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經濟巨匠的寶貴遺產

承接上文《 》我們發現管仲非常重視“無形之手”以治理髮展國家經濟,所涉及的許多經濟命題,如宏觀調控、理財、稅收、內需消費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治國範疇,這位沒有上過一堂經濟學課程、屢次創業失敗的商人無疑是一位無師自通的經濟天才。細數其經濟政策便可以發現,他其實是一位尊重市場規律的國家干預主義者,他認為宏觀調控應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應調節不同的社會集團之間的經濟利益,以使他們的利益衝突保持在有序的範圍內。國家要對經濟進行必要的調節,防止貧富懸殊。

第二應調節個人與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維護國家利益。他一方面主張要關心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主張要對人們的經濟行為加以規範和約束。

他認為應實行國家壟斷,一切經濟資源由國家來控制,如鐵和鹽等由國家進行專賣,“予之在君,奪之在君,貧之在君,富之在君”。

以史為鑑——經濟巨匠的寶貴遺產

拉動內需目前依然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擴大內需增長除了針對極其蕭條狀態之外,進一步的意義則在於,工業化過程中存在著大量剩餘勞動力亟待轉移,城市化進程具有不斷加速的趨勢,這些特徵客觀上決定了採取必要的經濟政策往往是有效的。而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對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頗為重視。管仲任齊國相國時,他主張奢儉並重,即不一味強調節用,也明確提出“高消費”的主體是君主、統治階級上層和鉅商富賈。以現代觀點看來,管仲所倡導的奢侈消費,只是讓“富者散資於民”的、一種財散人聚的手段,根本目的還是以消費促生產。

管仲在強調宏觀調控的同時,也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他以流通領域的供需變化為出發點,立足於國家政權的權威,行政與經濟手段並舉,來實現平抑物價和不斷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戰略目標。在公元前7世紀,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地區仍處於荒蠻時代,中國卻能誕生這樣的經濟大師,實在算是一個奇蹟。他的理財智慧,值得我們去借鑑、學習、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