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小龍蝦三年開店一千家,融資過億!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餐飲新紀元”快速關注

餐飲新紀元,讓你的餐廳經營更容易!餐飲實戰第一自媒體。

導讀

2019年3月,深圳市洪堡智慧餐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堡智慧”)完成B輪融資。洪堡智慧以打造零加盟費、賦能門店為主的可持續發展策略,經營連鎖餐飲品牌產品。

截止2018年12月,旗下“墮落蝦”品牌全國門店開業數量已超過1000家,覆蓋城市已達215個,已經發展為小龍蝦行業領軍品牌之一。

这家小龙虾三年开店一千家,融资过亿!

近幾年來,小龍蝦市場飛速增長。農業部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小龍蝦全社會經濟總產值約 2685 億元,對比 2016 年增長 83.15%;其中,以餐飲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約 2000 億元,下游賽道也日漸擁擠。

墮落蝦2016 年成立深圳總部之時,這一品牌更多在講“整合上游供應鏈”的故事。小龍蝦上游分散且不穩定,以墮落蝦、信良記、熱辣生活為代表的玩家從養殖環節開始佈局,通過參股養蝦場、飼料廠等獲取穩定蝦源渠道。墮落蝦創始人李林渡介紹到,墮落蝦在湖北、江蘇等產地均擁有千萬級產蝦基地,也新開了一家大型中央工廠,小龍蝦產品年產能接近 5000 噸。

在供應鏈能力有了一定基礎並保持穩定發展之後,墮落蝦下一步會著力發展 C 端市場,目標是 2019 年門店數量再翻一番,擴展到全國更多城市;同時豐富產品線,啟動新燒烤品牌“香當紅”,用科技化手段改造更大的餐飲品類。

01、想吃就是墮落

墮落蝦的創始人叫李林渡,199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專業,先後在科技、快消品工作,也做過諮詢師。直到直到2013年,他決定自己創業,選擇了成本不算太高的餐飲業。在創辦墮落蝦前,還做過養生燉湯館。

2014年,李林渡在深圳開了家小龍蝦店。那時候,他也是到處去試蝦,北京麻小、長沙口味蝦、南京十三香都嚐遍了。

2014年3月,小龍蝦店開始營業。2個月後,李林渡發現這個模式不可持續。具體而言,門店每個月管理費用大概有2萬元,一個廚師月薪萬元以上,而且不透露秘方;小龍蝦只在夏季才有活蝦,運輸麻煩,從湖北運往深圳,死亡率能達到10%。

中國的小龍蝦產地集中於洞庭湖區域、洪澤湖區域、鄱陽湖區域,經過捕撈、裝箱、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運輸,才能到省會城市,三四線城市則需要的時間更長。死亡率是一方面,肉質的變化也不容忽視。

李林渡介紹稱,為了防止早上配送到店的小龍蝦繼續死亡,很多餐廳會將其過油,堆放在廚房等到晚上售賣,這又極容易滋生細菌;而售賣時再次高溫加熱,肉質早已變化,甚至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也不足為奇。

受到國外雞肉、牛肉“鎖鮮術”的啟發,李林渡決定將小龍蝦去廚師化,進而建立一整套從蝦源地到餐桌的標準化流程——

產地烹飪製作,“鎖鮮技術”保鮮,冷鏈運輸到達餐廳,只需3分鐘加熱即可端上餐桌。

2014年底,李林渡拿著團隊自籌的700萬元,從德國進口了一批設備開始研發小龍蝦的“鎖鮮技術”,並決定將自己的產品命名為“墮落蝦”。

02、中餐標準化

一、非標行業的大量機會

早在1998年,我就進入食品工業領域,也做了一些飲料市場,包括百事可樂、達能礦泉水等。在當時的食品飲料行業,其實跨國企業比較早地實現了工業化、標準化。也讓我形成了這樣的認知:

1)在科技化和標準化下,才能讓食材加工變得更加安全、穩定、高效。

2)低成本最終帶來的,是消費門檻的降低和受眾擴大。

後來,我還從事過一些其它消費品的工作,等到最終選擇創業的時候,還是認為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日用消費品領域,當時也處於大零售、互聯網的環境下。而餐飲業是其中標準化程度最低的行業,存在著大量機會,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方向。

在三五十年前,歐美國家就開始了餐飲標準化,現在已經高度成熟了,像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

在他們的業態裡,上游是加工廠,線下門店實際上是一個販賣、消費的場所,所以西餐店裡沒有很大的廚房面積,以及很多後廚人員,也不需要非常高的廚藝,經營門檻其實比較低。只要總部統一輸出設備、工藝和材料,人人都能成為從業者。

但中國的餐飲業態還比較落後、原始,中餐一直沒有實現標準化。現在中餐沒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廚師團隊,是開不起來的。所有開中餐廳的企業一開店都在想,我的菜品怎麼設置?廚師到哪裡去請?哪怕將來開業了,仍然要不斷考慮廚師團隊怎麼穩定,新菜怎麼推陳出新這些問題。

中餐不是基於一個工業體系下,標準化的製造,而是在一個手工的、隨機、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生產的。因此菜品的出品不穩定,今天採購的原材料有波動,明天廚師的心情不好,都會影響菜品的味道、份量、品質。

