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时光飞逝,距离徐翔案至今已有三年光景,曾经他说过的这句话:“

在现代社会,平民要成为一个富豪,必须依靠资本市场,或者像比尔盖茨把公司做到上市,或者像巴菲特通过买卖股票获得收益。”至今印象深刻。徐翔传奇的股市经历也是令很多人惊叹不已,从3万到250亿,24年沉浮一页风云散,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1992 年年仅15岁的徐翔,怀揣着他母亲的账户开启了他的股市征途,当时账户的起始资金为3万元,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15岁的少年来讲,可以算的上是大手笔啦, 可见他母亲对徐翔的认可程度之高,也足以看得出徐翔对交易的渴望和憧憬。但是与那些期货大佬的疯狂贪婪相比,徐翔追求的趋势炒股法就只能算得上是搬砖干苦 力的罢了。可是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徐翔真正步入这个市场之前,他是做过相当多的功课的,通过书本他已经积 累了不少关于资本市场的知识,从而他得出了文章开头那句话的结论。

九 十年代进入市场的人都知道,早年的A股是没有对单日涨跌幅做限制的,导致一些庄家黑得发亮。就像1995年5月下旬,大盘指数在短短的三个交易日内,从 577点暴涨到926点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59%,有的个股一天就可以实现翻倍,也有的个股一天折一半多。这一来在当时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波动,高层也 觉得这个收割有点过头了,认为风险还是要控制一下的。于是乎从1996年12月16日起,所有市场个股单日涨跌幅度每天不得超过上一日交易价格的10%, 直到现在这个规定未变。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市场上开始出现形式多样的涨停板玩法。于是那些经常上榜的营业部一度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银河证券合肥一家营业部就成为了当时的市场焦 点。这个时候的徐翔已经有20岁,在市场上也有了5年的交易经验,徐翔和他的表哥马信琪通过不断的修复改善,在半年时间就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涨停板打法。关 于这种打法相信大家应该耳闻,这是一种依托概率算法和高速交易结合的打法,只有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和把握的人才能驾驭。徐翔恰恰就能够熟练地驾驭这一点。

事实上涨停板只能算是一种成功的方向,但不意味着必然成功。这就好比你读完《金融炼金术》,也不能成为第二个索罗斯一样。很多人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和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合格的交易员,但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名顶级交易员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这其中就还需要一些非同寻常的天赋。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成为顶级交易员的话,那人人都可以成为索罗斯啦,你觉得可能吗?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时光走到1997年5月12日,A股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很多盲目逐利的伪投资者开始入场,韭黄时代正式拉开了大幕。徐翔也就趁机利用他摸索出来的涨停板打法小试牛刀。经过牛市的洗礼当年年底,徐翔的资金迅速达到了300万。经过后续的5年拼搏,最终年仅26岁的徐翔资产就已过亿,涨停板手法可以说是已经玩得如火纯青啦。“涨停敢死队”的名声瞬间聒噪一时,成为江浙游资短线的典型范例。徐翔所在的营业部也就成为了个股的龙虎榜的常客,这同时也成为当时市场的“不正常”现象。2003年2月15日,“宁波敢死队”正式成为了一个短线炒股的代名词。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徐翔仅仅通过短短的十年时间,就把自己锻造成了股市风云人物,可以说他是个交易天才,但是贪婪还是最终导致他锒铛入狱,同时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性情中 人,2015年11月1日泽熙案发后,徐翔身边的朋友才发现,他在海外完全没有任何资产布局和现金留存,他把所有身家都放在A股起起伏伏。出生草莽,义气立身,一页风云散。


股票投机永远不会消失。大家不希望它消失。警告投机的风险不能阻止投机。不管大家多能干或是经验多么丰富,你无法防止他们猜错;因为意外甚至无法预测的事情会发生,小心安排的计划会失败;惨剧起源于天然灾害或是来自气候,来自你自己的贪婪或是某些人的虚荣心,来自恐惧或是无法控制的希望。但是除了那种你可以称之为天然敌人的东西之外,股票投机必须对付某些作法,或是对付在正常情况以及商业状况下站不住脚的恶行。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中充满温情又冷静睿智的成熟感,也许只有经历了一切,才能终于懂得什么才是最该珍惜的。正如戈登说的:“钱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财产,时间才是。”希望我们每个交易者,即使历经风霜,内心依然能骄傲坚定。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你的忠诚让你想报复,你的胆量让你敢行动,你的能力让你能实现愿望。交易之美在于无人为此负责,因为人人都在喝同一种口味的酷爱饮料。

