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滁州不是家鄉——讀辛棄疾《聲聲慢》

徵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簷牙高處,浪湧雲浮。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千古懷嵩人去,還笑我、身在楚尾吳頭。看取弓刀陌上,車馬如流。從今賞心悅事,剩安排、酒令詩籌。華胥夢,願年年、人似舊遊。

董元奔‖滁州不是家鄉——讀辛棄疾《聲聲慢》

(位於滁州城西重建的奠枕樓)

這是辛棄疾的詞《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標題中的奠枕樓是辛棄疾於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知滁州時所建,與唐李德裕(詞中的“嵩人”)貶知滁州時所建懷嵩樓相距不遠。南宋滁州轄今安徽來安、滁縣、全椒三縣,是當時宋金對峙的前線。這首詞也就作於辛棄疾滁州知州任上。

詞人登上奠枕樓向北遠眺,望不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盡頭,於是他由衷的發出了“太平萬里”的感慨之語,並祝願今後天下萬民同樂,年年享受太平生活。

其實,在這首詞的字裡行間,詞人還是難以掩飾自己對抗金復國前景渺茫的悲哀。所謂“太平萬里”只是“今年”這會兒的遐想,詞人知道,金兵只是在等待秋來兵肥馬壯的時候進兵而已,其實,詞人也知道金國朝廷裡如今正在發生政治紛爭,這完全可以成為南宋北伐的一個機會。但是朝廷沒有北伐的計劃,南宋朝廷只願意享受這半壁江山的所謂“東南佳氣”,卻忘記了我們還有埋葬著祖先們屍骨的廣闊的“西北神州”,所謂出師北伐只是詞人的一廂情願而已,朝廷給他下達的指示只是在滁州加強邊防建設以防禦金兵進犯,不得主動出擊,所謂到北方“願年年人似舊遊”只是詞人的“華胥夢”而已。所以詞人心生退意,但是身在抗金前線,身擔抗金責任,他卻不能退隱,即使退隱了,金兵還會如期南下,這偌大天下也不會有他的太平日子可過。所以他認為他尚不如李德裕還能夠於“懷嵩”之後順利的回到嵩山安度晚年。

董元奔‖滁州不是家鄉——讀辛棄疾《聲聲慢》

(辛棄疾塑像)

不過,作為“壯詞”的開山祖和大師,辛棄疾這首詞中還是有英雄之氣湧動的,如“徵埃成陣”、“指點簷牙高處”、“浪湧雲浮”、“弓刀陌上”等用詞都以“壯”為指向,詞人所言“千古懷嵩人去,還笑我身在楚尾吳頭”實際上也是詞人譏笑李德裕不思進取,反襯自己的慷慨之氣。辛棄疾固然對朝廷偏安政策不滿,但是他還是願意努力鞏固滁州邊防,這樣,進可以等待朝廷改變國策以組織北伐,退可以暫保“楚尾吳頭”這江淮大地享受片刻太平。

此詞標題中的“旅次”二字頗有深意。身為南宋朝廷委任的滁州父母官,詞人並不以滁州為家,甚至並不以南宋全部江山為家,他懷念著他的北國家鄉,時刻準備著帶領軍隊離開滁州,北上恢復故土,恢復大宋社稷,所以詞人以“旅次”言之。

董元奔‖滁州不是家鄉——讀辛棄疾《聲聲慢》

(滁州古城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