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究竟敢不敢造反?反了会不会赢?

冰梭




毫不客气的说,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改变了明朝的走向。明朝初期的很多事件都和朱标的去世密切相关,也为朱棣的篡权埋下了伏笔。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死,朱元璋就没有必要那么大规模的屠杀功臣,朝中的很多文臣武将都和朱标交情很好。太子朱标继承皇位能够驾驭朝中的大臣,尤其是那些开国功臣。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死,他就不会那么贸然的去削藩。太子朱标一定会先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维护中央的权威,对藩王们的权力进行大力限制,并且慢慢削弱。

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死,明朝就不会迁都北京,明朝知识分子的地位就会非常高,而不会出现诛灭十族这样的事。朱棣的上台,让宦官和东厂应运而生,特务统治让明朝暗无天日,这些情况通通都不会发生。



太子朱标是在血与火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他和那些开国武将们的交情非常好,深得他们的信服。他不会像他的儿子那样,只会使用自己的表哥李文隆那样的蠢才。

如果太子朱标接替了皇位,以他的忠厚性格,一定会以宽厚治天下。他的那些兄弟们都对自己的大哥非常信任,就算他采取了削藩的措施,也会温和很多,也会有相应的补偿措施。

朱棣很大程度上就不敢造反,因为朱标比他英明得多。他只敢欺负自己的侄子,而不敢在水平比他高很多的朱标面前班门弄斧。明朝会多一名镇守边关的将领,而不会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朱棣的造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朱允炆逼出来的。当然他也为造反做了很多准备,比如收买了很多太监和朝中的文臣武将。但这些都不足以保证他能够造反成功,对于他而言,只要能够保证他的荣华富贵,他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造反。



如果朱棣真的造反了,以太子朱标的能力很轻松就把它给平定了。之所以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就是因为主少国疑,小皇帝太年轻了。这就导致他用人不当,一连串的失误最终毁灭了他自己。

如果是朱标在当皇帝,他甚至可能会亲征,亲自指挥布阵,一举消灭朱棣,他可能连北京城都出不来,就直接被消灭了。就算他不亲征,以他对文臣武将的熟悉程度,也不会犯自己儿子那么大的错误,最终丢掉了江山。

如果是朱标在当皇帝,封在北部边疆的几个藩王极有可能主动出击,根本就不用朝廷从南京发兵,就可以把朱棣的势力连根拔起。之所以朱允炆达不到这种效果,只是因为他太年轻了,他的那些叔叔们根本就看不起他。

总而言之,太子朱标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会犯自己儿子那样幼稚的错误。任何一件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绝对不会给朱棣留那么多机会。优柔寡断、投鼠忌器永远是战场上的失败的关键原因,勇敢果决勇永远是战胜的利器。


新知传习阁


朱标要是做了皇帝,那朱元璋的辉煌事业会张弛有度,彻底扫清蒙古外患也未可知。

至于朱棣,给他100个胆子,敢反他大哥?

做为太子,朱标被培养25年,这25年代朝政历练,非同寻常,因为这是大明王朝立国治国的开始,很多东西都是开创性的,朱标参与其中,深知其中利害,必然能有所增益。洪武盛世后,也会跟着一个除了永乐盛世之外的盛世,这个是肯定的。

朱元璋为了给太子培植势力,可谓不遗余力。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蓝玉是太子的小舅子,都是太子的铁杆。朱棣虽然厉害,但是在蓝玉这样刀尖舔血的人面前,还是嫩了点。傅友德等开国猛将都是常派人马,也都是太子一系。这些人平时不爽老四,老四也没什么招儿,只能躲在北平王府里韬光养晦,光是这些人马都够老四喝一壶了。

朱标做为太子,帝国继承人,很多场面的活都是他做的。比如去陕西巡查,陕西父老抓着朱标的马尾说,400年未见汉家衣冠,如今得见,死可矣!比如明朝开设科举,大都是太子监考,所有的士子都是天子门生,朱标在这些读书人中树立的明君形象,不是老四舞刀弄枪可以比的了。

