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日本在二战期间为何有如此大的军事实力,他的武器从何而来?

努斯拉1


日本的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不是依靠外国的技术,但是因为石油等方面的资源太过依赖美国,后来的美国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继续支持日本,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加入二战之后也就使得当时日本的局势越来越不利,直到最后的无条件投降。首先日本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其综合实力,军事实力都是巨大,相比于我们那个军阀混战之后的由蒋介石暂时统一的中国,简直不是一个档次的。



那么日本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不是进口了外国的先进武器呢?这个肯定不可能的,因为如果连进攻所必须的武器都需要向其他国家祈求,那么发动战争的国家是有多么被动,要知道日本这个国家的野心一直都是很大的,整个东南亚都是他的目标,所以对于这个土地狭小的国家来说,领土的需求是有多么的渴望。



所以日本军事的强大一定是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不需要向外国进口先进的技术,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可以在革新之后就开始了伟大的入侵计划,因为他们的兵工厂已经堆满了生产好的装备,那么日本需要进口什么呢?他们需要石油等等自然资源,这也就是土地狭小所带来的不好的地方,而日本需要的大部分的资源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加入二战,而当时的美国见大家都打累了,于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在和日本多次谈条件要求日本停战,你说日本打的正酣,怎么会听美国的,其实也是没有为自己加入二战找到了接口罢了,后来日本不同意停战,没办法,美国只能选择停止向日本输送石油等东西,还冻结了资金,导致日本去别的地方买都没不到,而当时日本的资源仅仅只够半年用的。



后来把日本逼急了就让山本五十六策划了珍珠港事件,后来正中美国人的下怀,美国人成功加入二战,后来就把日本打的屁滚尿流,而日本也比较懂事,直接无条件投降了。所以这就是依赖的坏处,一旦和你合作的人不舒服了,你立刻就成为了废人,如果当时的日本连武器都要进口,还是不要发动二战了吧,这样的实力发动二战是不是有点太丢人了。


史中醉


纵横还真就没看到哪个国家在二战中用进口的武器就敢挑战全世界的,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靠进口是不好使的。

以国土大小来论军事实力,实际上是一种浅薄的认知,日本国土虽小,却是一个大国,不管是二战时期还是当下,绝对不能小窥,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今天,纵横就来分析分析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武器及军工发展。

进口的武器再牛,终究不是自己的

日本在二战中的武器大多都是自主生产,自成体系,在二战中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能说强,起码都是自己制造和生产的。

二战中后期,德国和日本建立轴心国联盟关系,为了支援日本,德国还用潜艇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偷偷给日本送了一些武器的样品和图纸,然而,日本并没有采用,而是继续用他那千年的三八大盖纵横天下。

与日本的这种对武器自主研发还是依赖进口思想最有区别的应该就是近代中国了。

近代中国曾经两次希望依靠进口的武器打败日本,一次是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希望用购买的外国军舰击败日本,第二次是全面抗战爆发前,老蒋希望打造60个德械师来对抗日本。

进口武器花费不少,水平也不算太落后,两次却都是以失败告终,尤其是老蒋打造的德械师,单从轻武器的数据来看就可以压着日军打,中正式步枪和毛瑟步枪,完爆日本的三八大盖;捷克式轻机枪,完爆日本的歪把子;马克沁重机枪也要比日本的重机枪要好一些;就连手枪都是德国进口原装的,绝对要比日本的强。

尽管如此,蒋介石辛辛苦苦打造的德械师在淞沪开战仅仅五天就损失过半,南京保卫战后就再无德械师,可见双方整体实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啊。

从这一点来说,进口的武器就是再好,没有为己所用一样是白扯淡。

以军舰和飞机来看日本在二战初期的军事实力

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轻机枪虽然在整体性能上不如欧洲造的,但是最起码都是日本自主生产的,不够就使劲造,坏了可以修,在数量方面,三八大盖可以满足几百万日军的需求,而轻机枪更是做到每个最小作战单位都拥有一挺。

三八大盖和歪把子尽管性能不够优良,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三八大盖更是为中国战场而研发的。

事实上,陆军的武器一直是日军的短板,我们不能光看到日军的三八大盖就认为日本的实力不咋地。能够代表日本二战军工水平的,不是机枪、坦克,而是飞机和军舰!只有空军和海军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

日本一直将海军作为其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海军都大放光彩,在军舰和航母的研发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就是日本建造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建造的11艘舰队航母更是差点称霸太平洋。

在中途岛海战之前,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一直压制美军,后来在中途岛海战中因为指挥出现问题导致惨败,并不是日本海军实力比美军虚。

日本海军如果遇到的不是美国,纵横相信日本的海军将会有更多的表现。

而日本的飞机制造水平也不虚任何国家,日本在二战时期研发的零式战机,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太平洋战争早期,更是横扫美军,完全压制美军的战斗机,直到美国缴获一架零式战机后才研究出其弱点。

制约日本军工发展的,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

从日本的军舰以及飞机来看,日本到二战时期的军工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日军的装备和欧美国家相比,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呢?

