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你每天都在絕對成長嗎?

你每天都在絕對成長嗎?

絕對成長“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我們要把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標註你放在外面,而不是內部。比如說,你在一家公司已經超過很多同事,做到了部門經理的職位,並且年薪十幾萬,這個就叫相對成長。但如果你發現你離開這家公司,能夠做到同樣或者更高的職位,拿到同樣或者更高的年薪,這就叫絕對成長。所謂的絕對成長,代表的不是你的職位或者薪水,而是你職位和薪水背後的能力。所以像通用電器的前CEO傑克·韋爾奇表述的:我們不提供終身就業,但我們提供終身就業的能力。所以GE關注的就是員工的絕對成長。


自問:你每天都在絕對成長嗎?


絕對不在公司內部比,我們應該跟自己的過去和外部同樣條件的人相比。

如果員工的視角是內向的,那團隊的文化就存在很大問題。為什麼員工之間互相拆臺,彼此部門之間不願意互助,有問題不願意及時開放?結論很簡單,因為這個團隊不是一個戰略統一的團隊,員工並不知道自己的成長標準和終極意義在哪裡,他們唯一比拼的標杆就是身邊的人。所以跟同事在一起不是齊頭共進,而是你死我活,我要晉級,我要加薪,我就必須把內部的競爭對手幹掉。因此必須讓團隊把視角向外,員工要真正明白他要的目標跟他周圍的競爭對手沒有關係,個人戰略的意義就在於我不跟你比,跟我自己比,跟社會標準下的標杆比,我要的結果不是超越你,而是超越自己。

離開這家公司,你還值錢嗎?

人為什麼很浮躁,

為什麼很難受,

為什麼會做事沒有耐心,

內心不得安寧,

總是計較眼前的得失,

容易受周圍環境的改變和誘惑?

如果個人戰略做出來,但你的內心並不安寧,代表這不是你的戰略。個人成長最重要的標誌就是,當你把戰略做出來以後,內心就會特別安寧,哪怕讓你痛苦三年你都願意。比如我的志願是上MBA,或者上三年研究生,那麼上MBA、上研究生的時候怎麼樣?會沒有錢,還要交學費,而同學已經在外面賺錢了,但我會難受嗎?不會。因為根據我的戰略就知道這幾年我就是要吃苦,我不跟你比,我跟我的戰略比,我跟以後比,所以現在我不如你,但三年之後我就會比你強。那麼,為什麼你選擇了上大學會獲得安寧呢?是因為你獲得了成長。所以大家記著我們定義個人戰略的時候要非常清楚,如果一個戰略定義出來後不能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安寧,不能夠在一個平臺上踏踏實實做幾年的話,每當遇到問題,都可以回到這個戰略上來的話,那這個戰略就是錯誤的,這就不是戰略。


自問:你每天都在絕對成長嗎?


當你擁有個人戰略,你就可以對很多東西都不在意。比如身邊的同時,員工來了又走了,比如同事對公司的工作環境不滿意,如果因為外在的環境,你就懷疑公司的價值的話,說明你原來的東西就很廉價,這樣的人是沒有戰略的人,因為你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事情的對和錯,別人說好你就說好,別人說壞你就說壞。有戰略的人是我有我的標準,我這個標準是來自於我的個人戰略。


自問:你每天都在絕對成長嗎?


自由就是枷鎖,選擇就是放棄。

擁有戰略的人明白首先有舍才有得,有選擇就必須又放棄,所以戰略人生首先是專注的人生,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所有有成就的人和有成就的公司,都在用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去做一件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