朱标从小是在明朝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度过的,见惯了铁血,资历不比军中的将领低多少,完全可以压得住场面。朱标不死,朱元章也不会大肆打压功臣。

朱标是嫡长子,封建伦理道德优势,给占全了。文,武,尊贵都有了,老四没有任何机会。

而且有明初那么多名将在,老四在朱标朝里的结局,也无非就是一个太平王爷,至于五伐大漠,可能都轮不着他。


而知而行


根据我对明史的研究,对明朝朱氏子弟的分析,如果朱标没有早逝,而是当了皇帝,那么燕王绝不会造反。

朱标威信非常之好

朱标身体虽有点问题,可心智很成熟,见多识广,心怀仁慈,体恤百姓。大臣对其赞赏有加,各兄弟对其也是很佩服,因为没少帮兄弟们。

《明史》评价: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如果在这样的皇帝治理下,还进行造反,不是脑子坏了,就是脑子坏了。没有民意支持,没有大臣支持,还造个什么反?燕王又不是傻缺,怎么能干这样的事?

当然,如果朱标当了皇帝,燕王也不用担心皇帝收拾他,因为朱标对兄弟们相当不错。

朱标的老婆后面人很厉害

朱标的第一个老婆是常遇春的女儿,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是谁?蓝玉此时是明朝最有名的大将,和姐夫一样,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要和自己外甥女婿过不去,蓝玉绝不会袖手旁观,蓝玉身边的那些武将,也不会袖手旁观。

有人说了,蓝玉不是被朱元璋杀死了吗?说得对,蓝玉的死是在朱标死了之后发生的。是朱元璋害怕自己的孙子朱允炆震不住,才下的杀手。如果朱标没死,蓝玉又怎么可能死呢?

论打仗实力,朱棣那里没有人可以与蓝玉抗衡。所以假如朱标不死,蓝玉就有可能不死,燕王绝不会造反。

朱标治理国家有一套

朱标死时,朱元璋大哭不止。因为费尽心力培养的接班人,半路夭折了。与其说,朱元璋哭得是儿子,还不如说,朱元璋在哭朱家的江山。

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三人可以说是人中之龙,安排这三人给太子当老师,可见朱元璋的重视。

除此之外,朱元璋很早就带着朱标一起上朝,学习如何处理政事,这让朱标对国家治理有了自己的想法。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派朱标去各个地方视察民情,派到各个地方处理政事。

这一系列的锻炼,让朱标不仅懂得理论,而且懂得实战,为人又仁慈,胸有大格局。这样的人如果当了皇帝,不会比朱元璋差,也许会成为第二个“汉文帝”。

有这样的人当皇帝,朱棣就算有五个胆,也不会造反的。

可惜朱标英年早逝。

如果太子朱标不死,当了皇帝,朱棣绝不会反。反都不会反,更不用讨论能不能赢了。


蓝风破晓


朱元璋晚年为了防止江山社稷不稳,杀了很多功高盖主的老人,也算是为了太子朱标以后执政荡平了道路。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长子,13岁被朱元璋立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甚是喜爱,倾全力培养,并且在后期的很多政事也都交由朱标处理,所以朱标有丰富的执政经验,加上朱标和其父朱元璋相比较较为仁慈,深得人心,而且与众多兄弟相处融洽,被大家所认可,其中就包括朱棣。

但是朱元璋比较霸道,有点看不上儿子的仁慈和懦弱,所以朱标每天在对朱元璋的极度惊恐中度过,最后也是抑郁成疾于洪武二十五年病故。

朱标死后由儿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少不更事,是个没注意的人,整天听文臣蛊惑,就想着削蟠保住皇位,也正是他的不当手段,导致了朱棣造反。