然而,恰恰与热血沸腾相反的是,投资者想要在危机中不受其害,反而大赚一笔,需要的不仅仅是独到的眼光,更需要超出常人的冷静。正如《大空头》中所说:“在金融危机中活下来,靠的不是智慧,是常识。

赌博和投资之间的那条线是人为的,而且非常细。最稳健的投资也有着一定的赌博性质(你在多赚一点的希望中失去所有金钱),而最胆大妄为的投机也具有明显的投资特点(你或许可以拿回你的本钱,还有利息)。或许“投资”的最好定义是“赔率对你有利的赌博”。

现实中存在着一个奇怪但却千真万确的现象:你越接近市场,你越难发现他的愚蠢。金融危机的原因非常简单——双方都贪婪,投资人的贪婪和银行家的贪婪。在华尔街贪婪是应该的,几乎可以算是一种义务。

整个世界都在虚假狂欢,少数的局外人和怪才却独具慧眼。人们总希望有权威来告诉他们如何来选择价值,但他们这样选只是因为这些人看起来很权威,说的是他们想听的话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任何成见,就算他再笨,他也能够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那些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没有任何的疑虑,那么,就算他再聪明,他也没法理解最简单的事情。

尽管凯恩斯认为投资如同选美,需要考虑多数人是如何判断的,但是,在市场的转折时期,有勇气站在市场大多数的对面的,一定是少数。

预言家常常进行预测,但他们却不下注,却要求你按他的预测下注。要想在某些股票上赚钱,必须先承受短期的亏损,因为投资人在负面消息作出恐慌应对的时候,会大量抛售他们手中的股票。常言:“投资收益涨十倍,但是首先可能会下跌一半”。人们说谁的投资做得好,其实是说他对风险赋予了正确的补偿价格。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在最好的时机出手,不好的时候就守着,不能输任何东西。

你能剪一只羊的毛很多次,但你只能扒它的皮一次。

对于赌徒,打牌你至少要有J才出手,9以上勉强可以,有3张大牌才可以凑同花。如果你觉得你的牌好,你就要加注,做的到吗?这种牌的关键是对付人,不是对付牌,要在最关键时出手。当你知道你的牌不能赢的时候,立刻把它们扔掉。通常来说,规律是, 人越好,输得越多。你只在牌好的时候出手。

你很少听到关于失败者的消息,让我告诉你,他们怎么了。他们最后不得不去做苦差使,一直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输。对我来说是正确的,我记不得我是怎么把钱赢来的,但我不能停止想自己是怎么输的。如果你在头半个小时,不能在赌桌上找出那条鱼,那么你就是那条鱼。


交易的真谛是什么呢?这是每一个参与交易都需要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

个人认为交易的真谛是:以小博大。我这里所提到的“以小博大”,不是指平常我们所谈的保证金的杠杆作用,而是在交易中“如何用较小的亏损去搏击较大的利润”的问题。

以小博大的代名词便是投机,投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投机贯彻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股市中有投机,现货市场也有投机,甚至一个生命的生存过程,便是一个投机的过程。单从金钱占有的角度来给投机下一个定义,便是:抓住机会,进行投资,以期获得几倍于投资的回报。投机的目的非常明确,便是赚钱。想归想,努力归努力,但事实是有的人赚了钱,有的却倒赔了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多数赔钱的人没有学会以小博大。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以小就是要“付出小的”,可即便是“小的”,很多人仍不愿付出,不付出便想博大。而少数人之所以成功,博到了大,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学会了“以小博大”,于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中便产生了两类人。一类人,称之为“大智若愚”型。这种人豁然大度,眼光远大,不计小利。一类人,称之为“大愚若智”型。这种人小肚鸡肠,目光短浅,斤斤计较。

以小博大的交易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人性修炼的过程。

技术、原则、人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交易中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以为,技术所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原则所解决的是万一做错“怎么办”的问题;而人性所解决的是原则能否真正执行的问题!

