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聆聽遠古的聲音 文

【語音版】聆聽遠古的聲音   文/姚天琪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摘自《蜀道難》

李白張弓搭箭,射中的雲朵飄過杜甫的腳下;賈誼舉起寶劍,一抹亮光漫過遠處杜牧的眼底;初唐四傑並肩走過,飄起的衣袂點染了盛唐的絢爛。古香古色的文學是我童年的主基調,而為這幅畫卷打底稿的,是我的父親。

九歲的某個清早,當我還留戀著被窩的溫暖,卻聽見耳畔一個聲音在不住地念“天書”:“噫籲嚱,危乎高哉!”是誰大週末的擾人清夢?起身一看,原是父親,問他在讀什麼,他也不答,繼續搖頭晃腦。自此,我心中的那些好奇因子和好勝因子紛紛不安分地跑出來,決心要在爸爸面前大發一通神威。

此後便常聽他誦讀,不時也自己記記背背,不久,竟背過了,我高視闊步踱於父親面前,對他說:“我背過《蜀道難》了!”父親當時的神情我已不大記得,大抵是欣悅的吧,聽聲音又像是極淡定的,卻偏偏讓我從中聽出幾絲詭計得逞的意味:“背吧!”威嚴之聲乍出,嚇退我半顆俠膽。我戰戰兢兢地背完,抬頭長吁了一口氣,映入眼簾的是父親帶笑的眉梢,不知怎的,我總覺得,父親突然想起誦讀古文,一定是有預謀的。

【語音版】聆聽遠古的聲音   文/姚天琪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摘自《蘭亭集序》

第一次背過《蜀道難》後,父親就開始大批量地給我佈置背誦任務。其中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背誦《蘭亭集序》。

搔首弄耳,左右亂轉,就是背不過,想我“一世英名”就毀於此,不禁哭喪:“什麼千古奇文,語句都難以讀通,算什麼好文?!”當時,在我看來,這《蘭亭集序》可算天下第一惡文了。

唔,可算背過了,真折磨人,可父親竟不打算就這麼放過我。某天晚飯後,我優哉遊哉準備下樓散步,父親竟說與我同行,開始我並未在意,正好我那天心情大好,欣然前行,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父親竟說要檢查我之前所背諸文!我一下子懵了,我可從未複習過!不僅後悔之前答應與父親同行,更後悔當初逞一時之快而背《蜀道難》。心思百轉千回藏腹中,至口邊,只吐得數句破碎支離。

這時,父親的話讓我頓覺醍醐灌頂:“我就知道會這樣,不過這是人腦的正常記憶規律,要多複習啊,否則不白背了?”不輕不重的話語愣是讓我生不出半絲怨懟。

【語音版】聆聽遠古的聲音   文/姚天琪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摘自《過秦論》

後來,自然還有比背《蘭亭集序》更辛苦的歲月,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是在背《過秦論》。乍一聽這名兒,就知道不好背。沒錯,這就是由王勃《滕王閣序》中“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中的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所著的《過秦論》上篇了。其文議論風發,氣勢磅礴,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等一的好文章,但我看著這篇長而又長的文章自是看在眼裡疼在腦中,為此父親拋出了一個誘人的餌——每背一段,便賞我看一集《大秦帝國》,那部自被他拿回家就從未啟封,而我眼饞已久的鉅製歷史大片。結果是——啊哈,我當然背過了。但我要說的卻不是這個。《大秦帝國》開啟了我對戰亂紛紜卻百家爭鳴的戰國曆史的極大興趣,而之後的另一部大片《張居正》,則使我有勇氣去閱讀那本枯燥而深奧的《萬曆十五年》。

就這樣,在父親的帶領下,我開始一步步,一聲聲地細細聆聽,那來自遠古的美妙的聲音。

現在的我,既使沒有任何人在旁,我也會不住地,撥動書的琴絃,聆聽那一聲聲來自那些雋秀時代的樂曲。

那些未知世界的魅力,穿雲破水而來,就算只能看到龐大構架的冰山一角,也禁不住像一個語無倫次的小孩般嘖嘖稱歎,甚至親自上陣cospaly出嵇康、王羲之、李白衣袂翩翩間的風流倜儻,演繹出一段段平行的故事。

歷史是步步蓮花的佛,歡笑時,他陪著我歡笑,哀嘆時,他的淚水溼了青衫,回首往昔,仔細聆聽那些鐫刻在詩句裡的吟唱,和歌流轉,永無止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