟老虎說自己是老天爺派來的,老虎聽了之後鬆開了爪子,跟著狐狸向森林走去。

師相機點評:把詞語和課文內容聯繫起來讀,真是個好辦法!

◎出示第二排詞串: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指名讀。

師:這組詞又是寫誰呢?

生:還是寫老虎。

師:你能說說老虎又在幹什麼嗎?

生: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師:老虎跟著狐狸走在森林裡,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再齊讀這排詞語。

◎出示第三排詞串:神氣活現、搖頭擺尾。指名讀。

師:這排詞串還是寫老虎嗎?

生搖頭。

師:那是寫誰,又在幹什麼呢?

生1:寫狐狸。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

師:能說得再清楚嗎?什麼情況下啊?

生2:狐狸帶著老虎走在森林裡,它現在是老天爺派來的使者,走起來神氣。

師:說得太棒了!一起齊讀詞串。

(出示第四排詞串:都很納悶、撒腿就跑。)

師:這排詞串又是寫誰呢?在幹什麼呀?生:森林裡的野豬、小兔看到狐狸大搖大擺,跟往常不一樣,都很納悶,這時才看到狐狸身後的老虎,撒腿就跑。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讀詞語我們要學會抓聯繫,和故事內容聯繫起來。讓我們再讀讀這些詞串。

以創編的詞串為支架,打通生字新詞與閱讀理解之間的路徑,建立詞語學習與文本閱讀之間的橋樑,基於學生生活體驗,互文勾兌,在聯繫思維中靈動地學習生字新詞。

三、穿行文本之間,幾度建構聚關鍵

鑽研文本,四方對話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文本中能起到“提領而頓”的關鍵詞或關鍵句,理解這些關鍵詞句是突破文本的首要所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建構這樣的設計理念:首先,從初讀走向精讀,對於同一組詞語“認識”進行不同層次的設計,經歷由淺入深的學習歷程;第二,從初讀走向精讀,從集中向分散識字的不同識字方式的切換,學習視角從單一走向立體。因此,立足文本考慮識字的教學設計,關照漢字的構字特點,立足文本的內容,從學生經歷“識字歷程”出發,設計拉開層次,聚焦聯繫,二度建構,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功效,讓我們的識字教學變得鮮活而豐滿。

統編版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一課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自然現象,介紹了下雨前動物的不同表現,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研讀文本時,我們發現生字表中有一組特別有意思的生字:“呀、呢、嗎、吧”。這組詞不僅都是語氣詞,聯繫文本,還會發現這些語氣詞所在的句子還承載著小動物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同時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在,於是緊扣這幾個語氣詞就可以進行一個“螺旋上升”的教學設計。

我們初讀感知文本階段,可以將這些字借歸類集中識字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用開放的學習方式聚焦這些字的學習——

師:誰來讀讀這組字!

生:呀、呢、嗎、吧。

……

師:同學們讀了這組字,你有什麼發現呢?

生1:我發現都是口字旁,都和嘴巴有關。

師:你發現了左邊的偏旁。繼續說——

生2: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師:你關注了它們的共同結構。

師:仔細觀察每個字,從字的構成上你還有什麼發現呢?

生1:“呀”是個形聲字,左邊有個“口”,右邊是“牙”,就是讀音。

生2:是呀!“嗎”右邊是“馬”,與這個字的讀音相近,“吧”右邊也是“巴”。

生3:還有“呢”,右邊讀“尼”,讀音也接近。

師:你們觀察真仔細,發現了形聲字的構字特點。還有什麼發現?

生:都念輕聲。

師:請你讀讀——

師:它們都是語氣詞,我們再輕聲念念。

生:呀、呢、嗎、吧。

師:同學們既會觀察又會思考,發現這麼多共同的地方,看偏旁想意思,念讀音看構字,看結構找相同。漢字學習真有意思!

確實,找到關鍵字構成的內在聯繫,聚焦漢字的構字特點,就可以尋找到解字的突破點。走向精讀教學時,在隨文理解的情境當中,我們再次觸摸到這組字的時候,設計了“讀一讀,換一換”的學習活動。

出示“小魚,小魚,今天怎麼有空出來呀?”

師:如果你現在就是小白兔,你會怎麼讀?

生:我會讀出疑問的語氣。

師:為什麼呀?

生1:因為這裡小白兔在向小魚提問題。

生2:句子後面有個問號。

生3:句子最後還有個語氣詞。

師:誰來做個好奇的小白兔,讀出疑問的語氣。

……

師:如果把這句話末尾的“呀”換成“呢”,行嗎?

(相機出示之前指導朗讀的句子:我正忙著捉蟲子呢!)

生1:不能換,讀起來就沒有疑問的語氣了。

生2:不能換,那樣讀起來語氣很奇怪。

師:是呀,語氣詞也能表達意思呢!我們一起再讀讀。

師追問:那你現在能幫小魚解釋解釋了嗎?

閱讀課文教學背景下的識字教學,以識促讀,讀中促識,帶領學生從初讀感知,走向精讀感悟,從集中識字,走向隨文體悟,逐層深入,螺旋上升,在立體建構中,豐盈學生的識字歷程。

(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