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疆石油人的故事

西行

1993年,是我離開學校參加工作的第一年。

當時從北京坐火車一路顛簸到烏魯木齊需要三天三夜。新疆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地方,第一次出遠門的我心中很是嚮往石油人奮戰的這片熱土,心中有惆悵,也更有憧憬。

火車從北京出發,河北、河南、陝西一路有山有水,綠意盎然,同學們還有帶隊老師一行有說有笑,一心只想快到自己即將工作的地方——克拉瑪依,全然已經忘記了路途的遙遠。

當火車進入甘肅之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本來滿臉笑容的同學慢慢的都沉寂了,甚至好多女同學都開始抽泣起來,家離自己越來越遠了,離家的惆悵隨著西行的列車逾行愈濃,離家4000公里外的克拉瑪依你是什麼樣子呢?你歡迎我們這幫遠來的學子嗎?


一位新疆石油人的故事

實習

實習,是每個剛參加工作的學子都必須要走的路。對我來說瑪湖測量的那場經歷可謂刻骨銘心。

那時沒有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師傅們帶著我計劃用三天的時間完成瑪湖大地測量最遠3個測點的布控測設任務,其中最遠的測點距離臨時工作基地上百公里。

第一天工作還算順利,我們還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地窩子,大家簡單收拾後各自鑽入睡袋席地而眠,一夜無話。第二天醒的時候眉毛、頭髮、嘴唇上全是冰疙瘩,天真冷啊。

殘酷的事情發生在第二天下午。隨行的沙漠車熄火打不著了,由於所帶工具有限,無法現場修理,沒有聯絡手段,而且已經和領導溝通過完成任務後大家才返回,剩下的時間是不會有人發現我們這種意外情況而主動尋找我們的,一切只能靠自己。

經大家商量後一致決定放棄沙漠車,徒步返回,就這樣我們一行四人在零下20多度的惡劣天氣下頂風冒雪開始了近百公里的艱難返程,漫天飛舞的雪花慢慢淹埋了我們身後留下的腳印,沒人知道我們去的方向……

天黑了,擋不住我們前行的步伐,天又亮了,四個步履蹣跚的身影還在移動。太陽出來了,白雪皚皚的戈壁灘上反射的光極為刺眼,在走出八九十公里後,相互攙扶相互鼓勵的四個人開始慢慢感覺體力不支,如果再一直這樣走下去,很有可能誰都走不出去,於是大家決定,不能再相互等了,誰有體力就儘快往前趕,儘快向外部求援再回來接人,就這樣四個人的距離越拉越大,直至誰也看不到誰……

感恩蒼天有眼,我們遇到了一輛拉鹽的的卡車,好心的司機把我們送到了油區重油公司的一個供熱站上才使我們得以脫險。測量隊李工看到我們後是滿臉淚水,抱頭痛哭。我的腳當時已經凍得失去了知覺,李工一共用了四五盆雪幫我搓腳才保住了自己的雙腳。

瑪湖測量經歷可謂刻骨銘心,至今仍歷歷在目。

一位新疆石油人的故事

“三劉”

2012年,風城2號稠油處理站鋪開建設,由於我參與過石西100萬噸原油處理站建設和風城1號特稠油處理站建設,項目總監劉曉峰推薦我參與該項目監理工作。

風城2號稠油處理站是我參與的第三個大型原油處理站場,大家都知道,乾的工程越大,風險是越多,在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時候,很多“聰明”的人都選擇了迴避,而我不在他們之列。

當時參與土建施工的項目經理叫劉安海,在工地別人都戲稱劉曉峰、我、劉安海為“三劉”,隱含意思是三劉參與別把工程幹成三流水平。

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忙完一天工作後,晚上劉曉峰和我經常挑燈夜戰,從方案審批、當天工作總結、第二天工作重點等都一一過篩,悉心交流。經過嚴格細緻的工作,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22座儲罐混凝土基礎澆築及回填、12座儲罐瀝青砂鋪設、水處理間及除氧間和鹽庫的基礎混凝土澆築回填、水處理間14座設備基礎澆築等工作,超額完成了各項任務,質監站監督師賴妍說,你們這“三劉”乾的可不是那“三流”呀。

一位新疆石油人的故事

責任

2017年,我擔任紅淺1井區侏羅系稠油油藏火驅工業化開發地面建設工程總監理工程師代表。

該工程是股份公司級重點項目,於2017年4月開工,分兩年實施,我深感重任在肩,不敢有絲毫懈怠。兩年來,基本沒有完整的節假日,隨時處於“備戰”狀態,並保證隨叫隨到。在那些日子裡,辦公室的燈光陪伴著我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我們火驅監理組在總監盧宗俊的帶領下認真履行監理職責,積極向建設方及設計單位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多次被採納,有時為了達成共識進行十幾次甚至上百次的溝通,正是這種敬業精神,感動和贏得了上級部門的支持,監理組通過制定創優方案、建立HSE日報管理制度、推行施工自主化管理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上下齊抓共推、全員參與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火驅項目監理工作成績斐然,現場施工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現場安全管理得到了可靠保障,贏得了開發公司的高度讚譽和上級部門的一致好評。 (文/圖 監理公司 劉銀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