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圈:兩部委聯合印發清潔能源計劃

編者按: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我國清潔能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但是清潔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特別是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突出。《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將對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值得持續關注。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以風電為代表的新增主力發展勢頭強勁。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風電新增併網容量1261萬千瓦,同比增長30%,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1.76億千瓦。風電裝機規模穩步擴大的同時發電量也在不斷攀升,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18年1-10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55816億千瓦時,其中風電發電量26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8%,佔全國電源總髮電量的4.7%,風電正在不斷地鞏固我國第三大主力電源的地位。

化工圈:兩部委聯合印發清潔能源計劃

但由於多因素影響,風電的消納問題依然嚴重,不過,據12月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簡稱《計劃》),其中提到,近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產業不斷髮展壯大,產業規模和技術裝備水平連續躍上新臺階,為緩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清潔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特別是清潔能源消納問題突出,已嚴重製約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化工圈:兩部委聯合印發清潔能源計劃

今年棄風損失達111億元

《計劃》特別指出,2018年,確保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高於88%(力爭達到90%以上),棄風率低於12%(力爭控制在10%以內)。2019年,確保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高於90%(力爭達到92%左右),棄風率低於10%(力爭控制在8%左右)。2020年,確保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力爭達到95%左右),棄風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爭控制在5%左右)。

同時,為解決風電等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建立清潔能源消納的長效機制,《計劃》中制定了,優化電源佈局,合理控制電源開發節奏;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調節功能;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形成有利於清潔能源消納的體制機制;深挖電源側調峰潛力,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完善電網基礎設施,充分發揮電網資源配置平臺作用;促進源網荷儲互動,積極推進電力消費方式變革;落實責任主體,提高消納考核及監管水平等相關措施。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新技術新產品加速迭代,風電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開始轉化,體制機制的限制已經超越技術成本成為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突出體現為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困難。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棄風率為7.7%,棄風電量222億千瓦時。按照2018年調整後的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計算,風電平均市場交易電價為0.5元/千瓦時,限電損失為111億元人民幣。

對於風電消納的問題,早有專家提出,風電消納難題的逐步破解得益於政府多管齊下的促消納舉措。“一直以來國家出臺了多項與併網消納相關的政策,包括電網建設、最低保障性小時數設置、綠證等;另一方面,電力消納方式趨於多元化,尤其是在棄風限電較為嚴重的‘三北’地區,不僅積極推進就地消納、加快外輸能力建設,擴大風電消納空間;而且當地政府鼓勵通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新能源企業參與市場化交易;支持新能源企業就地就近發展電力制氫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拓寬新能源消納路徑。”

化工圈:兩部委聯合印發清潔能源計劃

分散式和海上風電助力消納

隨著一系列扶持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頒佈,風電行業發展不斷好轉,風電建設進一步向用電需求大、消納情況相對較好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傾斜,早在《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就有佈局,要求“到2020年,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電新增併網裝機容量4200萬千瓦以上,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截至今年6月份,中東部和南方省份風電累計併網容量達到4565萬千瓦,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此外,國家能源局也通過連續發佈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劃定並滾動調整風電開發建設紅色預警區域和橙色預警區域,有效引導和控制了風電投資建設。

風電佈局的南移為風電開拓了一個更有潛力的市場。風電開發接近用電負荷,對於電力的消納來說是一個先天的優勢。“在‘三北’地區開發風電,風電資源無疑是好的,但當地的消納能力有限,如果要更好消納這些電量就涉及遠距離輸送等其他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上的問題。”有專家如是稱,反觀東中部和南方地區,隨著技術的成熟,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的建設難度降低,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年平均風速5米/秒的風電場,年等效滿負荷利用小時數也可以達到2000小時左右。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風電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

除陸上風電的各種措施1外,海上風電的開發和利用,也是解決消納的一個重要方式。不過,海上風能資源開發受技術、成本、人力、經驗等掣肘很多,挑戰很大,開發企業較少。

但要清楚的看到,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能的能量效益要高20%―40%。此外,還有很多陸上風電無法比擬的優勢,如風力資源豐富、不佔用土地、發電利用小時數高、適宜大規模開發等,海上風電成為我國“十三五”新能源發展重點。近幾年,許多大型風電開發企業、設備製造企業開始積極探索海上風電發展之路。

2014年,我國海上風電迎來啟動元年。與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下滑形成對比的是,海上風電取得突破進展。2016年底,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居全球第三,2017年,海上風電開發漸入佳境。根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已達270萬千瓦。

未來,海上風電是否會繼續得到國家支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有關人員給出了肯定的答覆:“未來,國家會進一步完善支持海上風電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對其支持力度不減,同時積極為企業開展項目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