所以,人性是交易成败的关键,是根本所在。一个交易员水平再高,预测市场的准确度亦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怎么办?靠原则去弥补技术之不足,但一个交易员的原则制定的再完备,如果在交易中不严格执行,也形同虚设,毫无意义。为什么会出现有些原则不能执行的情况呢?这便是人性的问题了。从事过交易实践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那就是纸上谈兵与真刀实枪是两回事。不交易时看市场往往准确率较高,自我感觉良好,心态不错,为什么?

因为输赢都与自己无关嘛。而到真正交易的时刻,人性的另一面便露了出来,即“想赢怕输”的思想充斥著人的头脑。于是事先制定的计划,事先制定的原则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结果往往赚小钱、赔大钱,最终导致失败。

由此可以看出,人性在决定交易成败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把交易看作一场战争的话,技术是战术,原则是战略,人性则负责把原则融化贯穿到战术中,从而夺取整个战争的胜利。

如果把技术看成水,原则便是容器,人性负责把水装在容器中,使之不致于泛滥无形,而是有规有矩。

如果把技术看成一种宗教信仰,原则便是无情的法律,人性是法律的执行者,当宗教信仰出现危机时,用法律来无情规范人类的行为。

如果把技术看成一把宝剑,它应该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能杀敌,使用不当时则有可能自残。而原则是铠甲、是防护衣,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去进攻,才能战无不胜,且无后顾之忧。所以人性负责在宝刀出鞘之前,穿好铠甲,然后披挂上阵。三国时期的曹操手下有员工大将许楮杀得性起,赤搏上阵,结果挨了一箭,正如鲁迅先生所讲的“活该”。

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所具备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便是技术、原则与人性三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没有技术的原则是空洞的原则,没有原则的技术是盲目的技术,人性修炼不够的交易将会是失败的交易,失败交易归根到底是人性出了问题,所以成熟的人性、完备的原则、严密的技术,三者成功凝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以小博大!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投机活动中最痛苦的是什么?

不是大额的亏损头寸在手,而是明明看到的大机会却没有做好,那种由于自己的心理波动或其他原因错过大行情的痛苦凡是参与过投机活动的大概都有体会。

无数次,我们在很低的位置买过未来的大黑马,要命的是我们也认为这是大黑马,但是当我们有了20%、30%的利润的时候,我们退出了头寸。

也许是我们觉得赚的不少了;

也许我们觉得涨了这么多了,该跌了;

也许是价格开始下跌了,利润在回吐,该获利了结了。

总之,古老的格言不停的劝说我们:获利了结不会让你破产。但格言的另外一面是,获利了结是不会立即让你这次破产,但损失大机会的代价总有一天会让你破产,因为你无法为亏损的交易提供足够的赢利保障。

把握有利交易的重要性。

在刚刚为索罗斯工作时,Druckenmiller对美元下跌信心很足,他做了自以为很大头寸,自己也颇为得意。当索罗斯来到Druckenmiller的办公室时,聊到了头寸问题,“你做了多大的头寸”,索罗斯问。“10亿美元”。“这也是个头寸?”随即,索罗斯鼓励Druckenmiller将头寸翻番。这是典型的索罗斯风格。

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的时候,要给对方致命一击,光是做对还不够,还需要尽可能的索取。这就是从索罗斯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索罗斯在做对时候的表现。1985年广场协议会议前,很多交易商一直在跟着索罗斯做多日圆。周一上午,广场协议公布,日圆高开了800点,那些交易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下获得这么多利润,他们急着交割离场。

这时,索罗斯推门进来,告诉那些交易商不要平仓,他一个人买下他们所有的头寸。这就是索罗斯,在他正确的时候,他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最大利润。至于那场豪战英镑不过是其一贯风格的延续而已。

投机赚大钱的要决是保障资本并争取卓越回报,两者都不可偏废。

保障资本就要求在投机活动中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意识,不要让自己的随意和软弱导致风险失控,至少要使得自己即使在连续亏损20次以上还有交易的能力。

争取卓越的回报就是当情况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一定要敢于赢尽,有帆驶尽。敢亏更敢赚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完成了保障资本安全后再争取多几次本垒打,获取大利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光在心理上突破获利了结的渴望已经不容易了,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怎么去取得更大利润就更不容易了。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我们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每一笔交易在开始时就想象成是笔大交易,这样就不会想着,急急的在有点利润时就退出头寸,我们总是暗示自己:这是笔能赚大钱的交易,不能轻易了结。