朱棣造反成功是有相当程度的幸运因素在里面的,这缘于建文帝的迂腐无能。建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被一群大儒给教迂了,不知通变,没有权术手腕,更缺乏对事物、对人的基本判断能力。虽说削藩手段过急,因此导致朱棣造反,但建文帝仍拥有绝对优势。但是性格决定命运,建文帝的缺点使他犯了太多错误,典型的是面对局势缺乏判断力和决断力,其中表现在长期信任重用李景隆;两军争战下达“勿伤我叔”的荒唐命令,使朱棣身披免死金牌,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对表现优秀的将领不能及时提拔,委以重任。在造反过程中朱棣多次遭遇凶险,有一次甚至要手下第一大将张玉以命换命才能安全,建文帝的无能导致朱棣逃过一次次的危机。

综上所述,如果朱标在,朱棣应该不会反,即使反了,成功的机会也不大!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敬请指出,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


名老中医汇


我认为不会。

第一,朱标自幼跟随朱元璋,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军中都有威信,和蓝玉等名将也有亲戚关系。

第二,朱标如若继位,即便要削藩,也不会像朱允文一样简单粗暴,朱棣没理由造反。

第三,朱标身为长子,兄弟间关系处理的较好,如果顺利继位,朱棣也就安心守边了。

那么,假设朱标继位燕王造反,那么有可能成功吗?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几乎为零。

首先,明朝的藩王本身就受到诸多限制,即便是边境上主持军务的燕王等人,也仅仅只能控制军队,地方的三司无权过问。如果放到现在,也就是和省军区的司令员,连大军区的都算不上。而汉朝西晋的藩王呢?那可是军区司令员几个省的一把手一肩挑,又管民又管军。试想,如果燕王在北平可以一手遮天,那他还需要在王府装疯卖傻,欺骗建文帝的监视吗?

所以,如果开战,等于用一省之力对抗全国,还是边境实力较弱的省,后果可想而知。

其次,朱棣造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朝中无大将,朱元璋怕建文帝压不住他们,把能征善战的老将几乎都杀干净了,而江南富庶之地醉生梦死的军队能是北境上同蒙古人恶战的虎狼之军的对手吗?精锐消耗完后,自然也就完了。如果那批老将还在,虽说不能如过去一般,但凭着经验和威信,也能带上这些军队同北境军大战一番,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


胖胖的小豌豆


如果朱标没有死,燕王朱棣是不可能反的,即使反了也不会成功!究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在中国历史,只要嫡长子在,太子一定是嫡长子,这点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规矩,甚至可以叫做规则!朱棣如果反了,名不正言不顺,天下人不认可,大臣也不认可。

第二,朱标能力不弱。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即使武功军事没有朱棣或者朱元璋那么牛,但是政治能力绝对不弱,不然不会得到朱元璋的喜欢,在朱标死后立了嫡长孙朱允文为太子。朱标跟随朱元璋夺取了天下,肯定有自己的政治班底,这可都是开国功臣,这点作为朱棣就差了一截!




第三,朱标为人宽厚,不会像朱允文那样急于削蕃,而是会用更加高明的手段,慢慢收回各位王爷的权力。温水煮青蛙,让燕王朱棣最终没有反的理由,也没有反的借口!

第四,如果朱标活着,朱元璋有可能不会杀了大多数开国功臣,毕竟朱标的人气在诸位功臣中还是不低,可以镇住功臣,而朱允炆就没有一点威望可言,所以最后连蓝玉都被灭了,就是为了顺利把皇位传给朱允文!


历史没有如果,最终燕王朱棣还是夺得了江山!


历史大观园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但是我们不妨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太子朱标并没有英年早逝,燕王朱棣他敢造反吗?我个人认为他是不敢的,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朱元璋是非常喜爱朱标的,因为爱屋及乌,在朱标死后,他才会让朱允炆接班。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是非常喜爱他的,并且是一直在培养他,全天下都知道朱标会接任,朱元璋称帝时,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将朱标给立为了太子,到了朱元璋中期的时候,很多政务都是朱标在处理。

众所周知,在明朝初期君主集权制进一步加强,任何人都别想帮朱元璋这些东西,谁敢有非分之想,会立即被杀,朱元璋让朱标处理事情,也是在告诉文武百官,自己的皇位就是儿子接替,为儿子立威。