正因為中餐非常難標準化,也就同時說明它具備著非常大的標準化需求和機會。

二、小龍蝦的標準化

為什麼選擇小龍蝦?因為它是餐飲領域,痛點更突出、更集中的品類。除了不標準以外,它還有季節性和地域性限制。各地廚師也有各地所謂的秘方和烹製方式,洗蝦都有不同的方法,這都是痛點。

這些因素背後,帶來的都是消費體驗的不滿足,要麼不好吃、不新鮮,要麼價格太貴、吃不到,這也是行業創新的機會。

所以,實際上我們做的不是一個單純的小龍蝦品牌,而是做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和改造,從最上游的養殖、加工,到供應鏈、配送,再到門店經營,跟傳統的小龍蝦走的是一條差異化的路徑。

比如說上游,傳統做法是蝦販子去田間收購,再給到批發商,我們是直接跟當地大養殖戶直接合作,他定時、定點挑選的蝦送到加工廠。

傳統的供應鏈是把一車一車的活蝦,從產源地運送到各地,途中會出現10%以上的死亡率,很多蝦到了門店基本上也半死不活了,處於一個失控的狀態。我們的做法是活蝦在工廠直接完成烹飪、調味,通過超低溫的液氮速凍,進入零下18度的冷鏈,再運送到各個分倉,最後到門店。在這個過程中,損耗幾乎為零。

到了末端,傳統餐廳需要大量的工人去洗蝦、炒蝦,效率低下,成本又高,品質還不能保障。我們的菜品是製成品,餐廳只需要復熱,然後做簡單的二次加工就能出品,效率變高的同時,品質、口味還是穩定,有保障的。

剛開始啟動的時候,很多人抱有疑慮,消費者會不會接受?標準化的工業生產會不會成本更高?

實際上這幾年發展下來,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味道更好,安全性更高,同時成本還更低。

很多消費者理解並認同了這種迭代後的產業模式,而不是說要墨守成規,認為活蝦現做才是最好。

按照傳統的活蝦現做,在現在的供應鏈環境下往往是實現不了的,因為中途有大量的損耗,到了餐廳以後要進行長時間的加工,預處理,其實都已經不是活蝦和現做了。

03、產業思維做小龍蝦

1、為什麼要從產業鏈角度切入小龍蝦?

我們真正做小龍蝦是從2016年開始,在上游建立了工廠,開始標準化生產。到2017年初,才大規模進行下游終端的門店開設、品牌建設等。

為什麼要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來切入這個市場?有兩個層面。

1)從行業趨勢來看,未來餐飲的競爭主要是供應鏈競爭,如果只是在前端有一些營銷概念,很難持續。

2)在小龍蝦領域,我們進入時還沒有一家成熟的深加工企業,也沒有一個完整的供應鏈,能夠直接應用到末端。

回到根本來說,中國的餐飲還是依託於傳統農業,處於小工作坊狀態。採、供、銷都在一個場景、一個時段完成,效率和品質都不合格,每一個步驟都要等上一個步驟完成了才能做。

但工業化可以並行,很多動作同時發生。你進店的時候我已經在製作了,點菜的時候快做好了,製作完後,你可以不在我這裡吃,外帶或者直接選擇外賣配送,緊接著我又進行下一單製作。

這意味著你的消費、用餐跟另外一位顧客的製作、點單,是同步進行的。細化分工才會使效率最大化,這是我們用產業思維去做的原因。

2、一定要靠消費端拉動和驗證

墮落蝦開始做的是上游供應鏈改造,但最後也是要靠強烈的需求端推動,否則,所有工業化、產業化都無從談起。而且原來小而散的小龍蝦餐廳,很難集中起來推動你上游變革,所以只能由我們自己來建設整個下游終端體系,去鋪大量門店。

第一,如果只做供應鏈這塊,是無法控制前端的。

你不能瞭解消費者真實的需求,你自己做工廠,得拍著腦袋說,要這麼標準化和科技化,但消費者不買賬怎麼辦?這時必須要有自己的C端。

第二,當你滿足了C端需求以後,反向對上游的標準化,才有推動力。你可以要求工廠說我需要什麼樣的標準化產品,因為這已經在C端得到了驗證和認可。如果沒有,怎麼去推動這個行業的變革?

像一列火車,當然是靠火車頭帶,火車頭可以理解為C端需求,車廂可以理解為供應鏈、物流,他們一起組成了整列火車,無論缺哪部分,都沒有意義。

雖然好像我們從頭到尾做了,但不代表都做全。比如說墮落蝦每年需要一萬噸產品,自己只做一千噸,九千噸可以交給其他上游工廠做。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產業標準化,所有的人都可以生產。因為在社會化分工的趨勢下,為了保證產能的安全性和產品多樣化,其實任何一個品牌都不可能只依託於一兩家上游工廠生產。

- END -

餐飲商標註冊、品牌設計諮詢歡迎添加柳哥微信:2432584414,再小的餐廳,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共勉

最窮無非討飯

不死終會出頭

美食攝影案例

这家小龙虾三年开店一千家,融资过亿!

餐飲商標註冊、品牌設計諮詢歡迎添加柳哥微信:2432584414,再小的餐廳,也要有自己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