当然,我们也同样有合理的交易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真正退出市场,当交易系统告诉我们,是退出的时候了,我们才收拾行李和这次交易告别,等待下次机会来临。

毕竟想做成赚大钱的交易是一回事情,事实又是另外一回事情,当愿望和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当然以事实为准。但如果根本没有心理准备要打本垒打,多半也不可能打出真正的本垒打。打出本垒打的交易,必然是大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所以如何获取大波动的利润就是和本垒打交易同义问题。

在任何一波大行情中,至少60%的人在行情开始时所持头寸和大趋势方向一致,但能坚持到大趋势结束的往往连1%都不到,这就是输家和赢家的分野。

人的心理总是愿意接受愉悦的事情,而讨厌痛苦的事情。获利是开心的,亏损是痛苦的,所以人总是尽量去摘取获利的果实而从本性上愿意忽视亏损,对亏损采取鸵鸟政策的结果就是市场一直在重复着一赚二平七亏的结果,战胜人性的弱点始终是一个投机者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我们有利润的时候一定要想着如何尽可能的扩大利润,不要怕没有买在最低位,就怕卖在中间位。就我们的经验而言,一旦在行情的中途下车,再想上车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容易导致心理紧张下的动作变形,把一个本来很好的交易给糟蹋了。

徐翔:从3万到250亿,年仅26岁资产已过亿,24年沉浮最终一无所有

在我们每个人进入投机市场之初,都玩过按计算器算帐的游戏。

在这里我们再算一次。假设其他的小交易基本持平,50%的利润交易我们定义为本垒打交易,那么在我们投机生涯中只要完成15次本垒打,就有437倍的利润;如果是12次本垒打,就有129倍利润;如果是10次本垒打,就有57倍利润。

假设投机生涯是25年,以10万元开始,只要2年完成一次本垒打,我们就可以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也许25年后千万不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丰衣足食应该问题不大。

所以,当我们保障好资本,并2年打出一次本垒打,那么我们就是投机活动中的赢家了。到这里,我们该明白,在关键时刻做一头勇敢的猪是多么的重要。

假设在湖里游泳的时候,突然一头鳄鱼咬住了一只脚,这时该怎么办?勇敢的人选择和鳄鱼决斗以争取击败之,并逃出生天。这适合那些对自己能力有足够信心的人,一如人之中也有武松,老虎也不是没有人可以击败的。但对大多数的人而言,与鳄鱼搏斗的结果是一目了然的,合理的选择应该是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迅速舍弃被鳄鱼咬住的脚,脱离和鳄鱼的接触以逃生。对于理性的人来说,这一鳄鱼生存法则是很容易理解的,毕竟少了一条腿的活人总比成为鳄鱼食物的死人要好的多。

其实在投机世界也一样,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果断了结麻烦还是做一只不愿意正视现实的鸵鸟,往往也决定了我们最后生存与否。亏损是我们在投机中遇到的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麻烦,怎么处理亏损头寸是投机者的基本功。

正如李伏魔所言:利润会自己照顾自己,亏损永远不会自动了结。华尔街的另一格言是:截断亏损,让利润自己奔跑。大致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同样的道理,有人问斯坦利•克罗到底多大的头寸规模是适当的,克罗幽默的说:获利的头寸多大都不嫌大,亏损的头寸多小不嫌小。

在专业投机高手的眼中,迅速处理亏损头寸是获利的基本要求。正如把本来可以获得“本垒打”的交易做成酱油钱利润的交易一样,将本来小的亏损变成大亏损是同样不可原谅的错误。

人性不喜痛苦,所以对待亏损的头寸,下意识的往往喜欢拖一拖,希望市场会朝自己有利方向变动,从而扭亏为赢。有位仁兄10万资金5次做到110万,在赢利的这5次交易中,有3次是先亏20%左右然后翻身的,失败的种子就此种下,当第6次交易出现亏损时,他的处理方式就是:挺。运气不会永远照顾他,失去了运气也失去了全部资金。其实这类例子很多。对待投机我们应该有客观的态度。亏损不可怕,因为亏损和赢利一样都是交易结果之一,关键我们要正确对待。首先从心理上,我们要接受亏损;其次从行动上要会正确处理亏损。

