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有哪些沟通技巧?

迷彩黄金


同事向我抱怨,与孩子沟通越来越难了,她发现一个状况,当她不断的给孩子提建议的时候,孩子越听越烦,越听越燥,为啥当妈说的话,孩子听起来都变成一种谴责?

其实,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当你不断的跟别人讲“你应该怎么做”“你可以试试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弄呢”,对方听了会生气,特别是自尊心强的人,听了会觉得你在指责我!

有句话讲得特别好,“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誉人言。”意思是,控制情绪,特别是在高兴和生气的时候,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大了,不愿意跟我们讲心里话了,和爹妈之间言语矛盾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父母一张口就带着情绪,不是挑毛病,就是下命令,批评的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孩子听的战战兢兢、一肚子委屈。

面对孩子的不成熟,作为一个成熟的家长,言语之间要有成年人的理智和智慧,

如果孩子能把你激怒,那说明你的水平跟孩子一样,甚至不如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去帮助孩子成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年龄大,经历多,人生经验更丰富,但这些在孩子面前都是零。家长必须在任何时候,对孩子都要保持平静和理智,不应该再情绪中处理问题。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感情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愿意成长蜕变,而是不停的抱怨孩子的缺点。

而孩子在对待父母的感情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从未在父母身上体会到理解、包容,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成长的快乐。

和孩子沟通,是门学问,怎么才能潜入内心?如何才能达到情感共鸣?

注意语气:

1、避免评价语气

父母都爱评价孩子的方方面面,而且他们往往都在心理上占据高地,一开口就不自觉的拉开对话距离,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抗拒。

2、避免指令语气

指令性的话是最糟的沟通方式,是对尊重的践踏,指令语气的压迫性,往往带来孩子的抗拒心理。

3、避免唠叨式语气

唠叨是发牢骚的表现,唠叨语言模糊且逻辑不清,往往大人说了很痛快,孩子听了很痛苦。

4、避免暴力语气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用暴力语言责骂,诋毁孩子,往往孩子表现的自卑、无能、不自信,孩子会有挫败感,心理伤害很大!

5、避免冷模式语气

心理研究显示,经常对孩子说话冷漠,哪怕言语不过激,也会让孩子逐渐形成消极的负面心理,产生冷淡、忧郁的性格。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感觉孩子说话冷漠,没有好脸色,其实是父母谈话方式中,潜移默化的结果。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 ,你今天和孩子交谈的方式,就是将来孩子和你相处的态度。


阳光语言矫正师


孩子的教育是一次性的,不能说做不好重来一次。也是不可预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没有剧本可遵循。所以我也只能依照我与自家孩子沟通经历来说说。

与孩子沟通我有两个原则,一,平等。二,权威。

平等,是要给孩子发言权。孩子没有社会阅历,生活经历,肯定会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首先要让他解释为什么做那样的事,为什么说那样的话。相信我,有时候孩子做事的思路可能比我们还要好,还要合理。另外一个平等就是同等标准。举个简单例子,孩子摔坏一个碗会被臭骂,大人摔坏碗摸摸鼻子收拾一下就完事。这就是不同标准,不平等。我通常会先检查孩子是否受伤,然后一起收拾,最后和孩子讨论为什么碗会打烂,怎样做才能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平等很重要,可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成为孩子的“知心姐姐”。这样孩子在外面的情况会主动“汇报”。叛逆期也不容易出现难于把控的突发状况。

权威,也就是说,孩子有话语权,参与权,但是没有决定权。家长是一个家庭权威人物,当事情有争议时由家长拍板。家庭行为规范由家长制定,并拥有最终解释权,是不可挑战的权威。我的孩子就曾经问过我,“为什么孩子要听大人的话?”我告诉他“因为孩子接触的事情少,判断力不足。等你十八岁就有决定权,家长会提建议,而之后的结局好与坏都自己承担”。

做为家长要认真使用自己的权威,孩子走什么路看您的“威力”啦。


不凡书屋


《我该怎样和你好好说话?》

有效沟通,首先要站在对方立场换位思考,同时,适当学习了解一些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技巧,灵活运用。

