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厂长的话

上次徐翔进入大家的视线,还是因为长油5回归A股《重磅!A股首家重新上市公司来了,徐翔在狱中赚了8000万。。。》,当时有个粉丝神评论,给徐翔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外面里面没太大区别。按徐翔苦修式的生活作风来说,也没毛病,不过精神压力总归不一样的。目前徐翔在青岛服刑过半,这两年多来,他的旧部也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泽熙的前研究总监史朝兴自立门户,成立慈阳投资,助理叶展在齐鲁资管延续着徐翔的投资理念,业绩出色。。。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自立门户的泽熙人

徐翔人不在江湖,江湖中处处有他的影子。曾经的王者“泽熙”,留给私募圈的不止是故事,还有大量的私募人才。

泽熙崩塌后,徐翔旧部散落各处,姚轩杰、孟斯硕等几经辗转,成为了券商分析师,焦庆加入财通基金,开启公募之旅。而泽熙的前研究总监史朝兴,则成为私募慈阳投资的掌门人。

根据中基协的信息,上海私募慈阳投资已经在中基协完成备案,登记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为1000万,实缴300万,员工数为7人。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根据天眼查的信息,史朝兴是慈阳投资的法定代表人,持有95%的股份。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而史朝兴在泽熙度过了六年职业生涯,做过泽熙投资的研究总监、总经理助理。。。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上海慈阳投资前身是上海森漠投资,经营范围杂七杂八的,除了投资咨询、商务咨询,工艺礼品、金属材料都来了。变更时间是今年2月,史朝兴也是在这个时间点成为了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除了史朝兴,自立门户的还有上海逸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宋涛。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宋涛历任汇丰晋信基金交易员、泽熙投资资深经理、中融保险权益投资经理,在股市征战了13年。

徐翔最为人称道的,除了彪悍的操盘手法,还是敏锐的逃顶嗅觉。统计徐翔的所有操盘日记,如果按照年度盈亏来计算的话,徐翔仅仅只有两个年度出现有亏损达到10%的记录,其它时间均能保持在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盈利状态。

逸杉资产看起来继承了一些徐翔强大的防守能力,从2015年6月到现在,累计收益超过60%,走势稳定,今年的回撤控制在10%以下。从那个让人战栗的时间点上来说,这个成绩确实值得称赞下。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旗下代表产品,之前的最大回撤在10%以内,只有今年惨了点,18%。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揭开泽熙面纱的助理叶展

说到泽熙旧部,叶展是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厂长2015年6月时听到这个名字,并不是因为他是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而是因为他在2015年3月以泽熙投资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发了《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一文。

文章里提到:

即使在市场大幅下跌时,泽熙产品的业绩也总能保持平稳。在过去的5年里,净值回撤10%的次数只有3次。

泽熙投资对研究员的考核办法极为严苛:推荐的股票能涨,最好马上涨,涨幅要高过沪深300指数;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没有研究经历的需要实习。实习期间要频繁调研上市公司,有时候一个月得调研20家左右。试用期只有一年,一年里如果排名靠后就要被淘汰。

这种体系训练出来的,自然是对风控极为重视了。而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的,自然是最凶猛的“华尔街之狼”。更不用说那些活到了泽熙食物链顶端的。

此外,叶展对于长期投资的看法很有意思,他说,泽熙素以凶猛彪悍的投资风格著称,经常参与大量的短线交易,市场甚至以“敢死队”名之。那么,泽熙到底是一个短期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我认为是后者。

如果以持股周期衡量,泽熙的仓位中有大量快进快出的品种,并不符合一般意义上长期投资者的概念。但是,长期投资者仅仅从持股周期上来衡量吗?

自从1993年入市,徐翔用20多年的时间在证券市场中搏杀,在实战中形成了快准狠的投资风格,并且一以贯之地坚持。这种坚持,才是长期投资者的根本特征。很多人只是想短期捞一票,跟风,赌博,这种短期心态,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很有颠覆性,厂长初听时是不以为然的。不过叶展在齐鲁资管管理的五只产品,大多收益还不错,看来投资这种事,本就是有点各显神通的。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厂长翻看了下,除了收益率垫底的齐鲁民生1号,前三只产品的回撤都控制得不错。但总觉得,高换手率,在震荡行情中很难获得高收益。从业绩走势来看,叶展的产品的收益也大多来自2015年的牛市期间。熔断、股灾中的防御能力强,持续盈利能力差了点意思。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私募亚军上海涌津投资也汇聚了一批泽熙系的研究员。公司的研究总监洪俊骅和副总监刘敬文,都曾在泽熙从事过投资研究工作。公司2016年和2017年业绩亮眼,今年的回撤处于中等水平,产品平均亏损16.47%。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那些只继承了“狠”的

泽熙旧将中,有人风光无限,也有人“辱没师门”。

有一家私募叫上海毕咸投资,据说团队也是从泽熙出来的。在2012年11月22日兆驰股份调研记录中,泽熙投资的杜晓光单独一人调研了公司。而上海毕咸投资的一位联合创始人,也叫杜晓光。

公司的第一只产品告诉你什么叫黄粱一梦。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后面的两只,告诉你什么叫惨绝人寰。希望只是同名而已吧,太砸招牌。。。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另一位,就是绰号“快刀八郎”的苏思通了。当年出道时就是打着“泽熙旧部,重出江湖”的旗号。他的蓝海韬略,之前写过很多遍了,大致就是2016年熔断后建仓,躲过大跌,上半程收益爆表,之后轻仓锁定收益拿到冠军,去年死磕军工股,把自己磕的半死。。。

徐翔“心腹”杀回私募!泽熙这块金字招牌还管用吗?

苏思通在产品存在清盘风险时,不是减仓,而是越跌越加仓,徐翔的快准狠,他“传承”了赚得快、跌得狠。。。随后也出现了半数产品清盘的情况。

今年蓝海韬略的业绩还好,只是亏损了8个点左右,但是今年苏思通陷入民间借贷纠纷,最近还因私用东晶电子公章为8437万借款担保,遭到证监局警示。这位私募冠军成名后过得很挣扎。

在资本市场上,很多投资者都会经历一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拼命狂奔,翻过一座山后再奔向另一座山,直到遇到悬崖峭壁却刹不住脚。

相比之下,那些慢慢攀登,稳扎稳打的,也许无法快速领略那么多的风景,但却在遇到风险时可以及时刹车,最后看得更多。

关于徐翔有这么段小故事。有一个节假日,朋友们一起去澳门赌场放松,大家都百万输赢,徐翔手里拿着5万筹码。在大厅玩了三天,他剩下的钱还能买一件爱马仕外套。

厂长不禁想起了陈光明说的,慢就是快。高手的绝招,同途异路。

部分素材来自叶展《我在泽熙学到的七堂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