同时期的美军和苏军,冲锋枪和自动步枪大量列装,而日本连一把步枪还是小口径的拴动式,并不是日本研发不出冲锋枪,而是因为步枪更加节省子弹。

限制日本军工发展的,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在日本产业革命下进行的殖产兴业,使得二本从明治维新后奋起直追,是帝国主义中起步最晚,进步最快的国家,用三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产业革命。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完全能够支撑日本进行对外侵略,尤其是面对周围这些在当时世界上连二流国家都算不上的亚洲国家来说。

所以,制约日本军工发展的一直都是钢铁、石油等资源,以日本的研发能力,一旦有充足的资源支撑其战争机器,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中国为全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是说我们打败了日本,而是我们以血肉之躯在中国战场牵制住了日本,始终没能让日本走出战争泥潭,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与此相比,当时的世界强国法国,投降德国后,更加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气焰,给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增加了压力。


史论纵横


虽然日本在二战期间把中国血虐,占了中国半壁江山,并且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打的英美联军节节败退,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但是有一说一,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事工业能力,还是要用客观事实来看待的。

第一、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有完整工业体系的近代化工业国家。但是日本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属于二流国家的水平。

第二、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工业水平受制于日本国内整体落后的工业体系,军工的整体水平跟欧美比较,水平也不是特别高的。

第三、海军的情况稍好,但是陆军装备和航空兵却要严重依赖于国际技术转移。自主的研发能力不强,发展也有严重不平衡。

第四、日本早期的军备发展虽有亮点,但随着欧州对日本军工技术转移的中断,日本的武器在二战后期迅速全面落后于欧美。

下面就此四点,具体说说二战日军的几个军事工业的门类。



军事航空业

先说一个很有名的战斗机——零式战斗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军工水平在二战期间的典型代表。关于零式战斗机的水平,这里就不细说了,如果一言以概之,就是前期性能非常的优秀,后期迅速被美军反超,属于在当时被神化的战斗机之一。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造出零式战机的呢?答案就是欧洲对日本的技术转移。

前些年日本导演宫崎骏拍过一个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叫《起风了》。这个电影里面就有日本团队到欧洲买航空技术的情节。在当时,日本的舰载机,整个就是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技术转移基础上搞出来的。



二战之前,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是公开的秘密。德国当时不仅跟中国搞贸易,转卖武器给中国。对日本也是一样,多次转移技术给日本。所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美国人第一次看到零式战斗机时,第一反应就是这货肯定德国人搞的。

当然了,日本人也不是直接抄。日本的天才设计师也会根据亚洲的实际情况对德国的成型技术进行改进。零式战斗机就是在这种技术改进之下,飞机细节被设计师进行高度压榨,于是便变成了当时的传奇战斗机。

后来零式的性能被美军超越过,德日之间又进行了深度的技术转移(当时两国在陆地上不连接,具体沟通是靠潜艇实现的)。这其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KI—61飞燕式。

飞燕式战斗机对日本航空工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型。日本人正是通过飞燕式的研发后,才第一次在航空工业上实现了一次跨越式发展,初步的搞明白的工业化生产战斗机的方法。不至于像搞零式时,那种只能靠照抄,然后自己再改改的水平了。


顺带再一说,当时日本海航飞机的发动机也是从欧美购买的。比如说零式战机原配的瑞星发动机,实际上就是买的美国的黄蜂发动机,与后来在太平洋上与零式厮杀的野猫战斗机,用的是同款发动机。

其实,还不仅仅是零式的发动机。当时日本所有的星型气冷机,都和美国技术有关。后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封锁技术,不再向日本转移发动机技术。于是日本就只能去德国寻找新的发动机技术。

德国和日本都是轴心国盟友,对日本也不藏着掖着,向日本先后转移了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技术。结果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中途丢了,日本设计师到了独立搞出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难点,但是最终居没有把这两项新技术用在新型的战斗机上。于是到最后,日本人就索性不玩了。干脆直接自暴自弃的搞起了“八嘎弹”。(神风敢死队)