倾听:是指咨询师主动积极地运用视听器官去收集案主信息的活动。倾听强调搜集关于求助者的一切情况,是一种信息输入行为。倾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倾听求助者的话语信息、倾听求助和的身体语言信息、解读求助者其人。

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情感表达技术: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咨询师的情感表达既可以针对求助者,如“我觉得你很坦然”,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如“我很抱歉没有听清你刚才说的话”,或针对其他事物,如“我喜欢与人交朋友”等

非语言行为:除言语和书面语言外的所有人类沟通方式。在人们进行交流时,约有65%的信息是由非言语信息传达的。非言语行为也是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共情态度比言语还多,影响力更大。

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严重伤及他人的不满足本性的行为。它意味着把救助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助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尊重求助者,不仅是咨询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助人的基本条件。

真诚:真诚是指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能够以真正的自我出现,也容许自己的感受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一个真诚的咨询师,不作保护式的伪装,不会将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同时,更不会像一个技师一般的例行公事;相反,他会很开放、很自由而有很个人地投入到整个关系中。

温暖:以身体表达同感和尊重的方法,通常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达,例如手足的姿态、声调、抚摸和面部表情等。我们要感受自己对求助者有温暖的态度,要喜欢求助者,关心求助者,并尊重求助者。

通情达理: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咨询师根据来访者述说表情、举止,设身处境的体验其内心的情感等。二是咨询师借助于自身知识经验,技巧,分析来访者的经历,体验和人格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来访者问题的实质。 三是咨询师借助自己的经验、技巧, 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的体验的理解准确的传达给对方,并影响来访者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感受。

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语言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凡是助人工作,首先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受助者时可以改变的。他们身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与优点,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潜力存在,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人都可以比现在更好。

内容反应: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选择求助者的实质性内容,用自己的言语使其表达出来,最好时引用求助者言谈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内容反应使得求助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时间和关系,深化会谈的内容。

情感反应:情感反应是咨询员经验求助者所表达的感受,并有能力用简洁的反应,去表达出对求助者感受的了解。这种了解包括求助者不论是直接表达或暗示的主要感受。主要时为了澄清求助者模糊不清的感觉,归纳或澄清求助者同时表达但又相反或矛盾的感觉,令求助者觉得咨询员明白他的感受,帮助求助者去接纳或拥有自己的感受。



迷彩黄金


一、询问式

孩子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做出一些你认为不恰当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不要武断的来判断孩子的正误,一顿呵斥更是不应该的。首先应该做的是询问式的沟通,也就是问孩子你做了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你觉得怎么做好?把事件的回忆、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二、理解式

任何人其实都不希望自己犯错误的,犯错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内疚和自责的,所以家长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共情力,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我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一个小小的儿童能够获得大人的理解,是多么的欣慰呀。所以做家长的要能够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慢一点做出评判的反反应,快一点摆出理解的姿态。



三、建议式

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决定。最近在跟一个教育人聊天的时候,他讲到外国的孩子鞋带经常都没有系,老师好心的提醒,可是孩子说我觉得很安全,没有问题,我不想系。教育者只需要做到提醒的义务就可以了,至于决定权还是在孩子自己手中,当孩子做出的事情我们认为不满意的时候,只要没有威胁到他的安全,我们没有必要去干涉和武断地制止,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我们拥有的只是建议权。



明白说教育


与孩子沟通

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思维是与成人不一样的,他们的想法会比较直接,目的性比较明显

尽量不要用吓唬,威胁或者利诱的方式,这样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

要去引导孩子,不要事事要求他们怎么做,而是要谆谆教导,让孩子慢慢去明白应该怎么做,这样才有教育的效果

都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以上


大脸帅呆了


我经常会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所以沟通的时候我会扮演动画片中的角色来和她对话,这样她更容易接受


记者朱瑞波


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绪。

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表扬”孩子要注重事实

<strong>


有爱益家


《小马过河》,因材施教。


yiliqu


孩子感性多,先得他信任你,立威先得施恩!其实人都如此!不然就是直接投其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