亏损头寸的处理之所以成为很多投机者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问题。归纳下来大约有如下几种心理:

1、只要没有平仓,就还是帐面亏损,不是实际亏损。而一旦平了亏损的头寸,就是实际亏损;

2、如果平掉的亏损头寸,就说明自己错了,证明自己很差;

3、如果平了亏损头寸,以后再涨起来,不是很吃亏。

4、止损很重要,但到底怎么止损才能提高业绩呢?很多时候是无谓的止损,砍来砍去,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除了第4种情况是属于止损的技术性问题外,前三种都是心理问题下面我们细细分析。

第一种情况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心理,希望象鸵鸟一样脑袋埋到沙堆里就不会面对困难了,可惜市场可不管投机者脑袋向前还是屁股向前,只要犯错误就会有惩罚。

其实,当我们面对亏损头寸时,不管我们处理不处理都已经是实际亏损了,无论平不平仓,当时的市值就那么多,处理与否本身不是造成亏损的原因,而是如何面对以后的交易问题。因为如果我们迟迟不处理有问题的头寸很可能会将本来的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而一旦问题变大后,容易陷入另一个错误心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已经亏这么多了,管他呢,这是常见的心理变化过程。一旦这样的话,除了亏损本身外,使得自己交易态度不客观,容易情绪化外还会妨碍我们对真正适合的交易机会的错过,两边同时出问题,后果可大的多了。想清楚利弊,应该有助以正确对待亏损头寸,避免鸵鸟心理。

第二种情况是人性中的面子问题。很多人甚至有些水平很高的投机者也会犯此问题,尤其是面对公众的时候,人性中喜对怕错的心理,使得我们将自己的自尊超越了投机的本身。

必须明白,投机的本意是要赚钱,而自尊并不能在投机活动中给我们带来利润,一旦我们的情感开始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往往就是我们出问题的时候。自尊强的人不适合投机,正如大多数分析师无法赚钱一样,他们总希望自己始终是对的,而是不是永远对恰是投机很不重要的因素,关键是对的时候怎么样,错的时候怎么样。只要不平仓就不能证明错了,但有什么意义呢?在投机市场中是要赚钱,面子有什么重要。我们宁愿所有的人都说自己是笨蛋,而长期赚大钱;也不愿意所有的人多说自己很神,却长期亏钱,对我们来说面子在投机活动中是最有害的事情,正如美国的冠军交易员马丁•舒华兹所言,我做了9年的分析师,人人多说我很厉害,而我却始终在亏钱,当我一旦将交易和自尊分开后,我就开始持续赚大钱。如果想享受前呼后拥的快感,大概当官更能实现,如果以此做交易,总有一天什么也得不到。自尊太强,必然不肯认错,由此必然会出现大赔的情况,而大赔正是交易体系中最不能容忍的情况。所以放弃自尊才能走向自由交易之路。另外就是一种常见的错误心理:好象亏钱了就是错的,赚钱了就是对的。这是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我们认为只要交易行为是符合规则的和自己交易体系的,赚了是正常的,亏了也是正常的,两者都是对的;而相反,无论赚赔都是错的,过程正确,长期必然结果正确。对错不是靠死硬来体现的,而是靠仓位来体现,市场会告诉我们对错,借用佛言:放下自尊、立地赚钱。

第三种情况主要是没有理解交易是概率化的活动的真谛。

确实,当面对亏损头寸时有处理和不处理两种做法,在不知道未来之前,我们只能根据交易系统来做,无论是处理还是不处理的行为本身都会出错,不处理造成大亏是错,处理造成本来可以赚钱交易结果变成亏损出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错,排除乱砍仓的行为外,就长期而言,果断平掉亏损头寸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要远小于没有处理造成大亏损的后果。就专业投机者而言,需要处理亏损头寸的时候,必然是原始建立的仓位出现了问题,行情的发展走向了当初建仓时的策略中不利的一面,这是市场的概率走势中常见现象,为了保证后续的交易能力,不会因为一次错误而被市场红牌罚出的情况发生,这时必须平掉亏损头寸,即使以后再涨,那也是正常的,为了保护一条腿丢掉命是愚蠢的。记住这句话,也许可以解决这种心理:止损永远对,错了也对;不止损永远错,对了也错。

作者hr6000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