装甲工业

相比于还能跟欧美掰腕子的航空工业,日本的坦克工业就与欧美不在一个层次了。

日本内阁在军费的倾斜上,其实并没有亏待陆军。毕竟,日本陆军一向以苏联红军为假想敌的,陆军军费从来不比海军少。但是问题就在于:相比于航空工业,当时世界上的坦克及军用装甲车辆的国际技术转移,要保守很多,也要少很多。

换句话说,在德国和苏联大规模研究装甲兵技术之前,世界上的装甲部队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水平。(一样的烂)

比如说二战之前,当时世界上卖得最多的坦克是只有六吨重的英国维克斯坦克。



这个型号的坦克,国民政府买过,在抗战期间还有过重用。日本也买过,日本人最早的坦克装甲车,也是在这个只有六吨重的维克斯坦克的基础上开始研发制造的。

但是从维克斯坦克之后,国际上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坦克制造技术的转移了。所以和航空工业不同,全世界的坦克工业自从维克斯坦克以后,基本上各自凭本事吃饭。

像我们中国没有研发能力,那就只能现买现用了,打坏了也没辙。日本的研发能力比中国强很多,有改进能力,先从微型开始,再一步步的到中型坦克、重型坦克,最后形成自己完整的装甲工业制造体系。

但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了,由于日本的工业水平不高。因此在二战爆发后,原本大家都是在维克斯坦克这一条起跑线上开跑的。但德国和苏联凭借高人一等的工业水平,很快就一骑绝尘,甩开了所有的国家。然后美国人依靠其强大的汽车工业,也取得了后发先至,弯道超车的效果。而日本人,也包括意大利人,就逐渐被真正的列强甩开,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弃了。

虽然说日本在二战后期也研发出了一些重型坦克,但是这些坦克都没有量产,只是停留在试产和研发阶段。没有一辆重型坦克用在了实战当中。

海军军事工业

相对于装甲军事工业的烂,日本的舰艇工业就很有成就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的造船工业本来就很强。早在一战前,日本的技术人员就去英国学习造船业。因此,日本人的造船业,那可是英国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一战之后,日本的造船工业总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即使是二战期间被打美国的稀巴烂,但是日本在战后的造船总量仍然是亚洲第一,后来还一度跃居为世界第一。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韩国和我们新中国先后超过。

需要说明的是,海军很烧钱,一般的国家根本玩不起。但是日本人敢玩海军,却是因为日本的海军战舰的造价非常低,几乎所有级别的战舰成本都要低于欧美的同级别战舰的成本。

比如说,日本长门级战列舰的造价是4300万日元,按当时日元对美元汇率2:1来算,约合2100万美元。而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造价却高达2700万美元。一艘就差了600万美元的成本。

还比如,日本大和号战列舰的造价折算成美元大约是7000万美元。而美国同级别的耶和华级战列舰却高达1.2亿美元。这差距几乎就是一倍的了。

所以说,日本虽然比较穷,但是咬咬牙,也能造得起大舰队。毕竟造船这个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天生就适合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后发国家。我们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搞好航空业,也没有搞好汽车和装甲业,但是造船业搞得还不错。说到底还就是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陆军轻武器工业

日军在二战当中最有名的武器是他的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这支著名步枪除了火力不够猛,经常被美军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火力压制外,其实也没什么短板。但是手动步枪落后于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这是不用怀疑的结论。

那么,日本当时为什么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

首先可以抛出一个结论:日本当时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日本虽然只是末流工业化国家,但人家子弹好歹也是有几十亿发产量的,不至于说几支冲锋枪都养不起。

顺带一说,冲锋枪用的手枪弹,其实是造价很便宜的子弹,只有全威力步枪弹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常来说,越是缺资源的国家,就越是会大量制造冲锋枪。因为冲锋枪是最省钱同时也是火比较优秀的武器。

那么既然不是因为怕浪费子弹,那么日军就是不搞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呢?这其中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搞半自动步枪,是因为日本的武器设计师玩不转,实验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只能用缴获的美式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仿制,才山寨出了日本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但是产量也非常的低,一直到战败前都没有山寨出多少成型枪。

而日本人不搞冲锋枪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工业技术不行,造出来的冲锋枪成本太高昂,实在是配发不起。

具体来说,当时日军的一支百式冲锋枪的造价,可以制造:4支三八大盖,5支M3,10支司登或者1挺MG42!