有趣的是,朱元璋因为自己没上过学,他给儿子找了许多的大儒和武将做老师,目的很直接他就是要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但是历史总是这么有趣,朱元璋最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早逝。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朱元璋这个时候应该重新立子做太子,可他偏偏立了自己的皇太孙,要知道他还有很多儿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开国元勋们可是都在的,朱允炆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这样的局面,朱元璋能想不到这些吗?他当然想得到,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让朱允炆做太子。

朱允炆登基之后,根基不稳,即使是开国将领都被杀个干净也没有用,朱棣是既有贼心,也有贼胆,他当然敢篡位,如果换了他的大哥还会这样吗?要知道他的大哥威信非常高,朝中之人都听他的,如果朱棣篡位,恐怕瞬间会被杀了。因此我个人认为,朱标活着的话,朱棣绝对是没胆子造反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朱标在的话,朱棣会反吗?

朱标是朱元璋第一个儿子,也是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朱元璋早早的就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可谓傾尽了心血,为其请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其后期一切政事也都交由太子朱标处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个接班人还算合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朱标威望极高,富有执政经验。2、朱标甚得人心,朝野上下倾心。朱标性格温和,与朱元璋的暴躁完全不同。从而在朱元璋后期滥杀无辜的情形下,大家可能对这个未来的接班人很是倾心。3、朱标在众多兄弟中的地位很好。朱标与自己的兄弟相处都非常融洽,大家也都很认这个大哥。尤其是朱标早早的就坐上了太子的位置上,大家心里也都清楚未来的皇帝非其莫属,也就不存在心理上的隔阂。加上朱标平时对兄弟们处处照顾,大家对其也是心服口服,其中就包括朱棣。所以如果朱标活着的话,朱棣不是不敢反,而是不会反,而且会作为朱标的一个得力干将,守护好燕京这个要地。



二、朱棣反的理由是什么?

朱棣反朱允文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因为当初老朱之所以设立藩王,就是希望他们辅佐新王,当然了同时做到互相牵制。侄子朱允文一上位就听信朝廷一些“奸佞小人”削叔叔们的蕃,姑可忍,叔不可忍。于是借清君侧这个借口实施了谋反。


但是如果朱标在的话,首先朱标不忍心对其兄弟下手,因为在他心里兄弟们对其没有威胁。当然了这也可能只是暂时。即使有一天,他意识到四弟朱棣对其构成了威胁,他也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以他的威望其他兄弟也会持支持态度。所以此时朱棣即使有反的心,他也是孤立无援,自己再厉害,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所有人。

三、假如反的话,能赢吗?

假如有一天朱棣实在不甘寂寞,忍无可忍,要造反的话他也不会赢。为什么呢?首先因为朱标不是朱允文,政治经验不足,优柔寡断,他不会孤立无援,也不会任总无能的之人。别忘了,老朱在杀了大量的功臣后还留下了个能打的蓝玉,而且蓝玉跟朱标的关系极好。再次从道义上讲,朱棣也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合适的造反的理由。清君侧对侄子可以用,对一个政治经验比自己长很多的兄长来说根本说不通。所以即使他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杂牌历史


我来假设一下:

朱标没有死,也很顺利的当上了皇帝,此时燕王也完成了扫荡蒙古的阶段性战争,无论在战争经验和军队实力都比待在南京的那些建国旧部军队要强,作为军功卓著的朱棣心理自是难以平衡,一方面,他觉得他为国家保护边疆,拦住蒙古人南下,是国之栋梁,没有他,整个北方随时有再次陷入蒙古的危险,那么如今我的存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有我在,大明就在,你凭什么在南京称帝,这样他的幕僚也会怂恿他尽快起事,先下手为强!

