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比較快 ——“勵志小咒語”系列二

慢慢來,比較快 ——“勵志小咒語”系列二

“慢慢來,比較快”,是我最喜歡的媒體人梁冬說的,他在品讀莊子之前,為每種性格的人量身打造了一期節目,“慢慢來,比較快”其實是送給平穩的金牛座的,是說他們性格使然,做事情四平八穩反而有成績,不用跟別人比。

拋開星座不說,誰又不適用呢?

同樣是梁冬,和前“21商業評論”主編吳伯凡做過另一檔經典脫口秀《冬吳相對論》,現在更名為《冬吳同學會》還在繼續(在財經類節目中非常推薦哦)。也是某日閒聊中兩人追憶,他們的節目在一種不經意的堅持中走過了十來年,感慨萬千。有的事,不做也就不做,做了也就做了——事實上,每天做一點,也花不了你太多精力,但加上時間這個孵化器,只要堅持下來,成果出乎意料地可觀(而不做呢,對生活的影響同樣不會很大,只是利用相同的時間幹了別的,發呆睡覺?)。

一團目標需要在最小時間和行動單元上進行分解,如此才可細緻地落實到可操作的層面,想想看,對於有些急功近利的人而言,時常一邊叫囂著“理想豐滿”一邊叫囂著“現實骨感”,問題不在於他們的熱情,而是熱情無法落地。問題出在哪兒?就在這裡,他們不知道“快”其實是以“慢”為積澱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在近日的沉澱與反覆考量中更深切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在當內燥難當之時,輕輕告訴自己,“慢慢來,比較快”。

對於“快”慣了的人,正如之前楊冰迪同學在文章中談過的,他們“慢”不了的原因可能是受不了取得成績所需要的、漫長的行動反饋週期,即必要的時間與精力投入。還有一種情況,當真正開始決定堅持了,才發現如果把每天的堅持畫一個波形圖,那一定很難做到平穩,起伏波動很難免,往往我們並不是輸給了“堅持下去”這件事情,而是不能忍耐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失落感和挫敗感(如果沒有失敗的可能性,也許會有更多人願意“堅持”。“堅持”本身是一件決策成本較低的事情,只有對“更成功”、“更有效”等有所期待,才會想辦法另起爐灶)。

也是在《冬吳同學會》裡談到,他們站在時間的這頭回顧,才發現並非每期節目都很好,有的時候也反映平平,但問題是,作為一件長期堅持下來的事情,最終給人們呈現的是一個整體的成果,是它們呈現的氣勢和整體感共同奠定了在聽者心目中的地位,真正接納他們的人,並不會因為某些不足就否認你,相反,他們願意陪伴你一起成長。

我有一個經驗,即看到朋友圈裡不少人曬英語學習的進度,一開始會比較新奇,時間久了就無感,如果他不發了也就在你的注意力範圍內隱退了(尤其在你並不經常關注朋友圈的情況下),如果他繼續發,當突然有一天時間進度跳到“第46天”、“第81天”醬紫,你心中會有所觸動,因為根本不在意的時間刻度突然那麼具體地呈現給你,你會即刻產生一種驚慌,進而是對他的佩服,這個時候才意識到“堅持”的魅力,才知道“慢”的功力,發現他已然小步慢跑了那麼久,已然走到了你的前面。

讓我們來反向思考一下,堅持的路上,並不會有人時常關注你,關注往往發生在譬如“開始”、“高潮”、“結局”這些時間點上(或許“紀念”的意義在此),發生在你已經取得了成就的時候,拋開這些,平淡的歲月都是自己孤獨走過的。尤其對於想要追求新鮮刺激或他人關注的人們而言,須知,對於你而言——注意,並不是你以為的、投射出去的他人心中的你——對於真正的你自己而言,堅持,比你想象得枯燥,但一經習慣,又比你想象得踏實、有趣。每天一點點,你會在陪伴自己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自己,這種節奏,跟外界無關,“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成功反而來了。

記住,慢慢來,比較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