一把冲锋枪的成本居然和德国一把重机枪的成本相当,这才是当时日本不要冲锋枪的真相所在:日本人落后的枪械生产工艺让他们无法在二战中期制造出低廉的冲锋枪。

到了二战后期,在德国人的指导下,日本的轻武器制造成本才得以控制,才开始制造只有大约20美元的冲锋枪。

但是为时已晚,当时日军已经被美军打的奄奄一息。据说一艘满载武器的运输船,船上运输了改造之后的冲锋枪,结果运输船在半路上被美军击沉,于是前线的日军也就再也没有见过新式的冲锋枪了。

二战结束之后,美军开始清点日军物资,从仓库中发现了一万多支冲锋枪,原本是打算用于本土决战的。只是没用上。



总结:日本其实并不算小,如果加上日本在二战前的殖民地(朝鲜、台湾、东四省)在内的话,日本的实力是比很多欧洲国家都要强很多的。同时日本也是当时亚洲国家中唯一有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因此日本在自我研发,并融合德国对他技术转移后,拥有了吊打中国和毫无准备的英美实力。

这也就是所谓的初中生吊打小学生,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当欧美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他们凭借雄厚的工业实力,迅速与日本拉开差距。而日本由于失去了德国对他的技术援助,单靠自己的技术储备又无法赶上列强的步伐。于是到了二战后期,日本的武器装备全面被欧美碾压,直至被吊打。


Mer86


如果单从日本的国土面积来讲,确实是小。但战争拼的是经济、军事、科技、制造等综合国力,日本在二战时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虽算不上世界一流水平,但绝对是名列前茅,而日本的造船业却是绝对的一流。日本二战除了从德国获得过一些潜艇的技术外,其它所有的战争武器都是自己生产、设计、制造的。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弱不能与大小直接划等号,日本除了资源匮乏外,其它方面都不“小”。

我们先看一下日本军事实力崛起之路

日本的近代崛起,要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这次改革使日本成功的脱亚入欧,成为亚洲的首个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完成了日本的原始积累,扫除了日本奔向强国道路的所有障碍,使日本很快从欧洲获得了现代工业发展理念。

这一时期的日本,通过改革地税等手段获取的大量财政收入,基本都用在供养军队和补贴军事工业。日本把一些厂矿企业转让给大财阀,如三井、三麦等,使日本的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再加上明治天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最终使日本迅速成为不可小觑的亚洲强国。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自信心大大增强,随后便开始了对远东地区的侵略扩张,这时的日本已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赔款的近50%用于扩充日本的海陆军备,尤其是日本海军获得了巨额投资,为造船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部分赔款是用作金融改革的准备金。日本战前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快速启动金融改革。在获得赔款后,明治政府将一部分作为银元兑换的准备金。通过确立的金本位的货币制度,使日本迅速纳入世界经济体系。最后一部分就是成立造船基金和教育基金,使得日本的学校基本全覆盖。

日俄战争后,日本完全控制朝鲜以及我国东北地区,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流向日本。日本在东北成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管理着铁路之外的矿山、港口、行政区域、文化和科研机构及情报组织,这些都为日本发动战争积累了资源和军事实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

日本二战时期的明星武器,如零式战机、航母及战舰等,这些武器都是源自我们耳熟能详的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日立、日产、松下等军工企业。好多人会恍然发现,这些企业不都是造汽车的民企吗?日本企业是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战术瞬间转换成军工企业,和平年代主要以民用为主。但它们的军工设计研发能力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迫于战后各种的约束,日本隐忍不发,但我们绝对不能轻视。

二战时期日本的整体军工水平算是世界前列,造船业是绝对的世界一流。当时世界上搞航母的先驱就是美、日、英三国,在莱特湾海战之前,日本海军规模一直名列前茅。三菱重工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包括飞机、坦克、军舰在内的大量武器。像零战就生产了一万多架,坦克和装甲车有4000多辆,航母有大鹰号、隼鹰号、天城号、龙骧号等。

川崎重工二战期间生产了1万多架飞机,生产的航母有加贺号、瑞鹤号、飞鹰号、大凤号、瑞穂号等。富士重工二战期间生产了2万多架飞机,4.4万台发动机,飞机占日本军机总量的32%。日立制作所生产1.2万台飞机发动机及2000多辆中型坦克。二战期间日本的大部分军车都是日产生产的。松下电器对日本侵略战争也是有突出贡献的,它生产了日本大量的机关枪子弹的简单金属部分,还有整套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及所有军用通信设备的整机和部件。

日本的航空工业水平应该是强于第二梯队,但与欧美还是有些差距;武器装备方面与苏联基本相当,日本主要受制于资源匮乏;在造船方面,日本可以说是和美国旗鼓相当,日本电子设备稍差一些。但所有的军事工业都很完备,所有武器自给自足。

所有,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不能以人口和土地面积来衡量,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拼的是科技与经济。日本虽小,但实力不可小觑,不能小看日本。


野史也是史


二战时期,日本的军事实力的强大是相对而言的。和中国相比,日本有完善的海空军,有完整的兵役制度,国内几百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随时都能登上战场。


