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保,補交社保只賺不虧,是真的嗎?

關於社保,補交社保只賺不虧,是真的嗎?

半年前一位親戚來借錢週轉。問起原因,說是要給自己和當年手下的員工補交養老保險,算下來要30多萬,一時湊不齊那麼多現金。年輕時沒重視養老保險,著急補交的不在少數。能走正規渠道補交還好,還有很多人本想著“佔國家便宜”,結果卻掉進了社保騙局。

近期,在吉林市就查獲一起特大社保詐騙案。

花幾萬塊錢補交養老保險,馬上就能月月領錢,看起來是筆只賺不虧的買賣。受害者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老了能有個保障,尤其是手腳不能動的時候,不用給子女增加太多負擔。

行騙者則抓住需求,利用社保系統漏洞,聲稱可以幫一些一天班都沒上過的人辦國企“退休”:行騙者向每個人收六七萬到十幾萬的“中間費”,辦好後可以每個月領一千多元養老金。直至案發,受害者已達六七百人,涉案金額高達5000萬元。

01

補交養老保險的經濟賬

參保人(男)年滿60週歲、(女)年滿55週歲,一次性補繳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按規定辦理領取養老金手續;補繳繳費年限累計不足15年的,可延長繳費至滿15年,延長繳費到男年滿65週歲、女年滿60週歲時,實際繳費年限累計仍不足15年的,可一次性繳費至滿15年,按規定辦理領取養老金手續。

在很多地區,都有類似的養老保險補繳規定。

補交養老保險到底劃不划算?有人算過一筆賬:

一次性補繳近9萬元,等到男滿60週歲、女滿55週歲就可以領養老金。按照現在的水平,可以每個月領1100元左右的養老金,隨著時間推移,每個月的養老金還會增長。

如果投資收益、養老金年增長率都按照5%測算,大約第八年的時候,領到的養老金就可以與本金+投資收益持平,此後,養老金會超過本金+投資收益。

各地的補交政策略有不同,因此“回本”時間也略有差異。但最終,養老保險補交的經濟賬都成了自己與生命長度的“比賽”。

活得越久,領的越多,交養老保險就越划算。

根據國家衛健委發佈的《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人均預期壽命為76.7歲,比上一年提高了0.2歲,而且還在呈上升趨勢。很多人算完賬會發現,男的活過68歲、女的活過63歲,So easy啊!即便有人走的早一些,個人繳費也都能拿回來,社保還會給喪葬補助。

02

不可不知的基本養老擴面

養老保險補繳之風從何而來?大約2009年前後,在國家的主導下,各地政府推出了基本養老擴面政策。就是讓更多的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也讓更多的人以後能領到養老金。

擴面政策的出臺,大背景是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問題。中國人未富先老,人均壽命的延長,以及計劃生育政策又加劇了人口老齡化問題;而我國統賬結合的養老金收支方式,又形成了養老金“空賬”問題:老年人個人賬戶累計不夠,只能先挪用年輕人個人賬戶中的錢,等到年輕人領錢時,就可能會面臨錢不夠用的問題。

目前,在很多省市,已經出現了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乃至累計結餘“穿底”的情況。

另一方面,也有國家出於保護弱勢群體的考慮。

養老問題其實很嚴峻,越是低收入人群,越需要社保保障。

但目前的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以就業為前提的,雖然靈活就業者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但是繳費成本較高,客觀上限制了他們的參保意願。因此,就業的弱勢,就必然導致部分人群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弱勢。像低收入人群、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就屬於這樣的就業弱勢群體。

另外,在廣大的農村,由於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不歸,導致農村空心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之一些經濟原因,

使得農村老人養老難問題凸顯。

因此,國家開展了基本養老擴面,包括:吸引靈活就業群體繳納社保,對漏交的企業進行催繳、追繳,允許斷繳的企業職工補交,將農村老人納入新農保。

這其中,年輕人是養老保險擴面最需要吸引的對象,他們繳費時間長,領取時間遠。但在執行中,年輕人的參保意願仍舊低迷:起步階段收入低,社保負擔顯得過重,加上距離領取時間還有幾十年時間,也沒有緊迫感。

反倒是接近領取年齡的人,因為繳費之後馬上就能見到錢,加上算明白了“只要能參保就能賺到”,更有參保積極性。在有些地區,甚至還出現了要走後門才能參保的情況。

03

“佔國家便宜”的“生意”

基本養老擴面,是國家任務,但各地在執行上遇到了各種問題,比如留不住年輕人的東北,根本沒有那麼多年輕的血液可以吸納。

於是,各地政府都採取了一些“非常”措施,比如針對臨近法定退休年齡的未參保人群的一次性補繳政策、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鼓勵“大學生參保”,甚至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不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範圍等等。

某些做法,確實讓眼前的養老金擴面成績單看起來漂亮很多,但無異於飲鴆止渴,是對按時繳費的人的不公,也給養老基金的可持續性留下隱患。

與此同時,還衍生出黑色產業鏈,一些不法分子將社保基金視為“唐僧肉”,通過偽造檔案、虛假掛靠企業、內外勾結等非正當手段,幫“沒上過一天班”的人辦理退休,讓他們和企業正式工一樣,到年齡後拿退休金。

相關部門認識到這些優惠政策被利用,於是,人社部於2016年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採取一次性交費的方式,違規將不符合參保條件的人員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範圍。

政策的“補丁”打好後,養老保險補交越來越難。

但那些曾經靠著這一巨大的政策漏洞獲利的“中間人”不會心甘情願的“失業”,反而抓住很多人想“佔國家便宜”的心理,繼續對外宣稱有門路幫他們騙取養老保險,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吉林特大社保詐騙案。

04

“唐僧肉”不好吃,騙保已入刑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立法解釋,明確將以詐騙公私財務罪處罰騙取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金的行為。查了一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最高可判無期徒刑。

同時,國家也加大了查處力度。近幾年,常有類似的騙保案件被曝光,比如今年3月份,廣州白雲區人民法院就對王某某等6人夥同譚某某虛構工齡,向區人社局社保基金中心申領社會保險案件進行了判決,

不但騙領的23.57萬元社保要全部退回,6個人還分別被處以4-6個月的拘役和罰金。

奉勸一句,社保是國家福利,但不是“唐僧肉”,如果家裡老人快到退休年齡了社保還不齊全,一定要通過正常途徑補足,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以身試法。

如果你的社保還有斷交漏交,趁著年輕趕緊想辦法辦接續、轉移,千萬別等老了再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