另一方面:朱标也会觉得朱棣功高盖主,(尽管是兄弟,一母所生,但在权力巅峰那是毫不留情的)欲除之而后快,即使他念及兄弟情谊,他的那些大臣们也会促使他做出决策,首先是解职兵权,然后召见来京议事,再然后大家都能想到。

既然两方都有此打算,那就看时机了,燕王镇守边关,又是藩王,相对被动,所以他必须随时等待机会,等待一个有利的借口,这样他才能顺应民心,朱标虽然是皇帝,也不能说解职就解职,也需等待朱棣犯错误,这样一来,朱棣就成了进攻方,朱标是防守方,于是朱棣就需要拍间谍去京城放风,说朱棣造反,试探大臣们的反应,其实就是把阴谋阳谋化,看皇帝反应,朱标肯定不吃这一套,但大臣们的上书会雪片似飞来,由不得你无动于衷。必须表态,皇帝一旦有态度倾向,就立即落入朱棣的口实,这就是大组织在舆论的风口很难打赢个人,就像今天一个记者就可以挑战跨国公司,记者言行不受控制,随时可以做出决策,而大组织瞻前顾后,决策缓慢,最终被舆论淹没连还手的力都没有。

有了皇帝的把柄和舆论的造势,人民很快会站在弱势的一方,这样朱棣不会吹飞之力就获得所谓的正义,有了正义,这个战就胜利了一半,当年李世民为了杀太子李建成,编造了很多故事来掩盖,甚至不惜修改历史,以美化他的正统,李世民之所以觊觎皇位,也是因他功劳太大,无处安放,如果他不杀太子,他的幕僚都会离开他,毕竟没有谁愿意当刀下鬼。

带着正义的朱棣携大军南下,北方的各大藩王基本会被收服,开始有可能会形成划江对峙,最终一定会攻陷南京。

理由有三

1、层级固化

朱标集团(皇帝集团),虽然人才济济,但阶层固化,优秀人才得不到快速利用,思维也相对僵化,

朱棣集团,他是军方组织,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优秀人才有绝对的上升通道,而且是火速提拔火速立功

2、目标驱动

朱标集团:君臣各安其位,输与赢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层级,比如,一个兵部尚书,战打得再好,再怎么努力也就是尚书,高管队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朱棣集团:幕僚有强烈的进取心,必胜心,一旦胜利大家都能当上部级干部,朱棣作为领导人他更加清楚这一点,必须破釜沉舟,义无反顾,既然大家目标一致,那自然是人心齐,泰山移。

3、认知维度

朱标集团:兄弟之争,对朱标来说,是清理不良资产,出发点,是小修小补

朱棣集团:表面上看都是兄弟之争,实际上是打散重组,出发点:重新建构

不同维度,触及面一个是小众,一个是大众,一个是释放生产力,一个释放生产关系,激起更多人参与到新公司来

由此三点可以得出,朱棣必胜


北斗地球


朱棣之所以起兵,一方面是被朱允炆逼的,不甘于被削藩坐以待毙;一方面是他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和所谓优势:1、洪武晚年,朱元璋排行前三的嫡子,朱棣的三位哥哥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辞世,老四朱棣无论是军事实力上,还是长幼尊序上都成了事实上的藩王老大。2、朱棣起兵时宣称自己为马皇后所生嫡子,既然为嫡子,当然有权利争夺继承权。3、朱棣有实战经验和赫赫战功,为开国元帅徐达女婿。洪武十三年就藩燕京,时年二十岁,真正的少帅。多次率师北进漠北,曾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生擒大将索林帖木儿,以战功确立了在军队中的巨大影响力。4、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炮制的“蓝玉案”,诛连二万多人。大将军蓝玉是常遇春小舅子,常遇春是朱标岳父,朱标喊蓝玉舅舅没毛病吧,铁杆朱标党,朱棣遇到蓝玉铁定会被秒。5、靖难时开国名将大多凋零,六十五岁的长兴侯耿炳文算是硕果仅存了。

所以,朱标不死的话,朱棣在兄弟中序齿最长的优势也就没了,也绝对不敢睁着眼说自己的是嫡子,包括蓝玉在内开国勋将也不会被诛杀,所谓五大优势全部丧失,你说他指望什么造反,还指望什么能赢?

当然,朱标不死,以他宅心仁厚的性格,加上能镇得住如狼似虎的兄弟,可能也不会削藩,这样的话朱棣既没反的实力和胜算,也没反的借口和必要了。完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