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依靠比中国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可以做到以少胜多,打赢了大多数与中国军队的会战。但是如果日本和美苏军队干起来,日本的军队就不够看了。

德国的武官目睹日军在诺门坎与苏军的战斗后,认为日军的战斗水平不过是一战末期欧洲军队的水平,而二战的时候,一战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中国军队羡慕日本军队的武器,比如三八步枪、迫击炮、掷弹筒和山炮,放到中国军队手里都是宝贝。但在美苏军队的眼里,日本军队的武器都是垃圾。

美国陆军觉得除了日本的单兵武器掷弹筒不错外,其他的武器不值一提。那么,日本的武器从哪而来呢?我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没收了幕府的军火作坊,创建新的西式兵工厂,建立了日本近代的武器生产体系。


后来,日本政府发现只靠国有企业,不能实现日本政府富国强兵的目的,又扶持了一批民间重工业财阀。比如:三井、三菱、松下等,为日本军队生产研发武器装备。

到二战时期,日本的军火企业不仅能够制造枪支、火炮、弹药等基本军火武器,还能够生产坦克、飞机、航母等先进装备,制造出零式战斗机、武藏号战列舰等领先世界的经典武器。

不过,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与欧美军火企业的差距比较大。

第二,日本人山寨技术高明。

近代中国、日本都在向欧洲学习时,常常模范欧洲的武器,减少研发的成本,尽快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缩小了和欧美国家的水平。可是,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欧美的先进武器,日本本土生产不出来。


日本人为了走捷径,就走了山寨模范的路子,从欧美引进先进武器的样品。仔细研究武器的内部结构后,日本国内的军火企业就会加紧模仿制造,推出该武器的日本山寨版。

装备日本军队,弥补日本军队与欧美军队的武器差距。比如日本的轰炸机技术落后,日本人派出专家采购团,宣称要大量购进先进轰炸机,走访欧洲生产轰炸机的企业。

结果日本最后只从欧洲购进了一架轰炸机。运回国内后,组织本国的力量研究该轰炸机的内部构造,迅速造出了该型号轰炸机的日本山寨模仿版。

第三,来自德国的支持。

二战时期,日本同意大利和德国是盟国。德国生产的武器先进耐用,科学技术全面领先日本。日本在武器制造上从德国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


德国需要日本在太平洋上牵制美国,提高日本军队的装备水平,这符合德国人的国家利益。

当时,日本和德国无法进行通过陆地进行联系,海面上也都是盟国的舰队。通过潜艇远程交流,德国把包括先进潜艇制造在内的先进技术交给了日本。


史之策


第2次世界大战,日本弹丸小国,却对多个国家发动了入侵战争,并且在多个战场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很多人也在思考,除了最初的入侵可能那是国家准备仓促,猝不及防,但是经过了最初的那个阶段,日本还能在各个国家横冲直撞,屡战屡胜,这个肯定是和日本的军事实力分不开的,究其原因,我们就要从明治维新谈起。


明治维新之后,一个新的国家政权,经受住了国内各种动乱的考验,特别是参加明治维新的这些领头人,他们很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者在外国有学习的经历,所以他们更渴望把国家变得更加现代化,所以这就要求他们要向西方学习,加强和西方国家的交流,本国要实行西方化,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国家。

其实早在1860年日本幕府就派出了好几个代表团,这些代表团有些是由军官组成,他们到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在一番考察参观和学习交流之后。,建立起了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兵工厂。造船厂。还有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加快了明治维新的步伐。政府开始聘用一些外国的顾问和专家学者,帮助建立大学,医院,并且起草宪法也是有着外国人的参与。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军队,也受到了欧美国家的影响,日本陆军信用法国的教官帮助训练,海军则是请的英国的人,他们还向欧美国家开放文彬神父等口岸,和西方国家发展贸易,西方国家经济文化等等都向日本渗透,而1889年,日本新宪法的公布,已经让西方人不得不承认,日本已经变成一个文明的国度,尤其是到了上个世纪初,日本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1894年日本开始和中国作战,11年之后他连俄国人都打败了,那些年的侵华战争,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感到震惊,西方国家感叹它的发展之快,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所以俄国,德国和法国都是阻止他进一步扩张。后来在1904年日本在理顺,打败了俄国,这也是亚洲国家第1次打败欧洲强国。在那一时期,日本先后台湾,辽东半岛,还有朝鲜,已经变成一个很强大的帝国。


在1940年9月。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军事同盟。过了不久1941年又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协议。所以他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心大胆的去侵略其他国家。其实要说起日本的武器,在二战时基本上也不能说好先进,比如说他没有半自动步枪,也没有自动步枪,他的很多武器比美国,英国,苏联人都落后多了,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功,主要还在于他去年的这些国家很多都很弱,虽然他的武器比发达国家落后,但是比亚洲这些小国家的武器装备又可以说先进多了。


唐僧他不懂爱


二战期间日本的工业体系就已经很完善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日本资源匮乏,需要大量进口武器原材料才能满足战场上日本军队对武器的需求。

那么日本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从而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的呢?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也是一个和清朝一样积弱的国家,后来明治天皇效仿西方进行改革并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战舰,为了购买更多的军舰,明治天皇以身作则宁愿每天少吃一顿饭,节省开支攒钱买武器!对比同时期慈禧为了修建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就可以理解为何甲午战争日本大胜而清政府惨败了。

甲午战争,日本集全国之力孤注一掷打赢了战争,从清政府那里获得2亿两白银的赔款,而这笔钱也帮助日本迅速走上跨越式发展道路。

后来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俄国取得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权。

再后来日本通过《辛丑条约》向清政府索赔达七千多万的巨额赔款,这笔钱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还,可笑的是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还是一直在还,一直还到“淞沪会战”前。而这笔巨款也是日本工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后来东北张作霖崛起了,日本曾想拉拢张作霖,并多次提出在东北开设铁路和矿场,还有移民等要求,但张作霖都拒绝了,于是日本人就炸死了他,再没多久就发动了“九一八”,全面占领东北地区。

东北在当时是我国有名的煤炭,铁矿产地,日本占领东三省后便成立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炭,铁矿。满炭的理事长就是策划炸死张作霖的原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内大作。之后此人还曾经营山西产业会社,在山西为日本搜刮矿产资源,经济资源等。

而这种日本人成立的会社在当时的日占区还有很多,只要是日本需要的都会被他们源源不断的送到日本本土进行武器制造。


所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日本靠打败中国获取巨额赔款而发展自身工业,等日本国内的工业体系趋向于完善后,便开始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来制造武器,从而进一步侵略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获取更多的资源……

但是仅仅靠掠夺他国资源还是不够的,所以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武器装备还是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像步枪,坦克,航空母舰等等,甚至日本战争前期都没有大规模装备冲锋枪,这都是日本资源匮乏所导致的。

记得《亮剑》里张大彪曾对李云龙说:“以前觉得日本的三八大盖真好,后来咱们有了美国武器才觉得日本人的东西真差”!(原话不记得了,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张大彪的话是很中肯的,二战期间日本人制造的武器相比于中国那是很先进的但是相比于美英德等国还是差点,他们在很多武器研究方面因为资源匮乏能省则省,比如零式战斗机,去掉了很多装甲保护,甚至机身都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非常容易燃烧,还有航空母舰,日本的航空母的主甲板竟然是木制的,日本的坦克亦是如此,在东北战场上还曾出现过苏联坦克直接碾碎日本坦克的情况!



所以日本的军事技术很发达,他们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制造出最适合他们使用的,能将其性能发挥到最大的武器。但还是那句话,日本本土资源匮乏,如果不掠夺他国资源是很难维持一场长期战争的。


咸鱼闲聊


首先说一下,日本的小是跟苏联/俄罗斯、中国、美国这类大国比,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并不小。在二战时期,日本的本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比欧洲很多国家都大,当时欧洲也就法国(55万平方公里)、德国(47万平方公里)比日本大,而像英国(24万平方公里)、意大利(30万平方公里)都比日本小。

在人口方面,日本在二战期间大约是7200万人,德国是6600万(加上侵占领土的日耳曼人大约是8000万),英国是4700万人左右,法国是4100万人,意大利大约也是4100万人。

所以,小日本是一些大国从心态上(也包括对日本人平均身高比较低)对日本的称法,不是从领土、人口、国力等方面来衡量的大小。

日本在二战时期的军事实力也是相对于亚洲一大票国家很强,相对于苏、美、英、德、法就不够看了。日本当时的武器技术水平总体上都比这些国家落后,例如坦克、轻武器落后10-20年,航空工业也落后近10年,特别是各种军用平台所需的发动机则是全面落后。不过,这对于日本来说已经很可以了,毕竟它是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底子薄、基础差,还没资源,能追到这个程度相当不错了。

日本在近代的崛起始于明治维新,而原始积累则源于日本人下南洋,是靠着“男人的血泪、女人的皮肉”一点点攒起来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侨汇。要不然,就是明治天皇一天不吃饭,又能省出几个钱。靠着这点攒起来的本钱,日本买了欧洲的舰船、火炮,以及欧美的工业设备,开始打造近代化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在甲午战争中,日本靠着英日同盟和积攒起来的舰队,给北洋水师以重创,后又依靠陆军侵入中国本土,以海陆合击的方式彻底摧毁了北洋水师。我们总是讨论黄海大东沟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如何如何会打,但是如果没有日本陆军攻占一个个坚固的炮台,缴获大量制作精良的克虏伯大炮,就凭联合联队那点能力,要想击败中国难于上天。甲午之败,是中国内部积弊的集中暴露。此后,不仅是日本大肆侵华,就连英国之外的其他欧美国家都对中国彻底放弃了,转而全面扶持日本。

借着甲午战争的获胜和《马关条约》的签署,日本从中国捞到了巨额资金,这使得日本一夜暴富,迅速开始扩张军事工业。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胜利,则进一步加快了日本的军事工业发展。到二战前夕,日本基本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军事工业,能够自己研制和生产所需的大部分武器装备。

但是,日本军事工业的技术以及很多设备都是从欧美获得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靠着技术转移和货架商品。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期间,日本海军很强,拥有比较先进的各类战舰。一是因为日本造船业是在英日同盟期间,英国人手把手调教出来的,日本的舰艇设计、造船工艺和设备、主炮、蒸汽主机、射击指挥仪等等,都带着浓浓的英国味儿,例如英国根据日德兰海战经验教训而在1920-1921年提出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就对日本主力舰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当时的舰艇技术转移也比较丰富,例如德国MAN公司就向日本转让了舰用柴油机技术,这使得日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强的造船业。二是造船业实质上和轻纺产品一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适合技术底蕴不够而又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后发国家。所以,不仅是日本,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韩国以及改开之后的中国,都是将造船作为提升工业实力和出口换汇的重要产业,或者说是突破口。

尽管如此,日本二战时期的造船业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例如在工艺上,欧美已经普遍采用的焊接工艺,日本一直掌握不熟练,即使是到建造大和级战列舰,仍然大量采用铆接工艺,所以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舰艇在结构重量上较大,结构强度却比欧美差。再像耐波性、复原性、适航性,日本军舰除了少数舰之外,普遍不如欧美军舰。在1932年到1935年短短3年间,日本海军就相继发生了“早蕨”号驱逐舰被大浪掀翻、“友鹤事件”、“深雪”号驱逐舰在演习中被“电”号驱逐舰撞沉以及更有名的“第四舰队事件” ,充分暴露了日本造船的弱势,为此舰政本部没少挨批。而在日本与英美决裂之后,没有了技术来源,因此日本在二战期间的雷达、声呐等技术与欧美的差距是天与地的程度。

二战期间,日本战舰主要是靠重火力逞强,但是总体技术、工艺水平是比较低的,而且由于技术转移的很多缺失,使日本海军战舰存在很多短板,“反潜靠人品、夜战靠‘猫眼’、防空是渣渣、舰体强度普遍差”。而像美国人发明的分段建造、流水线生产等先进造船方法,日本压根就没有。

在战争期间的造舰数量方面,日本与美国差距更是大得惊人。从1941到1945年,日本总共建造、改装舰队航母、轻型航母17艘,新建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和潜艇147艘。而在同样时间内,美国总共建造和改装舰队航母、轻型航母、护航航母147艘,新建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是不是人比人,气死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日本在战前积攒的舰队实力,根本就不敢动与美国开战之心。

日本二战时期的航空工业完全是在欧美国家的技术转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宫崎骏的漫画《起风了》里,就有日本派出团队到欧洲购买先进航空技术的情节。

在一战和二战之间,世界航空技术的交流与转移是很活跃的,尤其是德国、美国对日本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德日之间的航空技术转移在上世纪30年代是公开的秘密,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舰载轰炸机全都是根据德国亨舍尔公司提供的技术研制的。

在二战爆发后,德国和日本之间还利用潜艇转移航空装备成品和技术,最典型的就是德国转让的He-100战斗机,日本在其基础上研制了Ki-61“飞燕”战斗机。由于初期自产不了发动机,“飞燕”直接装的是德国用潜艇转运的液冷发动机。后来川崎重工仿制成功了Ho-40液冷发动机,才解决动力来源问题。通过仿制He-100,日本才搞清楚了什么是战斗机的工业化生产概念、懂得了自封油箱和装甲防护是怎么回事。之后,日本又以Ki-61为基础,研发了Ki-84“疾风”和Ki-100五式战斗机,生产工时大幅减少,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工艺基本达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的世界先进水平。

而美国则提供给了日本关键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在二战期间,日本所有的星型空冷发动机全都脱胎于美国技术,三菱重工为零战最早所配的“瑞星”、日本二战期间在战机上使用最普遍的三菱“金星”以及后来的“火星”发动机,中岛为零战、九七舰攻所配的“荣”系列发动机,其实都有一个妈——美国的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只不过三菱重工的“瑞星”、“金星”、“火星”发动机技术是普·惠的R-1690“大黄蜂”发动机,中岛飞机公司的“荣”、“誉”发动机是普·惠的R-1830“双黄蜂”发动机。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装备是各大国里面最差的,无论是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军车,还是轻武器,都是烂的一比,欧美军队根本看不上眼。这倒不是传说中的日本将资源投入到海军上,实际上日本陆军得到的军费不比海军少。主要原因在于陆军的很多主战装备,像坦克、装甲车辆、军车等在国际上很少进行技术转移。日本以及很多国家的坦克都是以一二战期间英国出售的维克斯6吨级坦克为基础发展的,在这之后就没有了技术转移,日本只能自己琢磨。但由于整体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烂、悟性不足,日本始终搞不出来能让人看上眼的坦克,铆接钢板的94、95式轻坦在苏联、德国、欧美军队眼里就跟纸糊的一样。

日本在二战期间钢铁工业规模可观,主要是1934年由八幡制铁所、轮西制铁、釜石矿山、富士制铁、东洋制铁 、三菱制铁、九州制铁合并而成的日本制铁公司,垄断了日本的钢铁工业,为日本生产武器装备提供所需钢材。但日本的冶金技术相比于欧美就落后了,不少特种钢都无法自产,唯一来源是从美国购买的成品钢或废钢铁。而在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彻底断了来源,钢铁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到二战末期,随着原料来源的日益断绝,日本钢铁无论质量还是产量都大幅下滑,只能去生产大量劣质的“神风”自杀武器。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军工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集团+小作坊,也就是大型军工企业负责设计、总装以及关键部件,其他大量零部件以及海量的军需物资等都分包给成千上万的小企业、小作坊,而且这种工业特点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二战后期,“鬼畜”李梅指挥美国陆航战略轰炸机部队对日本重要城市进行火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烧毁日本民间为军工配套的小作坊。因为常规炸弹对于无数散落在民居地活着干脆就是一个个民居的军工小作坊轰炸效果不好,而火攻效果出奇的好。(S)


联合防务


二战时期,日军的武器基本上都是日本国产的。1937年到1945年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预算,合计914.5亿日元,其中装备物资费占82.6%,飞机和地面武器费各占25%。

二战时期,日本飞机制造厂共13家,机体制造工厂有45万人,发动机制造厂有25万人,合计70万人。所以,日本才能在二战生产轰炸机14513架,战斗机35528架,攻击机5285架,运输机2045架,教练机4665架,其他辅助机型4774架。

日本战史记载,在1941年,日本陆军有51个师团,当年的地面武器生产是,1.6万挺机枪,5250门轻型火炮和650门重型火炮,基本可以满足日本陆军低程度使用。但是,与美国相比,日军火炮不但数量有限,而且轻型火炮超过80%,重型火炮不到20%;美军轻型火炮占40%,重型火炮占60%。

在二战1941-1945年,日本民用船舶,新建397万吨,另外建造军舰383艘,吨位为85.8万吨级。在二战时期,日本有数百万工人在维持工业发展,为日军提供各种武器装备。

在日本战败以后,美军光是在日本本土,就缴获了80万吨各种武器弹药,包括14500门火炮和40000具掷弹筒,还有167万支步枪,以及大量机枪,弹药等等,都扔进了大海。

1946年4月18日,驻日美军公布武器销毁情况,其中,销毁日军飞机约8000架,航空发动机为13000台。另外,美军对日本理化研究所安装在东京帝国大学的两座、大阪帝国大学两座、京都帝国大学1座研究原子能的回旋加速器,于1945年11月23日,以电弧予以切割破坏。以彻底摧毁日本研发核武器的能力。


深度军事


一个国家实力强弱不仅要从其国土,人口上判断,还有政治,经济,战争资源等。日本军事力量强大,原因是:

第一,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全国上下一心,发展军工产业,甲午中日战争获得的赔款,大部分被用于军事建设,到二战时,日本军工产业已经相当发达。

第二,善于学习,积极学习海外文明。古时以唐为师,近时以洋为师,注重培养人才,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各方面技术的专家人才。

第三,日本文化特殊,大量的人口和有限的国土,人均资源匮乏,迫使日本人团结一致,就像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一样,人们都愿意为国贡献自己的一切。

日本是一个既让人憎恨,又让人敬畏的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